潮州木雕傳承人陳嘉:磨礪精細功夫 展現刀尖絕活
【解說】近日,在廣東(dong) 僑(qiao) 鄉(xiang) 潮州,一名長相清秀的年輕女子在廣濟橋非遺集市,一手執木槌,一手執刻刀。在她的巧手下,一塊木頭靈氣凸顯、栩栩如生,吸引不少遊客駐足。
【同期】國家級非遺項目潮州木雕 區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 陳嘉
我會(hui) 做一些很小的擺件在廣濟橋上宣傳(chuan) 我們(men) 木雕。(遊客)都是會(hui) 覺得很神奇,一個(ge) 木頭怎麽(me) 雕刻成這樣子。還是有比較多人讚賞,一個(ge) 女孩子能夠沉下心來做這件事情,還是覺得比較認可的。
【解說】生活中的陳嘉是一位靦腆的女生,她告訴記者,之所以喜歡上木雕是因為(wei) 小學時老師布置的一個(ge) 家庭作業(ye) 。爺爺陳舜羌是國家工藝美術大師,父親(qin) 陳培希則是省級高級工藝美術師,在家庭的熏陶下,陳嘉14歲就開始學習(xi) 製作木雕。
【同期】國家級非遺項目潮州木雕 區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 陳嘉
上小學老師當時有布置一個(ge) 作業(ye) ,就是做一個(ge) 小房子,然後在裏麵裝上電池,讓這個(ge) 房子能亮起來。當時是我爸爸用木雕幫我做了一個(ge) 小房子,是在我們(men) 級裏排第一名。因為(wei) 做得最好看、最美的,受到很多表揚。我本身就是一個(ge) 比較內(nei) 向的人,小時候能被老師表揚一次也是感到很高興(xing) ,所以我一直記得這個(ge) 點,就是我第一次有印象說,木雕能做一件讓我能得到別人認可的事情。
【解說】在當地,願意學習(xi) 潮州木雕、傳(chuan) 承技藝的年輕人越來越少,而雕刻又需要很大的手部力量,因此從(cong) 事這項工作的女手藝人更是少之又少。陳嘉告訴記者,完成一件木雕作品,需要至少三十多把不同長度的刻刀和木槌,有時需要用粉筆和鉛筆做一些記號。由於(yu) 長時間按壓刻刀,陳嘉的右手無名指已稍顯變形。在雕刻過程中受傷(shang) 是時常發生的事,陳嘉坦言曾想過放棄,但倔強的內(nei) 心以及製作一件作品後得到認可,那種成就感讓她越發堅定。
【同期】國家級非遺項目潮州木雕 區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 陳嘉
一開始受傷(shang) 的時候我就哭,然後我爸就說放棄吧,還是找個(ge) 固定的工作去工作,就不用做這麽(me) 辛苦的事情了。但是那時候休息幾天後就又回來繼續工作了,還是覺得都既然學了,我放棄了就我以前白痛了。因為(wei) 這種決(jue) 心,才能做到現在這樣。
【解說】在陳嘉的工作室裏擺放著各式各樣精美的潮州木雕作品,一件體(ti) 積較大的作品往往需要數月甚至數年時間來完成。
【同期】國家級非遺項目潮州木雕 區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 陳嘉
我和我父親(qin) 合作的這件作品準備把它取名為(wei) 《滿載而歸》。這段木頭的長度是兩(liang) 米多,製作了已經有四個(ge) 多月的時間才做到現在這個(ge) 步驟,我們(men) 到成品還是需要幾年的一個(ge) 創作時長,然後我們(men) 邊做邊設計,邊想象邊設計。
【解說】一隻手掌大小的“龍蝦蟹簍”在眾(zhong) 多作品裏顯得既獨特又精巧,為(wei) 了讓更多年輕人了解木雕,陳嘉製作了許多小擺件,使木雕在題材、造型、用途等方麵均有所創新。
【同期】國家級非遺項目潮州木雕 區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 陳嘉
我們(men) 女生比較喜歡一些小巧精巧的東(dong) 西,所以會(hui) 想到做這些小作品、小蟹簍。出門也更方便攜帶,看著更賞心悅目。因為(wei) 我們(men) 現在潮州木雕其實一般都是裝飾物,並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就是像我平時會(hui) 用多餘(yu) 的木頭去做一些梳子。就有一點點小創新,又不浪費木材,又可以把它變成一個(ge) 必需品。
【解說】功夫不負有心人,近年來,陳嘉的作品已經獲得了不少獎項。堅持學習(xi) 木雕十餘(yu) 年,陳嘉希望把木雕當成自己的終身事業(ye) ,將潮州木雕傳(chuan) 承下去。
【同期】國家級非遺項目潮州木雕 區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 陳嘉
一直會(hui) 做(木雕)的一個(ge) 很大的動力,其實也是因為(wei) 我們(men) 現在很多都是非常重視我們(men) 這些非遺項目的。像我們(men) 地方政府,像父輩、長輩對我們(men) 這些年輕一代還是比較欣賞,還是會(hui) 支持我們(men) 。所以這也是我堅持下來的一個(ge) 動力。非遺項目本來就是非常難得的東(dong) 西,必須要傳(chuan) 承下去,所以我就一直決(jue) 心把它發展成我的終身事業(ye) 。
記者 何俊傑 孫秋霞 鄒思瑤 潮州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