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吉林抗疫的“外地人”:與疫情搏鬥的時間遠多於陪家人
(抗擊新冠肺炎)支援吉林抗疫的“外地人”:與(yu) 疫情搏鬥的時間遠多於(yu) 陪家人
中新網長春3月15日電 (高龍安)“我們(men) 一上午都在忙著調運防疫物資。”電話那頭,身在北京的量化生物/凱普醫學聯合抗疫團隊聯絡人蔣若冰聲音略顯急促和疲憊。他所在的團隊剛剛調來兩(liang) 台核酸檢測車和數十台設備,準備發往長春市疫情最嚴(yan) 重的九台區。
3月14日0時-24時,吉林省新增本地確診病例3076例。這個(ge) 數字意味著當地需要大量防疫物資,蔣若冰想在出發前,讓物資更充足些。
在長春國際會(hui) 展中心,鞍山智聰醫學檢驗實驗室抗疫團隊忙著接收九台區的送檢樣本,兩(liang) 台移動方艙實驗室、67名工作人員全力開動。領隊孫亦聰說,14日淩晨,團隊抵達長春後連夜趕工組裝設備,15日正式接收樣本。
幾天來,長春頻頻降雪,給防疫工作造成不便,困難接連升級。“一是樣本容易結冰,不方便下一步的工作;二是長春國際會(hui) 展中心到九台區有60多公裏,雪天路滑,易發生交通事故;三是雪天樣本容器更易摔壞,泄漏會(hui) 對人員造成更大危險。”孫亦聰還擔心,送檢不及時,方艙實驗室產(chan) 能發揮不出來,會(hui) 影響防疫進程。
15日上午,在吉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hui) 上有關(guan) 部門提到,當地“醫療防疫物資隻能滿足兩(liang) 到三天的需要”。好在孫亦聰出發前已想到這一點,“我們(men) 準備了充足的物資,即便沒有外來補給,也能堅持7天以上。”快速趕工、注意安全、備足物資,這是他在經曆過一個(ge) 又一個(ge) “暴風眼”後總結出的經驗。
最近幾年,孫亦聰和團隊多位成員轉戰全國各地,不久前,他剛剛結束對遼寧葫蘆島的抗疫支援。“結束隔離期剛三天就來長春了。”
孫亦聰的經曆與(yu) 重慶核子華曦醫學檢驗實驗室主任丁世濤頗為(wei) 相似。丁世濤老家在重慶,2月初參與(yu) 北京冬奧會(hui) 防疫工作後,又連續參與(yu) 多地抗疫工作,至今在家隻休息過五天。“上午還在雲(yun) 南瑞麗(li) ,中午飛回重慶拿衣服,晚上就到長春了。”
重慶核子華曦醫學檢驗實驗室團隊12日抵達長春,三台移動方艙實驗室、90餘(yu) 名工作人員,每天24小時檢測樣本。負責人賈曼玉說,團隊裏抗疫“老兵”居多,他們(men) 來自全國各地,這些年跑遍大江南北,留給家人的時間少之又少。
至記者發稿時,蔣若冰仍在北京忙於(yu) 調運物資,他希望早些抵達長春參與(yu) 抗疫;賈曼玉和丁世濤仍在崗位工作,他們(men) 希望疫情快些結束,留出更多時間陪伴家人;孫亦聰也希望疫情快些結束,所有人平平安安。(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