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殘奧“三冠王”來自北緯25度 楊洪瓊:體育改變性格
冬殘奧“三冠王”來自北緯25度
22歲那年,一輛坐寬約40多厘米“過於(yu) 寬大”的輪椅幫楊洪瓊走出嵌在滇東(dong) 山間的家門,走向學校。那是她的第一輛輪椅,當地殘聯捐贈的,不合身,但足以幫她“逃出一眼就能望到頭的生活”。
10年後,薄薄一張用紅字寫(xie) 著“便簽”的紙記錄著“坐下高”“腰寬”“背寬”等12個(ge) 指標的新、舊、改動數據,以便科研團隊為(wei) 楊洪瓊定製最合適的滑雪架。北京冬殘奧會(hui) 期間,楊洪瓊正是在這個(ge) 坐寬26.5厘米“和屁股、大腿緊緊貼合”的滑雪架上包攬了冬殘奧會(hui) 越野滑雪女子坐姿組短距離、中距離、長距離3個(ge) 項目金牌,成為(wei) 中國參加冬殘奧會(hui) 曆史上首位“三冠王”。
“非常意外。”冬殘奧會(hui) 之前,幾乎沒參加過國際大賽的楊洪瓊根本沒有奪金的“計劃”,這種“喜出望外”甚至是全隊共同的情緒。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殘奧越野滑雪及冬季兩(liang) 項隊近兩(liang) 年幾乎未能出國比賽,缺乏和對手同場競技的機會(hui) ,讓全隊長期處於(yu) “黑燈瞎火下埋頭苦練”的狀態。“奪冠”是粒種子,沒有土壤檢驗它能否開花,直到北京冬殘奧會(hui) ,它們(men) 競放的場麵直接成就了中國冬殘奧會(hui) 雪上項目的春天。
首個(ge) 比賽日,隊友接連突破,楊洪瓊情緒“怎麽(me) 壓都壓不下去”,比賽前夜,她側(ce) 著、躺著、趴著,方法用盡,隻換來四五個(ge) 小時的睡眠,腦子裏出現了登上領獎台的畫麵。第二天,滑到“腦袋嗡嗡響”的楊洪瓊以32.1秒的優(you) 勢戰勝了奪冠熱門、美國名將馬斯特斯,站上最高領獎台。此後的兩(liang) 項比賽,盡管受到生理期等因素困擾,但她仍“出乎意料”地奪得冠軍(jun) ,這名32歲老將橫空出世靠的絕不是運氣。
“勝負就在一瞬間,其實在比賽中,我並不關(guan) 心對手是否已經接近我。”在她看來,足夠專(zhuan) 注於(yu) 自己的節奏是自己能從(cong) 容突圍的原因,“不管聽見什麽(me) 聲音,是近是遠,都不會(hui) 動搖我,我就是場上唯一的選手。”和自己較量、和自己相處,足夠聰明的選手能從(cong) 孤獨的賽道上學會(hui) 放大內(nei) 心的聲音,成為(wei) 習(xi) 慣後,即便身處喧囂也能清晰地聽見自己真實的訴求,在這方麵,楊洪瓊似乎有著天賦。
“全國那麽(me) 多殘疾人,極少數能站上冬殘奧會(hui) 賽場,幹就完了。”楊洪瓊的口音常讓人誤以為(wei) 她來自冰雪資源發達的東(dong) 北,可她的家鄉(xiang) 卻在對角線另一端的西南。雲(yun) 南省曲靖市羅平縣鍾山鄉(xiang) 狗街居委會(hui) 安居村,每年春天30多戶人家被連片的油菜花所環抱,這裏處於(yu) 北緯25度,是被世界公認的黃金氣候生態帶,氣候宜人,可唯獨很難見到冰雪。
作為(wei) 雪上項目的殘奧會(hui) 冠軍(jun) ,楊洪瓊在2018年以前沒見過漫天大雪,而在她22歲之前,不光冰雪,方寸之外的世界都是“貪戀”。13歲時,楊洪瓊因爬山跌倒傷(shang) 及脊髓,導致雙下肢癱瘓,打小要強的她給自己壘起心牆,很少表達真實情緒。直到十八九歲時,陸續有人上門提親(qin) ,別人眼中相夫教子的安穩生活讓楊洪瓊產(chan) 生了“一眼望到頭”的恐懼,她猛然意識到,“父母漸漸老了,我不能在安樂(le) 窩裏待一輩子。”2012年,父親(qin) 給她買(mai) 了第一部手機,她用來搜尋“各種殘疾人能做的事情”,最終,上學成為(wei) 她選擇的出路,她向父母坦白了內(nei) 心的聲音。
“在外麵誰照顧你?”這是父母的第一反應,楊洪瓊記得,“當時他們(men) 可能對輪椅都沒有太清晰的概念,很擔心我。”她央求去看看學校,哪怕不被接收,“就當坐一次火車吧。”此後,父親(qin) 和當地殘聯對接了入學等事宜,楊洪瓊也擁有了那輛並不合身但能幫她改變賽道的輪椅。
在學校,楊洪瓊見到了更多像她一樣被命運出了難題的人,卸下心牆的她成為(wei) 積極分子,在廚藝大賽、創業(ye) 大賽、運動會(hui) 上嶄露頭角。運動會(hui) 上臥推第一的成績,讓她被選為(wei) 舉(ju) 重選手,參加了省殘運會(hui) ,此後,她又被籃球隊看中,隨隊獲得在天津舉(ju) 行的全國殘運會(hui) 銅牌。獎牌帶來的成就感讓楊洪瓊越來越喜歡在體(ti) 育世界中不斷改變的自己。她記得,剛進入球隊時,不夠自信的她不敢喊、不會(hui) 交流,這在講求配合的集體(ti) 項目中是硬傷(shang) 。“你們(men) 小隊員再不開口吆喝,就讓你們(men) 去街上念報紙。”她被逼上懸崖,開始學著師姐們(men) 喚醒身體(ti) 裏沉睡多年的“張揚的特質”。
“體(ti) 育改變了我的性格,我之前不願與(yu) 人交流,自從(cong) 練了體(ti) 育,整個(ge) 人都變得開朗了,現在甚至可以逗笑身邊人。”2018年,楊洪瓊被推薦進入冬殘奧會(hui) 的備戰集訓隊伍,此時的她,早已能大聲表達自己的態度,“對於(yu) 一個(ge) 南方人來說,滑雪這兩(liang) 個(ge) 字太遙遠了,有幸能接觸它,就義(yi) 無反顧地紮進來了。”可進隊時正值秋季,還沒趕上看雪,楊洪瓊便領教了轉項的挑戰。
摔跤是最大的坎。和輪椅籃球能依靠專(zhuan) 業(ye) 輪椅保持平衡不同,坐姿越野滑雪保持平衡需要依靠雙手,楊洪瓊得通過撐雪杖,帶動身體(ti) 和輪椅前進,可一旦用力不對,就容易連人帶椅翻倒在地,“有時候腦袋著地,有時候手肘著地,反正我身上每個(ge) 地方基本上都著過地。”楊洪瓊笑稱,從(cong) 夏天的草叢(cong) 到冬天的雪溝,她都把自己撂倒過,“教練給我起了一個(ge) 外號‘楊美嬌’,當時我覺得還很好聽,後來教練解釋了我才知道,他說的是‘楊每跤’,每天摔一跤。”可一次次摔倒並沒有嚇退楊洪瓊,再陡的坡她也義(yi) 務反顧地往下衝(chong) ,她告訴教練:“我在哪裏摔倒,我就要把哪裏碾平。”
倔強且直抒胸臆,被“直麵內(nei) 心”改變了人生的楊洪瓊堅定地“掌握著自己的節奏”。外教羅曼是一名獲得過多次冬殘奧會(hui) 冠軍(jun) 的坐姿選手,一開始他對楊洪瓊執杖的高度多次提出建議,但楊洪瓊結合在訓練和比賽中的實際感受沒有直接采納,這讓羅曼有些著急,抬出自己的經驗試圖說服她,“他是12級選手,腰部力量比我強,所以我需要高杖來拉長滑行距離。”楊洪瓊解釋,每名殘疾運動員的身體(ti) 狀況不同,建議更需要結合自身感受, 在和羅曼“和解”之後,她用開玩笑的語氣告訴翻譯:“哥,你就直接告訴他,我明白他為(wei) 我好,但他用資曆壓我,讓我不高興(xing) 了。”
可楊洪瓊明白,倔強不能變成執拗。沒有羅曼和整個(ge) 教練團隊的幫助,她無法走到今天。為(wei) 了成為(wei) 一名更專(zhuan) 業(ye) 的運動員,她學會(hui) 在賽前不聊天,把時間和精力留給自己;“以前特別挑嘴”的毛病也慢慢改變,討厭的牛肉皺著眉吃下,厭惡的蛋黃“搗碎了和在粥裏喝掉”,“不考慮喜不喜歡,隻遵循是否必須。”訓練時,挺過夏天30多攝氏度,熬過冬天零下二三十攝氏度,有時對自己不滿意,她還會(hui) 在晚上加練。“對肺活量要求很高,我的體(ti) 能在訓練中慢慢積累起來了。”
除了賽場上的變化外,楊洪瓊還學會(hui) 了自己修輪椅,“以前在籃球隊,團體(ti) 運動,姐姐們(men) 都很照顧我,那時候我連輪胎的氣都不會(hui) 打。”可到了越野滑雪,個(ge) 人項目的挑戰中也包括輔助器械帶來的困擾,一開始總去麻煩隊友,但漸漸的,她開始討厭輪椅出現故障自己內(nei) 心的慌亂(luan) 。一次一個(ge) 小輪“瓢”了,4個(ge) 輪子隻有3個(ge) 著地,楊洪瓊主動借了工具把小輪卸下,反複對比差別,最終成了“會(hui) 修輪椅的運動員”。
賽場內(nei) 外,體(ti) 育都教會(hui) 了楊洪瓊“人有無限可能”。她想起進入滑雪隊之前,她曾主動嚐試打開通往社會(hui) 的門。剛剛大專(zhuan) 畢業(ye) 的她四處投簡曆,搖著輪椅在昆明找工作,嚐試了一個(ge) 月,在她幾近放棄時,她被一家“有電梯”的公司錄取,被安排在前台工作。可最終,她放棄了這看似來之不易的機會(hui) ,因為(wei) 她的崗位沒有用到她所長,“我很擅長視頻剪輯等工作,甚至癡迷到在機房能待一整天。”這段經曆是她藏在內(nei) 心的財富,從(cong) 那時她就確定,“我需要的不是一個(ge) 位置,而是像所有人一樣,能用自己所學、所愛的東(dong) 西證明自己的價(jia) 值。”
本報崇禮3月21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梁璿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