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加速解鎖應用新場景
在內(nei) 蒙古自治區烏(wu) 海市,自從(cong) 有了5G“挖煤”,煤礦效益提升了,礦工也不用汗流浹背了;在上海市靜安區,通過使用大數據分析人流量,“社區食堂建在哪兒(er) ”的難題迎刃而解……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並強調“釋放數據要素潛力,提高應用能力,更好賦能經濟發展、豐(feng) 富人民生活”。當下,各地正著力推動數字技術深度融入生產(chan) 生活,讓“數字+”加速解鎖應用新場景,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智慧社會(hui) 。
連接5G、“上雲(yun) 上鏈”,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大變樣
數字技術正在與(yu)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加速融合,發揮出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
內(nei) 蒙古自治區烏(wu) 海市老石旦煤礦有點特別,在這裏,很多人身穿白襯衣。“以前穿藍工服,一個(ge) 班下來,變成了‘黑工服’。現在不用下井,每天都能穿白襯衣。”在智能化調度室裏,操控員朱慧林說。
“皮帶機準備啟動,刮板機準備啟動,采煤機準備啟動……”調度室工作人員通過5G信號向礦井下發出指令。一時間,地底深處的采煤機轟鳴作響,開始割煤。5G的低延時特點,讓井下遠程操控成為(wei) 現實。借助5G網絡,采煤作業(ye) 全過程實時向調度室“直播”。
老石旦煤礦是一座有著百年采礦史的傳(chuan) 統煤礦,近年來,老石旦煤礦全力建設5G智慧化礦山,使生產(chan) 效率大幅提升,原煤生產(chan) 成本降低約20%。綜采隊跟班副隊長王博之前帶著20多個(ge) 礦工在井下割煤,常常累得大汗淋漓,連飯都顧不上吃,一個(ge) 班也隻能生產(chan) 5000噸煤。“現在5G‘挖煤’,一個(ge) 班輕輕鬆鬆生產(chan) 1萬(wan) 噸煤。”王博說。
“烏(wu) 海因煤而興(xing) ,我們(men) 著重推動數字技術與(yu) 煤炭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烏(wu) 海市能源局副局長崔智向記者表示,烏(wu) 海正按照“產(chan) 業(ye) 數字化、數字產(chan) 業(ye) 化”的方向,加快建設智慧能源體(ti) 係。
目前,5G應用普及全麵加速,全國5G應用創新案例超過1萬(wan) 個(ge) 。不少地方發布了5G應用場景行動計劃,著力打造一批標杆應用場景、示範應用場景。貴州省擬於(yu) 今年在工業(ye) 互聯網、能源、交通、教育、醫療等18個(ge) 方麵打造200個(ge) 5G應用場景,並擇優(you) 給予資金支持和政策扶持。近日,上海市通信管理局發布《5G應用“海上揚帆”行動計劃(2022—2023年)》,提出“力爭(zheng) 到2023年,把上海打造成為(wei) 全國重要的5G應用創新發展高地、5G發展引領區和示範區”。
近年來,隨著區塊鏈技術和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應用已延伸到物聯網、智能製造、供應鏈管理等多個(ge) 領域,展現出廣闊前景。
今年1月,中央網信辦等16部門聯合公布國家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名單,江蘇南京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的“區塊鏈+製造”試點位列其中。
在“南鋼工業(ye) 區塊鏈服務平台”上,記者見到了密密麻麻的查詢記錄。僅(jin) 3月21日上午,操作人“山東(dong) 臨(lin) 工”就在平台上進行了17次查詢。
南京鋼鐵科技質量部檢驗監督室主任徐興(xing) 田告訴記者,近期,山東(dong) 臨(lin) 工工程機械有限公司采購了南京鋼鐵一批熱軋鋼板,登錄“南鋼工業(ye) 區塊鏈服務平台”後,山東(dong) 臨(lin) 工可以對這批鋼板進行質量追溯。
“在沒有區塊鏈服務平台之前,我們(men) 隻能給客戶出具一份質保書(shu) 。僅(jin) 憑幾頁紙的質保書(shu) ,客戶往往對鋼材質量不放心,還要自己再次檢測或者請第三方機構抽檢,費時又費錢。”徐興(xing) 田說,區塊鏈具有數據透明、不易篡改、可追溯的特點,南京鋼鐵將鋼材檢測的全過程實時“上鏈”存證,客戶可以隨時查看每一個(ge) 質檢步驟。
記者點開“質量追溯”頁麵,看到一批鋼材的檢測詳情,包括檢測日期、檢測參數、檢測人員姓名等,拉伸、衝(chong) 擊等項目還實現了機器人自動檢測。“目前有8家客戶使用我們(men) 的區塊鏈平台,客戶對我們(men) 產(chan) 品的信任度增加了,產(chan) 業(ye) 鏈協同合作能力增強了,整體(ti) 效益也提升了。”徐興(xing) 田說。
連接5G、“上雲(yun) 上鏈”,數字技術正深刻改變著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為(wei) 企業(ye) 帶來更高的生產(chan) 運營效率、更快的市場響應水平和更大的價(jia) 值創造。”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餘(yu) 曉暉說,十八大以來,超過60個(ge) 國民經濟大類已廣泛開展數字化轉型工作,並由生產(chan) 、管理等單點應用走向橫跨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全環節深度變革。
智慧城市、數字鄉(xiang) 村,社會(hui) 治理更高效
數字技術的大規模應用,為(wei) 社會(hui) 治理模式創新提供了強大動力。
如何讓城市更智能一些?建設智慧城市、上線“城市大腦”成為(wei) 很多地方的選擇。“城市大腦”是運用大數據、雲(yun) 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來提升城市現代化治理能力的新型基礎設施。“城市大腦”瞄準城市治理的難點、痛點,不斷開啟“數字+”應用新場景。
在雲(yun) 南省昆明市,越來越多的市民發現,當路口某個(ge) 方向車輛排隊變長時,綠燈時間就會(hui) 延長。這是“智慧交管大腦”在發揮作用。人工智能感知設備會(hui) 實時檢測路口車流量,並及時調整信號燈時長,提高路口通行效率,緩解道路擁堵。
在山東(dong) 省聊城市,馬路上的井蓋也連接到了“城市大腦”。井蓋背麵安裝了傳(chuan) 感器,實時監控井蓋狀況,一旦發生傾(qing) 斜、位移、水浸等異常情況,監控終端立即向智慧管控平台發送報警信息,並自動派發工單,通知維護人員及時處置。
上海市靜安區臨(lin) 汾街道現有3家社區食堂,為(wei) 了進一步方便老年人用餐,準備再開一家社區食堂。新食堂開在什麽(me) 地方合適呢?街道工作人員決(jue) 定請“社區雲(yun) ”幫忙。“社區雲(yun) ”是一個(ge) 社區治理數據庫,根據數據庫中的信息生成一張電子地圖,現有社區食堂的服務範圍一目了然。哪裏是現有食堂的輻射“盲區”,就在哪裏建新食堂。這樣,新食堂的選址問題迎刃而解。
跟城市治理一樣,鄉(xiang) 村治理也越來越“聰明”。近年來,數字鄉(xiang) 村建設加快推進,鄉(xiang) 村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
隻要有人靠近河道,智慧燈杆上的紅外線裝置就會(hui) 發出提示預警;如果有人違規停車,現場就會(hui) 有廣播響起,敦促車輛馬上離開……在廣東(dong) 省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黃龍村,一係列數字化應用成為(wei) 鄉(xiang) 村治理的好幫手。
走進黃龍村智慧黃龍指揮中心,迎麵是一塊10多平方米的電子屏幕,上麵實時顯示安防、消防、老年人關(guan) 懷服務等多個(ge) 係統的信息。“智慧黃龍平台”集合了5G、AI(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技術。
有了“智慧黃龍平台”支撐,村民積分製度即將落地實施。黃龍村黨(dang) 委書(shu) 記陳忠青介紹說,平台將對村民行為(wei) 進行積分,積分與(yu) 評優(you) 等掛鉤,也可直接兌(dui) 換商品。例如,商鋪如果占道經營,被人工智能攝像頭監測到並由網格員核實後,就會(hui) 被扣分,商戶也可通過在線學習(xi) 、參與(yu) 公共事務等方式加分。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月25日發布的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城鄉(xiang) 上網差距繼續縮小,現有行政村已全麵實現“村村通寬帶”,農(nong) 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wei) 57.6%,較2020年12月提升1.7個(ge) 百分點。隨著農(nong) 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的提升,越來越多“數字+”場景在鄉(xiang) 村治理中落地。
村裏事,“屏”上見。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大渡口鎮鳳凰湖村將村務統統搬到網上。“村裏賬上還有多少錢,哪些人享受低保,誰家領了臨(lin) 時困難救助……我不用回村,動動手指就了解得清清楚楚。”在外務工的鳳凰湖村村民屈科說,通過手機登錄數字鳳凰湖平台,可隨時隨地查看村務。
大小事,網上辦。甘肅省涇川縣太平鎮建起了基於(yu) 地理信息係統的“數字鄉(xiang) 村”示範項目。“以前家裏大事小事都要到鎮上去辦,路遠不說,去了還可能發現資料沒帶齊。”太平鎮何家村村民樊小澤說,現在手機登錄太平鎮“數字鄉(xiang) 村”微信小程序,填寫(xie) 個(ge) 人信息,再上傳(chuan) 照片,補辦社保卡的事就輕鬆完成了。
浙江工商大學校長、浙江大學社會(hui) 治理研究院院長鬱建興(xing) 認為(wei) :“數字化為(wei) 社會(hui) 治理現代化賦能,為(wei) 社會(hui) 治理提供更多、更好的解決(jue) 方案,往往通過更簡便、更靈活、更精巧的方式,撬動社會(hui) 治理中一些難題的解決(jue) 。”
AI陪伴、數據互認,日常生活走向智能化
數字技術已深度融入人們(men) 生活的方方麵麵,不斷催生出新的應用場景。
數字技術讓居家生活更愜意。“小聯,小聯,放一首郭蘭(lan) 英的歌。”家住北京市海澱區的閆德早老人已經80多歲了,獨居多年的他最近有了一位新“朋友”陪伴,“沒事我就跟小聯聊聊天。”
老人口中的“小聯”是一款AI語音全交互機器人。除了具有陪伴功能,小聯還能提供代為(wei) 購物取藥、訂餐送餐、預約用車等服務。用戶隻要對著小聯說出語音指令,後台服務人員收到指令後,就會(hui) 提供相應服務。
借助5G、物聯網等數字技術,AI管家、智能陪伴機器人、智能攝像頭等大批智能產(chan) 品進入尋常百姓家。商務部日前發布的網絡零售市場數據顯示,2021年,家居智能設備銷售額同比增長90.5%;智能腕表、智能眼鏡等智能穿戴用品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36.3%、26.8%。
數字技術讓教育教學更智能。春日和煦,在安徽省合肥市師範附屬小學的操場上,一堂“AI體(ti) 育課”正在進行。
“同學們(men) ,先到老師這裏領取手環和數字相對應的跳繩……”在兩(liang) 位體(ti) 育老師的指導下,45名學生逐一佩戴手環並與(yu) 智能跳繩順利匹配。“準備好了嗎?接下來,我們(men) 要進行1分鍾的跳繩測試!”隨著一聲哨響,操場上跳繩飛舞,學生們(men) 勁頭十足。
“停!”哨聲落下,體(ti) 育老師黃麗(li) 君手中的平板電腦上隨即同步了每位學生的跳繩數,同時還自動生成一份“大數據”統計表,合格率、優(you) 秀率直觀可見。
“平板電腦上還能顯示每位學生運動的心率,老師可以根據學生情況提出個(ge) 性化指導,從(cong) 而讓學生們(men) 的運動方式、強度更合理。”黃麗(li) 君說。
數字技術讓醫療服務更舒心。3月1日起,《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管理辦法》正式施行,這將減少重複檢查,切實減輕患者負擔。
家住浙江省杭州市的陳先生,近日來到家門口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接診醫生發現,陳先生曾在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做過冠脈CT、血常規、肝功能等檢查,醫生對檢查結果進行了互認,沒有讓陳先生做重複檢查,很快給他配出了相應的藥品。
這得益於(yu) 杭州市的醫學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享數字化改革。互認共享平台承建方微脈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說,患者的檢查報告信息按照統一標準格式上傳(chuan) 至平台雲(yun) 端,即可實現數據同池,醫生通過智能終端可以快速調閱、互認引用。
為(wei) 實現檢查檢驗結果的秒級共享調閱,微脈在技術創新上花了一番工夫。微脈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我們(men) 采用多數據中心架構,使用多級緩存加速機製,有效提高了醫療資源利用率,目前該係統已在全國多個(ge) 省份應用。”
數字經濟發展讓廣大群眾(zhong) 享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十四五”時期,更多的人將擁抱數字生活。國務院近日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打造智慧共享的新型數字生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