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光的樂隊》在音樂中感受美好和治愈
在3月12日浙江衛視播出的《閃光的樂(le) 隊》“閃光盛典”中,由張震嶽、品冠、焦邁奇組成的“邁震品有限公司”樂(le) 隊為(wei) 本季節目帶來了最後一首歌曲《再見》。伴隨熟悉悠揚的旋律,畫麵閃回至節目伊始,20多位來自60後至00後五個(ge) 不同年代、個(ge) 性迥異的音樂(le) 人,經曆了組合、拆分、再重組,在跨年齡、跨曲風的音樂(le) 審美碰撞中,他們(men) 彼此成為(wei) 了親(qin) 密無間、不舍再見的音樂(le) 知己。
音樂(le) 的包容與(yu) 溫暖,讓這些優(you) 秀的音樂(le) 人不再是一座座獨自奮戰的“孤島”,而擁有了更多一路同行的夥(huo) 伴。在閃光的音樂(le) 舞台之上,他們(men) 打破傳(chuan) 統、突破自我,相聚凝合;光環之下,他們(men) 歡笑、嬉鬧、擁抱、哭泣。曲終未散場,友誼的治愈與(yu) 溫暖將伴隨他們(men) 在未來的音樂(le) 之路上繼續收獲美好與(yu) 成長。
溫暖交融
60後至00後音樂(le) 人“代際合作”拉近距離
觀眾(zhong) 很少能在一檔音樂(le) 綜藝中,看到從(cong) 60年代橫跨00年代的各種“神奇音樂(le) 組合”:從(cong) 張楚、梁龍到蘇見信、李玉剛;從(cong) 楊丞琳、張碧晨到符龍飛、胡宇桐……他們(men) 來自不同年代、不同音樂(le) 風格,擅長不同的樂(le) 器,但在《閃光的樂(le) 隊》中,他們(men) 需要在音樂(le) 社區中自由社交,並組成一個(ge) 個(ge) 樂(le) 隊,衝(chong) 撞出全新的音樂(le) 靈感。
出生於(yu) 上世紀60年代的張楚,是中國搖滾樂(le) 黃金時代的奠基人之一。在《閃光的樂(le) 隊》中他結識了很多不同年齡段、不同風格的音樂(le) 夥(huo) 伴:“比如李玉剛老師會(hui) 跟我說他在西安的時候學會(hui) 了怎麽(me) 唱女聲。我們(men) 私底下會(hui) 聊一些個(ge) 人音樂(le) 生活演變過來的故事。我在這個(ge) 節目真的交到了朋友。”
“我特別希望通過《閃光的樂(le) 隊》這個(ge) 舞台,讓國風煥發出新的生機。”這是70後的李玉剛參加節目的初衷。在《愛之初體(ti) 驗》中,他細膩地融入了《遊園驚夢》,昆曲之美令無數聽眾(zhong) 折服;在《千年等一回》中,他將戲曲與(yu) 金潤吉的流行、符龍飛的說唱巧妙結合。李玉剛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原來可能一直都在自己的環境當中,然後喜歡自己所愛的那些東(dong) 西。這次來到《閃光的樂(le) 隊》,我特別想看看外麵的世界有多大。”
80後的唐漢霄曾在采訪中說道,現在很多音樂(le) 人都在趕著做熱歌,歌曲產(chan) 出量越來越多,套路也越來越容易掌握。而《閃光的樂(le) 隊》沒有任何音樂(le) 人以“產(chan) 量”與(yu) “熱度”論英雄。爵士版《姐姐妹妹站起來》、迷幻版《陽光彩虹小白馬》……對音樂(le) 的熱愛與(yu) 初心,讓大家逐漸放下心防,肆意地在創作中揮灑靈感。
90後的胡宇桐是第四次參加樂(le) 隊類節目,但作為(wei) 《閃光的樂(le) 隊》中唯一的職業(ye) 鼓手,胡宇桐抱著“學習(xi) 成長”和“展示自我”的輕鬆心態,“如果有可能,我想和每位音樂(le) 人都合作一次。”在他看來,這不是“端水”,而是真實所想。
2001年出生的李潤祺是《閃光的樂(le) 隊》中最年輕的音樂(le) 人。雖然他與(yu) 劉逸雲(yun) 提前從(cong) 節目“畢業(ye) ”,但兩(liang) 人還是“隔空”與(yu) 朱星傑、王靖雯完成了最後一次“合作”。畫麵回顧著幾個(ge) 年輕人在《閃光的樂(le) 隊》一起排練、演出、歡笑、擁抱……酣暢真摯的情誼引得音樂(le) 人們(men) 百感交集。李玉剛哽咽地表達著自己的不舍,“突然之間就各奔東(dong) 西了,就會(hui) 有一種傷(shang) 感。”
這檔綜藝,對於(yu) 不善言辭的音樂(le) 人們(men) 而言,是一場打破溝通壁壘的挑戰,但更是一次拉近心靈距離的機遇。
和而不同
在音樂(le) 社交中收獲成長與(yu) 治愈
在溫暖與(yu) 友愛的包裹之中,《閃光的樂(le) 隊》也是一個(ge) “和而不同”的舞台。這段旅程中,音樂(le) 人們(men) 要經曆自由組隊、競演後拆分、不斷重組。在不同音樂(le) 夥(huo) 伴的陪伴、激發與(yu) 幫助中,每一個(ge) 音樂(le) 人都在努力且自由地挖掘自身更多的可能性,成就最閃光的表演,成為(wei) 更閃光的自我。
“爆suai樂(le) 隊”改編的《漠河舞廳》是最打動觀眾(zhong) 的“爆款”舞台之一。王靖雯主唱,馬伯騫念白,唐漢霄鋼琴演奏;上世紀八十年代破落舞廳的還原,複古的電影質感,清脆強烈的小號聲將觀眾(zhong) 拉入到故事場景中。範家駒曾坦言,此前馬伯騫對自己玩的音樂(le) 沒有太多自信,但在《閃光的樂(le) 隊》中他了解到很多音樂(le) 人都經曆過這種迷惑卻依然堅持自我。過去在舞台上安靜唱歌、生活中嚴(yan) 重“社恐”的王靖雯,更是在前輩們(men) 的鼓勵和幫助下,認識了更開朗的自己。最後一場表演後,楊丞琳對王靖雯上演溫馨“捧臉殺”並感慨,王靖雯是節目裏變化最大的選手。
張碧晨則在“金屬兔”樂(le) 隊中徹底顛覆了“抒情”形象,在搖滾、說唱等諸多全新曲風中玩得“脫胎換骨”。朋克版《胡廣生》中,她不僅(jin) 首次挑戰樂(le) 器,HighG高音更是讓聽眾(zhong) 看到了“寶藏女歌手”的無限可能性。“這個(ge) 節目錄得很開心,交到很多朋友,玩音樂(le) 玩得也很開心,留下了很多我認為(wei) 很棒的作品。”最後一期節目中,張碧晨欣慰地表達著內(nei) 心的享受與(yu) 滿足。
《閃光的樂(le) 隊》用音樂(le) 跨越年代、跨越成見、跨越風格。在一次次珍貴的創作機會(hui) 中,賦能每一位音樂(le) 人在溫暖凝聚中汲取營養(yang) ,促成太多令人驚豔的作品。但更重要的是,在音樂(le) 知己的幫助下,每一個(ge) 個(ge) 體(ti) 也都進一步探尋到了內(nei) 心成長,收獲了音樂(le) 為(wei) 他們(men) 帶來的美好與(yu) 治愈。旅程暫時到站,閃光舞台落幕,但情誼與(yu) 熱愛卻在音樂(le) 中雋永留存,熠熠生光。
從(cong) 未知惶恐,到親(qin) 密無間,音樂(le) 將音樂(le) 人們(men) 彼此的情緒、表達交織融合。在總導演範家駒看來,音樂(le) 創作是極為(wei) 個(ge) 人化的過程,音樂(le) 人也往往像一座“孤島”,有個(ge) 性,有態度,卻彼此很少有機會(hui) 交流合作。而《閃光的樂(le) 隊》用音樂(le) 的包容與(yu) 溫暖,讓他們(men) 從(cong) 個(ge) 體(ti) 變成整體(ti) ,從(cong) 自己變成我們(men) 。“我希望《閃光的樂(le) 隊》能用音樂(le) 人的社交傳(chuan) 遞給觀眾(zhong) ,朋友和夢想是能給人力量的。”範家駒表示。
采寫(xie) /新京報記者 張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