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網購珠寶、美容整形……一季度江蘇省消費投訴有六大熱點
4月1日,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hui) 發布2022年第一季度江蘇省消費投訴與(yu) 輿情分析。一季度江蘇全省消保委係統共計收到各類維權訴求222273件,為(wei) 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六千餘(yu) 萬(wan) 元。從(cong) 消費投訴和吐槽的熱點來看,食品類消費問題、新能源汽車難點、網購黃金珠寶套路、美容整形亂(luan) 象等六大熱點引發關(guan) 注。
六大輿情熱點引關(guan) 注 省消保委:食品知名品牌不能自砸招牌
從(cong) 消費者投訴、吐槽的輿情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ge) 方麵引發關(guan) 注:
一是食品類消費問題,包括知名品牌“翻車”;線上線下食品涉及虛假宣傳(chuan) 、假冒偽(wei) 劣等問題,如網購丹東(dong) 草莓產(chan) 自江蘇。二是新能源汽車難點亟待“破局”。該領域消費槽點主要是電池問題,包括威馬鎖電遭投訴,電動汽車續航裏程縮水,路途中“趴窩”、充電難等方麵。三是網購黃金珠寶套路多。特別是今年3·15晚會(hui) 曝光了不法商家在網上直播,冒充在緬甸礦區現場,甚至上演偷渡走私大戲欺騙粉絲(si) 下單後,相關(guan) 輿情量增加。四是美容整形亂(luan) 象頻發。主要涉及整形失敗有後遺症、產(chan) 品無生產(chan) 單位及進出口信息、醫師資質存疑、維權難等問題。五是快遞問題引熱議。六是3·15期間江蘇省消保委發布典型案例、小家電比較試驗等引關(guan) 注。此外,網購消費中虛假種草、短信營銷等話題也引發輿論關(guan) 注。
江蘇省消保委認為(wei) ,民以食為(wei) 天,食品安全重於(yu) 泰山。食品生產(chan) 企業(ye) ,特別是知名品牌,不能本末倒置,漠視食品安全問題,不僅(jin) 砸了招牌,也影響了消費者的身體(ti) 健康。一方麵,企業(ye) 應當積極擔負起經營者主體(ti) 責任,加強食品管控;另一方麵,監管部門強化日常監管,保障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
客觀原因致新能源汽車停產(chan) 但商家自身責任不能免除
【案例】蘇州市消費者馬女士在2021年11月6日選中一款新能源汽車,合同中約定2022年1月初交車,但到今年1月15日,商家聯係消費者稱原定車型因多種原因已經停產(chan) 無法交付,消費者可以選擇更換車型或退回定金。經過多次調解溝通,雙方意見達成一致,消費者享受一定優(you) 惠情況下購買(mai) 了該公司旗下最新款新能源汽車並於(yu) 三月份提車成功。
本案例中,商家盡管因為(wei) 客觀原因車輛停產(chan) ,但並不意味著就免除了自身責任。作為(wei) 經營主體(ti) ,有義(yi) 務化解糾紛,承擔違約責任。
【分析】據江蘇省消保委係統第一季度數據分析,有關(guan) 新能源汽車的投訴共263件,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ge) 方麵:一是電池電機等新能源部件質量問題突出,如電池充不進電、續航裏程隨環境變化起伏過大等;二是宣傳(chuan) 承諾難兌(dui) 現,如使用芯片數量與(yu) 承諾不符,行駛裏程數小於(yu) 約定行程;三是交付問題引發糾紛,受國內(nei) 外疫情等諸多因素影響,工廠產(chan) 能不足交付不及時引發糾紛;四是新能源汽車數據管理方麵存在爭(zheng) 議,新能源汽車智能化吸引著消費者的同時,不少消費者也對相關(guan) 企業(ye) 車輛數據的收集管理產(chan) 生疑問,消費者一方麵擔心自身信息有泄露隱患;另一方麵希望可以在事故發生時查詢相關(guan) 數據。
省消保委建議,針對行業(ye) 存在的問題,政府相關(guan) 部門應完善政策支持體(ti) 係建設,協同推進充電、換電相關(guan) 的基礎設施建設,健全新能源汽車行業(ye) 標準規範,創新推進新能源汽車行業(ye) 發展。作為(wei) 車企,不能單純依靠漲價(jia) 、片麵降低服務來讓消費者“買(mai) 單”,要積極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特別是行車數據等內(nei) 容要全麵真實告知消費者。通訊員 徐悅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馬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