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題材電視劇爆款頻出 積極的現實主義理念成創作主旋律
積極的現實主義(yi) 理念成創作主旋律
這個(ge) 春天,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頻出爆款,在社會(hui) 上引發熱烈反響。講述東(dong) 北一戶人家幾十年生活故事的《人世間》春節檔首播時連續包攬熱度與(yu) 收視率等各大排行榜榜首,最近重播仍長時間位居黃金時段收視率前三,形成了一家老小共同追重播的文化景觀。以“房”為(wei) 起點,圍繞姑嫂關(guan) 係的主軸擴寫(xie) 時代生活的《心居》播出後,與(yu) 劇情相關(guan) 的話題多次登上熱搜,引發觀眾(zhong) 對家庭關(guan) 係、生活態度、人生選擇等話題的深入探討。《老閨蜜》則將視野對準電視熒屏上罕見的老年題材,塑造了一組有活力的老年女性群像,獲得了業(ye) 界好評。還有《埃博拉前線》《超越》等引起觀眾(zhong) 熱議的現象級作品,共同構成了現實題材創作播出矩陣。“這些受歡迎的現實題材劇集都有兩(liang) 個(ge) 共同點,即‘真’和‘暖’。積極的現實主義(yi) 不僅(jin) 重新成為(wei) 創作的潮流,也同時成為(wei) 收視的傾(qing) 向。”中國傳(chuan) 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楊洪濤說。
現實題材創作釋放出跨越代際的魅力
《2021中國電視劇發展報告》顯示,在青年觀眾(zhong) 最喜歡的十大國產(chan) 劇中,有《山海情》《掃黑風暴》《流金歲月》《功勳》《小舍得》《理想之城》6部現實題材作品。“盤點這兩(liang) 年的現實題材劇集播出情況,我們(men) 發現一個(ge) 新趨勢,即在中老年觀眾(zhong) 為(wei) 主的傳(chuan) 統主力受眾(zhong) 群體(ti) 之外,熱衷於(yu) 玄幻、穿越、盜墓題材的年青一代也被優(you) 質現實題材作品吸引。他們(men) 不僅(jin) 在電視劇播出時加入客廳一族,和家中長輩圍坐在一起追看,還用彈幕評論、短視頻、表情包等年輕人特有的方式表達喜愛之情,形成一種社交化、關(guan) 聯式的觀看模式。年輕人用自己的方式翻譯轉化,使作品實現二次傳(chuan) 播,其所承載的主題思想又獲得了更多年輕人的理解認可。”北京交通大學副教授文衛華分析道。
這些現實題材作品為(wei) 何能釋放出跨越代際的魅力?《心居》直麵當代生活中人們(men) 廣為(wei) 焦慮的住房問題,在揭示由房子所折射出的不同人的複雜心理和情感糾葛的同時,努力去化解矛盾、疏導情緒、排釋糾結,傳(chuan) 達出“此心安處是吾鄉(xiang) ”的生活哲理。《人世間》中,主人公周秉昆經曆買(mai) 房被騙、兒(er) 子意外離世、過失殺人入獄等命運沉浮,卻始終沒有放棄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追尋,展現出中國人骨子裏堅忍不拔的奮鬥精神。還有《裝台》裏生活在城中村卻積極樂(le) 觀的裝台工人,《山海情》裏把飛沙走石的“幹沙灘”建設成寸土寸金“金沙灘”的西海固農(nong) 民等,這些普通人在時代變遷中,心懷熱望,人生起落間,向陽而生。網友“jadeyy”說,從(cong) 作品中看到了對現實真麵貌、社會(hui) 真問題的呈現和分析,跟隨人物從(cong) 遇到困難到解決(jue) 問題,我們(men) 也一路成長,從(cong) 而體(ti) 悟出“每一次努力生長都在通往春天”的昂揚信念。
對現實主義(yi) 進行富有時代感的新詮釋
中國電視劇就是從(cong) 秉持積極現實主義(yi) 理念創作起家的。從(cong) 1958年的開山之作《一口菜餅子》到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渴望》《外來妹》,現實題材精品成為(wei) 一代代中國觀眾(zhong) 心中的溫暖記憶。直到近二十年,隨著商業(ye) 思維引入,流量話題逐漸成為(wei) 衡量作品成功與(yu) 否的一個(ge) 指標。楊洪濤直言,這一不良傾(qing) 向與(yu) 業(ye) 界對“現實題材”和“現實主義(yi) ”混用有關(guan) 。須知,“現實主義(yi) ”是一種創作手法和態度,即關(guan) 注社會(hui) 現實問題和人們(men) 的生存境遇,揭示生活本質和時代特質,從(cong) 而書(shu) 寫(xie) 人類豐(feng) 富飽滿的心靈世界。而“現實題材”則是相對於(yu) 曆史題材而言,以故事發生的時間為(wei) 界定標準。某些創作者誤將現代人的裝束、現代環境當成“現實主義(yi) ”,卻眼中無時代,肩上少擔當,導致創作虛實失焦、格局狹隘,無形中稀釋了中國電視劇現實主義(yi) 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
在一段時間裏,有的作品自帶“美顏濾鏡”,粉飾現實,不僅(jin) 畫麵精致完美,故事也虛幻失真。場景選擇不知何地何時的都市景觀,香車豪宅是標準配備,霸道總裁、富二代是慣用人設,帥哥美女談一場矯情的戀愛是故事主要內(nei) 容。還有的作品隻關(guan) 注“微觀”現實,用顯微鏡觀察家長裏短,用放大鏡呈現脫離大眾(zhong) 的一己悲歡,使觀眾(zhong) 陷入瑣碎庸常帶來的焦慮空虛中。也有的作品為(wei) 了增強戲劇張力,犧牲了故事的真實性、合理性,使原本高闊的精神格局成了空中樓閣。還有的作品以疏離、懷疑的價(jia) 值立場批判現實,過度地挖掘社會(hui) 痛點、人性黑暗,卻不對負麵信息進行正麵引導,使觀眾(zhong) 產(chan) 生不安全感,甚至開始懷疑人生。創作者要麽(me) 缺乏足夠的創作勇氣,不敢對生活進行有力度、有深度的揭示和思考,要麽(me) 缺乏足夠的藝術功底,無法對複雜社會(hui) 現實做藝術化的呈現和提煉。避重就輕,將使現實題材創作陷入套路化、輕淺化、偏執化的誤區。“近年,隨著有關(guan) 部門的積極引導,再加上觀眾(zhong) 欣賞水平不斷提高,倒逼生產(chan) 創作,這一風氣得到了扭轉。優(you) 質現實題材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對現實主義(yi) 進行了富有時代感的新詮釋。”文衛華指出。
為(wei) 推動社會(hui) 進步積蓄強大精神力量
中國觀眾(zhong) 對反映真實生活的精品劇作始終懷抱期待。近年來,製片方、創作者在用創作實踐回應觀眾(zhong) 期待的過程中,也對現實題材和現實主義(yi) 形成了深刻的認識。接連出品電視劇《人世間》《心居》的騰訊影業(ye) 和閱文影視將“關(guan) 注這個(ge) 時代正在發生的故事”作為(wei) 最重要的內(nei) 容生產(chan) 方向。這兩(liang) 部電視劇的出品人,騰訊集團副總裁、閱文集團首席執行官程武不斷提醒團隊,要多關(guan) 注以積極姿態介入生活的現實題材作品,“因為(wei) 這種作品,記錄與(yu) 謳歌我們(men) 的時代,也記錄中華民族發展史上那些應該被銘記、被歌頌的美好閃光點。這樣更容易使觀眾(zhong) 找到情感共振,從(cong) 而激發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社會(hui) 使命感。”製片人侯鴻亮在回顧《大江大河》取得的成績時曾強調:“要朝著光亮的方向去寫(xie) ,激發更多的思考。”導演滕華濤也在分享《心居》的創作經驗時告訴記者,生活和人性中溫暖和善意的一麵應成為(wei) 創作的主基調。“故事中可以表現傷(shang) 痛,但不能沉湎於(yu) 傷(shang) 痛;可以詮釋現代社會(hui) 人們(men) 麵臨(lin) 的各種壓力,但更應著墨於(yu) 麵對壓力時人物的努力和自強。”
在積極現實主義(yi) 創作熱潮之下,深入生活不再是一句口號。楊洪濤說:“廣大從(cong) 業(ye) 者不僅(jin) ‘身入’,更‘心入’‘情入’,設身處地地傾(qing) 聽老百姓的心聲,呈現真實、粗糲、豐(feng) 富的生活圖景,對時代孕育出的複雜社會(hui) 心理加以提煉,設置成公共議程,在劇情演進和輿論討論的過程中啟發觀眾(zhong) 形成審視自我、思考人生的生活態度和積極健康、昂揚向上的價(jia) 值取向,進而形成推動社會(hui) 發展進步的強大精神力量。這就是積極現實主義(yi) 創作思路,理應也正在成為(wei) 當下現實題材創作的主旋律。”
(本報記者 李 蕾 本報通訊員 李經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