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將抗疫進行到底”——上海浦東一位基層幹部的抗疫故事

發布時間:2022-04-06 13:21:00來源: 法治日報

  “將抗疫進行到底”

  上海浦東(dong) 一位基層幹部的抗疫故事

  法治日報記者 餘(yu) 東(dong) 明

  法治日報見習(xi) 記者 張海燕

  “我已經四晚沒睡覺了。”“那趕緊眯一下。”“你現在讓我睡我也根本睡不著。”“50多歲的人了,悠著點……”

  連夜轉運完最後一批確診患者,沈漪抽空給妻子回了一個(ge) 電話。

  他是一名轉業(ye) 軍(jun) 人,現任上海市浦東(dong) 新區高東(dong) 鎮城運辦主任。近20天來他一直沒能回到距離5分鍾路程的家。接通知、打電話、協調車輛、組織人員,把散落在全鎮各角落的陽性確診患者協調轉運至集中隔離點,連續工作十多個(ge) 小時是常態,最長的一天連續工作23個(ge) 小時,不眠不休。

  4月5日,《法治日報》記者撥通了沈漪的電話。此時,他剛梳理完一批轉運名單,並坐上轉運車輛上門接人去了,在這短暫空隙,他接受了記者簡短的采訪。

  “從(cong) 2020年上海暴發第一次疫情以來,我已經習(xi) 慣這種工作狀態了,當時我是直接進入疫區組織防疫,這一次任務更重,情況更複雜。”沈漪語氣平靜中稍帶急促,但記者還是從(cong) 他沙啞的聲音中感受到了疲倦。

  四個(ge) 不眠夜

  “我是轉業(ye) 軍(jun) 人,已經54歲了,但隨時隨地處於(yu) 戰備狀態是幾十年軍(jun) 旅生涯留下的烙印,不用床也不用枕頭,得空打個(ge) 盹便是休息。”沈漪說。

  3月10日以來,高東(dong) 鎮陸續出現陽性確診患者,沈漪被指派到最艱難的封控一線。

  “一般封控指令都是在晚上8點到10點下發的,有時還要等到12點。接到指令後,必須第一時間趕到擬被封控小區,根據實際情況製訂方案、分配執勤人員、實施物理隔離、保障場外物資。”沈漪說,這一套流程最快也要兩(liang) 三個(ge) 小時,慢的可能要到第二天天亮。

  這些天,他帶人完成了12個(ge) 小區的封控措施,時間緊、壓力大,最緊迫的時候連續4個(ge) 晚上沒能睡覺。

  “衝(chong) 鋒號響起,就要迅速集結,衝(chong) 鋒向前,這是軍(jun) 人最起碼的素養(yang) 和作風。”沈漪說,“組織信任我,領導相信我,才安排我去負責封控工作。”這些天高東(dong) 鎮的封控工作高效而準確,和他一起戰鬥的其他機關(guan) 幹部、公安民警、社區工作者和誌願者也同樣徹夜奮戰,不眠不休。

  轉運搶時間

  4月1日,隨著浦東(dong) 全區被列為(wei) 封控區,高東(dong) 鎮防控辦讓沈漪具體(ti) 負責確診患者的轉運工作,這項任務是在與(yu) 病毒賽跑,複雜又危險,既要做好上下協調與(yu) 現場協調,還要和確診患者近距離接觸,連續工作不眠不休更是常態。

  “轉運通知和封控通知下發時間相近,接到通知後,我們(men) 就要盡快核實確診人員信息的準確性,篩查不準確人員信息,並通過各種方式聯係到患者本人,讓他們(men) 做好集中隔離準備,與(yu) 此同時,還要抓緊協調轉運車輛、安排轉運工作人員。”沈漪說。

  早一刻轉運,便能早一刻將傳(chuan) 染風險減小,這樣的轉運往往是在淩晨開始。沈漪和其他工作人員穿上二級防護服,挨家挨戶接人,再馬不停蹄地驅車轉運至集中隔離點。

  “我們(men) 接觸到的確診患者,他們(men) 有擔憂、有恐懼、有抱怨,甚至謾罵。我們(men) 反而更需要平靜、耐心,才能及時安撫他們(men) 的情緒,給予他們(men) 安全感。”提到轉運的艱辛,沈漪坦言,盡管精力和體(ti) 力消耗極大,但注意力依然要高度集中。

  最近氣溫回升,沈漪和很多全副武裝的“大白”常常是連續七八個(ge) 小時不能脫下防護服,渾身濕透,卻不敢多喝一口熱水、無暇吃一口熱飯。

  執甲無人退

  “隻要有召喚,我們(men) 就是‘大白’;隻要有需要,我們(men) 人人一身鎧甲。”沈漪說,哪怕很多人沒有穿過真正的軍(jun) 裝,但是披上白衣就是鎧甲,便是戰“疫”英雄,無人退縮、無人後悔。

  沈漪的朋友圈記錄了兩(liang) 年多來的戰“疫”實況。2020年2月4日,高東(dong) 鎮某小區突發疫情,他率先代表鎮防控辦進入並設立前方指揮所,指揮居委會(hui) 開展防疫工作。那年春節,他和同事們(men) 在封控小區連續戰鬥了15天。

  2021年2月12日,沈漪在朋友圈和工作群裏發布了一首自譜的抗疫戰歌,名叫《將抗疫進行到底》,這是給全體(ti) 抗疫戰士和人民群眾(zhong) 的戰鬥動員令,更是將抗疫進行到底的必勝檄文,字裏行間慷慨激昂、充滿希望。

  今年4月4日,沈漪發布了9張“大白”蜷縮在各處休息的“九宮格”照片,並配了一首《睡吧,我不叫醒你》的小詩,他說,神聖的使命和責任就是我們(men) 的精神支柱。

  透過他的鏡頭,醫護人員、警察、誌願者、社區工作者逆行而上,書(shu) 寫(xie) 了一個(ge) 個(ge) 忙碌而有序的感人細節。盡管這場“倒春寒”的疫情讓這個(ge) 春天突然安靜,但上海依然溫暖、上進,並終將恢複如常。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