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補短板 山鄉巨變煥新顏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wei) 大變革】基礎設施補短板 山鄉(xiang) 巨變煥新顏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繼續完善農(nong) 村公共基礎設施,改善農(nong) 村人居環境,把鄉(xiang) 村建設得更加美麗(li) 。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nong) 村地區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條件極大改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人們(men) 的獲得感、幸福感持續增強。來看記者的一線調研。
在四川大涼山深處的高山峽穀間,一座主橋墩高達196米的大橋已拔地而起,今年六月通車後,山上村民到對麵縣城隻需要幾分鍾。這在十多年前是無法想象的。
“出行靠走、過河靠溜”,這就是過去大涼山等貧困地區交通狀況的真實寫(xie) 照。不僅(jin) 如此,飲水不安全、垃圾圍村、人畜混居等問題在很多地方也普遍存在。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非常關(guan) 心農(nong) 村基礎設施補短板問題,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他多次就“四好農(nong) 村路”的建設作出指示批示,一再強調要改善農(nong) 村人居環境,重點做好農(nong) 村垃圾汙水治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把鄉(xiang) 村建設得更加美麗(li) 。
在各地考察期間,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經常會(hui) 走進村莊院落,了解農(nong) 村的交通狀況、住房改善和改水改廁情況。2018年春節前夕,總書(shu) 記沿著泥濘崎嶇的山路深入到大涼山腹地的三河村、火普村,了解老鄉(xiang) 們(men) 的生活情況。
從(cong) 易地扶貧搬遷到村村通公路,從(cong) 農(nong) 村喝上放心水到網絡進村入戶,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啟動大規模的農(nong) 村基礎設施改造工作,累計投入34628億(yi) 元建設資金,新改建238.6萬(wan) 公裏農(nong) 村公路,具備條件的鄉(xiang) 鎮和建製村全部實現通硬化路、通客車、通郵路、通光纖4G網絡,八成以上農(nong) 村人口喝上了自來水,農(nong) 民吃水難問題得到曆史性解決(jue) 。
2018年,國家啟動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投入144億(yi) 元整村推進農(nong) 村廁所革命,每年安排30億(yi) 元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開展農(nong) 村生活垃圾汙水、廁所糞汙治理等基礎設施建設;2021年底,三年行動方案目標任務全麵完成,全國4000多萬(wan) 戶農(nong) 村戶廁得到改造,農(nong) 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70%,九成以上的自然村建立了農(nong) 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ti) 係,各地因地製宜建立了5萬(wan) 多個(ge) 不同類型的美麗(li) 宜居村莊。
如今,在四川涼山州,近20萬(wan) 戶村民搬進了明亮寬敞的新房子,水泥路通到了家門口,家家都有自來水和水衝(chong) 式廁所,村莊裏還建了汙水處理係統和垃圾中轉站,整潔而有特色的村容村貌不時吸引遊客駐足停留。
農(nong) 村基礎設施落後,曾經是製約農(nong) 村現代化發展的短板,過去十年,國家下大力氣改善農(nong) 村基礎設施,打造宜業(ye) 宜居的農(nong) 村人居環境,中國農(nong) 村的麵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曆史性變革。這不僅(jin) 給億(yi) 萬(wan) 中國農(nong) 民帶來了更為(wei) 便捷美好的生活,也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奠定了堅實基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