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家房企逾3萬億元有息負債待償 現金短債比逼近紅線的公司該如何應對?
本報記者 王麗(li) 新
房企“現金保衛戰”打響已逾一年,在這場戰役中,償(chang) 債(zhai) 能力高低成為(wei) 企業(ye) 能否存活下來的第一技能。
截至4月12日,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已公布2021年財報的28家“千億(yi) 元俱樂(le) 部(按全口徑銷售額計)”上市房企(包括未經審計業(ye) 績)中,龍湖集團、旭輝控股、萬(wan) 科等8家房企的現金短債(zhai) 比例超過2倍,時代中國控股等15家該比例在1倍至2倍之間,富力地產(chan) 等5家則不足1倍。
不過,中國恒大、融創中國、世茂集團、陽光城、華夏幸福、中國奧園、佳兆業(ye) 、藍光發展、泰禾集團等“千億(yi) 元房企”尚未公布2021年年報。
若綜合考量“淨負債(zhai) 率”“現金短債(zhai) 比”及“剔除預收賬款後的資產(chan) 負債(zhai) 率”三道紅線指標來看,龍湖集團、華潤置地等16家為(wei) “綠檔”房企,綠城中國等8家為(wei) “黃檔”房企,建業(ye) 地產(chan) 為(wei) “橙檔”房企,富力地產(chan) 和祥生控股為(wei) “紅檔”房企,雅居樂(le) 集團待定。
淨負債(zhai) 率從(cong) 24%到153%不等
新增有息負債(zhai) 規模僅(jin) 407億(yi) 元
截至2021年年底,以上述28家房企為(wei) 樣本,其淨負債(zhai) 率從(cong) 24%到153%不等,這一指標與(yu) 去年持平及下降的房企有13家,占比近半,但符合“三道紅線”新規的淨負債(zhai) 率不超100%的房企有26家。
此外,上述28家房企總計有息負債(zhai) 規模為(wei) 30229億(yi) 元,同比增加407億(yi) 元(即新增有息負債(zhai) 規模為(wei) 407億(yi) 元),同比增長1.4%。
從(cong) 這兩(liang) 個(ge) 角度看,2021年,在內(nei) 外部環境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地產(chan) 行業(ye) 正在加速降負債(zhai) ,杠杆水平更趨向合理化。
談及原因,中指研究院企業(ye) 事業(ye) 部研究負責人劉水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是‘三道紅線’提出以來,各房企開始采取諸多措施主動壓縮債(zhai) 務規模,控製債(zhai) 務增速,努力向合規方向靠攏;二是去年下半年開始,融資環境持續收緊,特別是海外債(zhai) 、信托紛紛避險,降低投資比例,導致資金供給大幅收縮;三是多家房企流動性出現問題,到期債(zhai) 務無法償(chang) 還,再融資渠道被迫關(guan) 閉。”
但新增有息負債(zhai) 增長率的降低,並不意味房企的安全係數提高。相比上述28家房企超過3萬(wan) 億(yi) 元的有息負債(zhai) 規模,其持有現金規模僅(jin) 為(wei) 14118億(yi) 元(其中包括不能動用的預售監管資金等)。
從(cong) 6倍到0.36倍
現金短債(zhai) 比存差距
從(cong) 持有現金規模變動幅度來看,龍湖集團、華潤置地、中國海外發展等8家同比增長超過8個(ge) 百分點,其餘(yu) 20家均同比下降,下降幅度從(cong) 1個(ge) 百分點到66個(ge) 百分點不等。更重要的是,從(cong) 現金短債(zhai) 比指數來看,安全係數最高者為(wei) 龍湖集團(6.11倍),最低者為(wei) 富力地產(chan) (0.36倍)。
“公司一直主動管理債(zhai) 務,一年到期債(zhai) 務占比隻有不到8%,今年剛性到期還款144億(yi) 元,目前已經償(chang) 還74億(yi) 元。”在2021年業(ye) 績說明會(hui) 上,龍湖集團執行董事兼首席財務官趙軼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即便把300多億(yi) 元的監管資金去掉,龍湖集團現金短債(zhai) 比仍達3.9倍,非常安全。
不管是經過審計還是未經審計的數據,從(cong) 目前公布數據的房企來看,現金短債(zhai) 比是以不受限製的現金為(wei) 計算口徑。即便如此,這一指數超過6倍的房企隻有龍湖集團,緊隨其後的是旭輝控股、萬(wan) 科以及中國海外發展,均在2.5倍至3倍之間。
“若疊加表外負債(zhai) 及受到限製的現金規模,‘千億(yi) 元房企’中不乏無法覆蓋短期債(zhai) 務者。當下企業(ye) 的現金短債(zhai) 缺口要比財報中公布的嚴(yan) 重。”一位房企財務條線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直言。例如,某“千億(yi) 元房企”的現金短債(zhai) 比為(wei) 1.46倍,若扣除受到限製的現金規模後,該數值則為(wei) 0.87倍。而這一現象並非個(ge) 例。
另以陽光城為(wei) 例,在今年2月17日晚間公告境外債(zhai) 1.7億(yi) 元利息支付違約後,公司在回複深交所關(guan) 注函時表示,截至2021年9月末,公司的貨幣資金271.80億(yi) 元,但截至2021年12月末,在手貨幣資金較年初大幅下降,致使實操中可靈活動用資金占賬麵資金比例不足1%,回籠至集團層麵難度極大,可自由動用貨幣資金基本枯竭。
此外,從(cong) 少數公布扣除受到限製現金規模後的房企來看,融信中國等多家房企的現金短債(zhai) 比均小於(yu) 1倍。
償(chang) 債(zhai) 壓力未減
回籠現金仍是第一要務
世聯研究的研報顯示,從(cong) 境內(nei) 外債(zhai) 合計來看,房地產(chan) 行業(ye) 的償(chang) 債(zhai) 高峰期在2021年,到期金額超1.22萬(wan) 億(yi) 元。2022年到期額略有下行,但依然高達9291億(yi) 元。
“當企業(ye) 觸碰到‘橙檔’‘紅檔’,可能陷入流動性危機的信號就已浮出水麵。” 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分析師關(guan) 榮雪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是由於(yu) 前期擴張規模較大且速度較為(wei) 急促,借債(zhai) 規模不斷積累,為(wei) 後續經營埋下一定隱患;二是企業(ye) 發展戰略較偏離於(yu) 市場發展定位,加之外界環境變動,產(chan) 品去化受阻,資金回流規模下滑,進而導致可用資金對債(zhai) 務的覆蓋力度減弱。
“去年下半年銷售市場疲軟,為(wei) 保證項目順利交付,保障購房者利益,預售資金監管力度加強,房企可用資金減少。”劉水補充道,同時,去年下半年再融資渠道大幅收窄,房企需要動用自有資金償(chang) 還到期債(zhai) 務,進一步擠壓可動用資金空間,弱化現金保障能力。
劉水進一步表示,對於(yu) 麵臨(lin) 流動性風險的企業(ye) ,應抓住以下窗口期:一是並購融資窗口期,主動盤點整合資產(chan) ,積極與(yu) 擁有並購資金額度的企業(ye) 對接,通過處置資產(chan) 降低債(zhai) 務規模、回籠部分資金;二是銷售窗口期,當前多個(ge) 城市出台銷售利好政策,房企應抓住機會(hui) 加大銷售力度,通過銷售回款補充資金。此外,債(zhai) 務承壓較高的房企也要積極與(yu) 債(zhai) 權人溝通,展現償(chang) 債(zhai) 誠意,爭(zheng) 取延長債(zhai) 務期限,為(wei) 擴充資金回旋餘(yu) 地。
可以預見,2022年地產(chan) 馬拉鬆一點都不輕鬆,如果想堅持跑完,對過去的反思和檢討必不可少,但對未來的信心和毅力亦同樣珍貴,畢竟存量市場仍有更多商業(ye) 模式可探索。(證券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