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網每天億件包裹送農村 多地基本實現村村通快遞
快遞進村,進得去還要穩得住
最近,“快遞進村”成為(wei) 各地政策文件熱詞。甘肅省發文提出實施“快遞進村”工程,確保到2025年建設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5萬(wan) 個(ge) 以上;寧夏回族自治區明確落實“快遞進村”行動計劃,2024年所有建製村實現寄遞物流服務全覆蓋;河南省強調完善農(nong) 村寄遞物流配送體(ti) 係,推進縣鄉(xiang) 村物流共同配送……現在,全網每天有1億(yi) 件包裹送到農(nong) 村,行政村實現快遞直投比例超過80%。相關(guan) 人士表示,下一步應提高“快遞進村”質效,加強“一點多能”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點建設,讓“快遞進村”不僅(jin) 進得去,更要穩得住、可持續。
多地基本實現“村村通快遞”
春雷響,雷筍出。眼下,在浙江臨(lin) 安泗洲村,田間雷筍正拔節生長,李傑和家人一早扛起筍鍬,仔細挑選剛剛破土冒尖的雷筍。“咱這臨(lin) 安雷筍殼薄肉肥、清香鬆脆,現在正是銷售旺季。”李傑在電商平台拚多多上開網店,專(zhuan) 門銷售泗洲村的雷筍,“早上挖筍之前已聯係好中通、極兔、順豐(feng) 3家快遞公司,快遞員下午會(hui) 上門把包裝好的雷筍直接運走。”
李傑介紹,最近生意不錯,每天銷量都在1000單以上。“以前沒有電商和快遞,村裏人得騎著三輪車把雷筍運到鎮上市場,來回一趟要一兩(liang) 個(ge) 小時。現在不一樣了,快遞員直接進村上門,省了不少時間,新鮮雷筍能快速到達消費者餐桌上。”
助力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浙江省近年來加快推動“快遞進村”。截至去年底,浙江各地市基本完成了品牌快遞進村目標任務,實現19920個(ge) 行政村4個(ge) 以上品牌快遞基本服務全覆蓋。浙江省郵政管理局副局長王德奔表示,“快遞進村”工作列入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是浙江建設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裕示範區、加快推進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重要內(nei) 容。“接下來,我們(men) 將協調各方共同打造多層級、立體(ti) 化的農(nong) 村寄遞物流服務體(ti) 係,進一步滿足廣大農(nong) 村群眾(zhong) 寄遞服務需求。”
“既要讓農(nong) 產(chan) 品出得來,也要讓消費品進得去,這是‘快遞進村’的關(guan) 鍵。”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何維達認為(wei) ,目前,中國還有近5億(yi) 人口常住鄉(xiang) 村,滿足農(nong) 村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需要、釋放農(nong) 村消費潛力、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都離不開農(nong) 村寄遞物流。
“還挺快!前天晚上下的單,今天就到了。”在海南省三亞(ya) 市博後村,符大爺接過快遞,立馬拆了起來:剃須刀、洗衣液、洗潔精、麵巾紙,東(dong) 西真不少,“現在習(xi) 慣了在網上買(mai) 東(dong) 西,直接到村裏快遞驛站就能取,省得大老遠跑去城裏買(mai) 了。”
日前,海南省郵政管理局發布全省快遞業(ye) 務數據,前2個(ge) 月,全省農(nong) 村地區快遞業(ye) 務量達209萬(wan) 件,農(nong) 村地區快遞業(ye) 務投遞量超1300萬(wan) 件,較上年同期增長109%和226%。海南省郵政管理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隨著海南省加快農(nong) 村寄遞物流體(ti) 係建設若幹措施製定出台,縣鄉(xiang) 村三級寄遞物流體(ti) 係建設步伐加快,郵政快遞服務網絡“雙下沉”,全省超90%的建製村實現快遞服務渠道覆蓋,城鄉(xiang) 雙向流通寄遞渠道更加通暢。
去年以來,“快遞進村”不斷取得新進展。國家郵政局辦公室主任侯延波介紹,2021年農(nong) 村地區收投快遞包裹總量370億(yi) 件,帶動農(nong) 產(chan) 品出村進城和工業(ye) 品下鄉(xiang) 進村超1.85萬(wan) 億(yi) 元。截至2021年底,行政村實現快遞直投的比例超過80%,蘇浙滬等地基本實現“村村通快遞”。
提升農(nong) 村物流共同配送水平
“快遞進村”方便了百姓,但進去之後如何穩得住、可持續是一大挑戰。
何維達分析,從(cong) 目前快遞業(ye) 務量情況看,農(nong) 村地區特別是一些建製村,存在業(ye) 務量偏小的問題。另外,由於(yu) 建製村坐落的地理位置相對分散,在作業(ye) 組織上存在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比城鎮快遞運營成本高出很多。不少快遞企業(ye) 存在不願下、下不去以及下去了穩不住、待不住等問題。
難題怎麽(me) 解?不少地方將目光投向了郵快合作、交快合作、客貨郵融合等模式。
公交車也能送快遞。在江蘇泰州薑堰區俞垛鎮客運中心,工作人員將一件件嚴(yan) 實的包裹裝上公交車。“我現在身兼多職,既是駕駛員也是快遞員。每天往返鎮與(yu) 村,將各村需要配送的快遞裝車,上午下午各一趟運到村裏,交給快遞點的工作人員。”見包裹裝車完畢,公交車司機宋禦軍(jun) 麻利地上車出發。
另一邊,俞垛鎮何祝野村物流服務點的吳美玉已來到公交站點。“包裹送出後,我們(men) 能收到信息,知道公交車的車牌號、經過的大致時間。”吳美玉說,“村裏在網上買(mai) 東(dong) 西、賣特產(chan) 的越來越多,服務點的快件收發量不斷增加,有了公交車運輸,我們(men) 省了不少費用和精力。”
“以往,這村鎮公交客運實載率一般不超過50%。客貨郵融合後,載人又送貨,減少了資源浪費,也提高了‘快遞進村’的效率。”宋禦軍(jun) 介紹,去年以來,薑堰區不少村鎮開始把快遞物流與(yu) 城鄉(xiang) 客運融合,形成公交和貨運班車帶貨下鄉(xiang) 、捎農(nong) 產(chan) 品進城、鎮村公交配貨進村的雙向運營模式。
不少快遞企業(ye) 也積極參與(yu) 。京東(dong) 物流科技副總裁梁威介紹,近年來,京東(dong) 物流利用自身在物流技術的優(you) 勢與(yu) 經驗,積極布局縣域智能園區、加快網絡下沉。2021年京東(dong) 物流已經在全國93%區縣、84%鄉(xiang) 鎮實現當日達和次日達。其中,聚焦鄉(xiang) 村共配模式,京東(dong) 在全國800多個(ge) 物流覆蓋成本較高和時效較差的偏遠鄉(xiang) 鎮地區,建設以共同配送為(wei) 基礎的末端綜合性服務站,為(wei) 當地降低物流運輸成本,提升鄉(xiang) 村用戶購物體(ti) 驗。目前,90%以上的共配站實現次日達時效。
共同配送、客貨郵融合等新模式不斷湧現,交快、郵快、快快等合作進一步深化。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已建成超800個(ge) 客貨郵融合站點,開通了超600條客貨郵合作線路,2021年全年新增15.5萬(wan) 個(ge) 建製村實現郵快合作。
“農(nong) 村寄遞物流體(ti) 係的建設應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的方向。”何維達認為(wei) ,利用公交客運係統或物流公司和郵政專(zhuan) 線進行合作,可以發揮已有優(you) 勢,降低投遞成本,促進農(nong) 村客貨郵深度融合發展。未來,應進一步提升農(nong) 村物流共同配送水平,在推動縣域電商與(yu) 快遞協同的基礎上,搭載和整合日用消費品、農(nong) 資、農(nong) 產(chan) 品等農(nong) 村商貿物流資源,發展眾(zhong) 包物流、客貨郵快融合等,創新農(nong) 村物流模式。
推動更多網點實現“一點多能”
一頭是物流,一頭是快遞點。在“快遞進村”過程中,湧現出不少功能多樣的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點,為(wei) 農(nong) 民群眾(zhong) 收發快遞、日常辦事提供了便利。
上午10點左右,在湖南耒陽圳邊村快遞服務站,取快遞的村民多了起來。“現在村裏的快遞包裹越來越多,大家買(mai) 的東(dong) 西也是各式各樣。看他們(men) 拆包裹,我自己都長見識。”服務站負責人陳秀邊說邊忙著從(cong) 貨架上給村民拿快遞。
聊起自家快遞服務站,陳秀坦言,剛開始並不是特別順利,每天收件不到兩(liang) 位數,出村件就更少了。2020年初,情況有了改變。菜鳥在耒陽推動“快遞進村”項目,這不僅(jin) 給她帶來了更多資源,也在合作過程中拓寬了思路:除了日常收發快遞,還可以開小賣部,同時幫助村民辦理日常繳費等事宜,村裏的土特產(chan) 也可以從(cong) 這裏賣出去。
“如今,我這快遞點簡直就是村裏的綜合服務站,每天可熱鬧了。”陳秀說,不僅(jin) 她的生意好了,大家的腰包也鼓了,村裏竹筍、土雞蛋、柑橘成了網上熱銷品,有些老人在家賣特產(chan) 的收入甚至趕上了在外打工的子女。
“一點多能”讓鄉(xiang) 村快遞服務站更活了,不少地方開始加快推進這項工作。
甘肅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甘肅省加快農(nong) 村寄遞物流體(ti) 係建設行動方案》,提出支持郵政企業(ye) 全麵開放共享農(nong) 村郵政基礎設施和服務網絡,銜接全省一體(ti) 化政務服務平台,創新鄉(xiang) 鎮郵政網點運營模式,承接各類農(nong) 村公共服務,開展快件代收投服務,80%的網點實現“一點多能”。同時,整合在村電商、商超等資源,利用村內(nei) 現有公共設施,建設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5萬(wan) 個(ge) 以上,基本實現建製村全覆蓋。此外,江蘇、河南、寧夏、福建、海南、青海等地近期也紛紛圍繞發展“一點多能”的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點作出部署。
“‘快遞進村’效果近年來已開始顯現,發展過程中的相關(guan) 問題也在逐步得到解決(jue) 。”何維達說,但也要看到,末端服務能力不足、可持續性差、基礎設施薄弱等難點和痛點依舊存在,仍有村莊無快遞點、快遞運營入不敷出、“二次收費”、“不按址投遞”等。接下來還應突出因地製宜,加快農(nong) 村物流快遞網點布局,加強監管,鼓勵發展“多站合一”的鄉(xiang) 鎮客貨郵綜合服務站、“一點多能”的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點,推進縣鄉(xiang) 村物流共同配送,促進農(nong) 村客貨郵融合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