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用好冬奧遺產 推動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22-04-13 13:41: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用好冬奧遺產(chan) 推動高質量發展(聚焦“後冬奧”④)

  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的勝利舉(ju) 辦,將“雙奧之城”的榮耀載入史冊(ce) ,也為(wei) 中國和世界留下了寶貴的遺產(chan) 。北京冬奧遺產(chan) 成果豐(feng) 碩——“帶動三億(yi) 人參與(yu) 冰雪運動”開啟冰雪運動新時代;“冰絲(si) 帶”“雪飛天”“雪遊龍”“雪如意”等冬奧場館成為(wei) 造福人民的優(you) 質資產(chan) ;冬奧牽引京津冀協同發展,實現成功辦奧和區域發展雙豐(feng) 收;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為(wei) 人類文明進步貢獻智慧和力量……

  如何管理好、運用好北京冬奧遺產(chan) ?在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總結表彰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既有場館設施等物質遺產(chan) ,也有文化和人才遺產(chan) ,這些都是寶貴財富,要充分運用好,讓其成為(wei) 推動發展的新動能,實現冬奧遺產(chan) 利用效益最大化。

  推廣普及冰雪運動

  成功籌辦舉(ju) 辦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極大激發了中國億(yi) 萬(wan) 人民的體(ti) 育熱情,“帶動三億(yi) 人參與(yu) 冰雪運動”目標的實現,開啟了中國乃至全球冰雪運動新時代。用好冬奧遺產(chan) ,重在推廣普及冰雪運動,推動全民健身走向縱深。

  “帶動3億(yi) 人參與(yu) 冰雪運動”統計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0月,全國冰雪運動參與(yu) 人數為(wei) 3.46億(yi) 人,居民參與(yu) 率達24.56%;全國已有654塊標準冰場、803個(ge) 滑雪場,較2015年增幅達317%和41%。

  國際奧委會(hui) 主席巴赫說,“帶動三億(yi) 人參與(yu) 冰雪運動”的目標,是北京冬奧會(hui) 中國最大的貢獻。“哪怕這3億(yi) 人中隻有很少一部分決(jue) 定成為(wei) 專(zhuan) 業(ye) 的冰雪運動從(cong) 業(ye) 者,未來全球冰雪運動也會(hui) 迎來一個(ge) 全新的發展格局”。

  數據顯示,僅(jin) 在北京,冰雪場地的數量已由冬奧會(hui) 申辦前的42座冰場、44塊冰麵、22處雪場,發展為(wei) 82座冰場、97塊冰麵、32處雪場;冰雪運動特色學校和奧林匹克教育示範學校均達到200所,中小學生上冰、上雪已達約210萬(wan) 人次。

  北京冬奧會(hui) 場館在賽後向社會(hui) 開放,滿足大眾(zhong) 多層次、多樣化的冰雪運動需求,是冬奧遺產(chan) 助力全民健身的重要途徑。據了解,北京冬奧會(hui) 競賽場館將陸續對公眾(zhong) 開放,為(wei) 大眾(zhong) 參與(yu) 冰雪運動提供硬件和技術支撐。

  國家遊泳中心總經理楊奇勇說,位於(yu) “冰立方”南廣場地下空間的群眾(zhong) 冰上健身和普及冰壺運動的冰上運動中心將麵向社會(hui) 營業(ye) ,滿足冰雪愛好者的運動需求,場館預計未來每年可接待冰上運動愛好者超10萬(wan) 人次,並將成為(wei) 向青少年推廣冰上運動的重要載體(ti) 。

  北京冬奧組委規劃建設部部長劉玉民表示,北京冬奧會(hui) 帶動中國冰雪產(chan) 業(ye) 和冰雪運動的發展不是一個(ge) 短期行為(wei) ,而是一個(ge) 長期規劃。“各項支持冰雪運動發展的政策,不會(hui) 隨著冬奧會(hui) 的結束而停止,而是會(hui) 越來越好。”

  描繪區域發展新畫卷

  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的成功不僅(jin) 在於(yu) 賽事的成功,更在於(yu) 通過申辦、籌辦,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帶來深遠的積極影響。用好冬奧遺產(chan) ,關(guan) 鍵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新進展。

  近日,國家速滑館“冰絲(si) 帶”舉(ju) 行了建設者及家屬開放日。目前,這一曆時5年建成的冬奧場館正在籌備開業(ye) ,計劃在“五一”前向公眾(zhong) 開放。作為(wei) 北京冬奧會(hui) 唯一新建的冰上場館,“冰絲(si) 帶”創造了諸多“第一”——建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索網結構體(ti) 育場館;冬奧曆史上首次實現二氧化碳跨臨(lin) 界直冷製冰技術的應用;冬奧會(hui) 賽時13次刷新奧運紀錄和世界紀錄,創造平原冰場新突破……

  北京冬奧會(hui) 期間,節能減排、充滿智慧的冬奧場館,展現了中國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低碳發展的決(jue) 心;諸多先進技術和“黑科技”在賽場內(nei) 外的應用,展現了中國創新發展的巨大潛力。

  中國還以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為(wei) 契機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讓區域交通更加便捷,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產(chan) 業(ye) 聯動更加緊密,公共服務更加均衡。一幅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畫卷,打通了區域發展的經脈。

  在北京冬奧會(hui) 的帶動下,京張高鐵通車運營、京禮高速全線通車,構建起“一小時經濟圈”。一批綜合性交通樞紐的建成,讓京張區域交通基礎設施體(ti) 係更加完善,為(wei) 區域長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和內(nei) 生動力。

  在延慶賽區,賽區建設運營方北控集團正加快賽後轉換,改造後的高山滑雪中心、雪車雪橇中心等場館很快將對公眾(zhong) 開放。北京北控京奧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羅進說,冬奧遺產(chan) 的利用除了貢獻於(yu) 全民健身之外,集團也會(hui) 通過賽後運營,為(wei) 京張體(ti) 育文化旅遊帶建設作出貢獻。

  借助冬奧契機,京張兩(liang) 地正大力推動體(ti) 育產(chan) 業(ye) 、文化休閑、冰雪旅遊融合發展。據了解,兩(liang) 地將協同編製《京張體(ti) 育文化旅遊帶(張家口)建設規劃》,舉(ju) 辦2022年京張全季體(ti) 育旅遊嘉年華。這條以冬奧場館所在區縣為(wei) 核心區域的體(ti) 育文化旅遊帶,將為(wei) 區域一體(ti) 化發展注入新動力。

  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競技體(ti) 育是實力的比拚,更是精神的彰顯、文化的浸潤、文明的交融。用好冬奧遺產(chan) ,要推動社會(hui) 發展,為(wei) 人類文明進步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我看不清世界,但我想讓世界看到我。”北京冬殘奧會(hui) 上,中國運動員王躍在比賽後的動情表達讓人感動。近年來,中國以北京冬殘奧會(hui) 籌辦為(wei) 契機,完善殘疾人社會(hui) 保障製度和關(guan) 愛服務體(ti) 係,促進殘疾人事業(ye) 全麵發展。

  “正是國家實力的提升、殘疾人狀況的改善,才使越來越多像我這樣的殘疾人有條件參與(yu) 冰雪運動,才使我們(men) 殘疾人運動員有機會(hui) 、有底氣在國際賽場上實現夢想。”中國冬殘奧越野滑雪和冬季兩(liang) 項隊運動員楊洪瓊說。

  北京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上,中華文化和冰雪元素交相輝映,體(ti) 現了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運動之美。傳(chuan) 承冬奧遺產(chan) ,也要充分挖掘利用北京冬奧文化資源,堅定文化自信,更加自信從(cong) 容地傳(chuan) 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

  北京冬奧會(hui) 期間,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贏得了海內(nei) 外眾(zhong) 多粉絲(si) 的喜愛,充滿中國元素的場館驚豔了世界,冬奧村裏的中華美食讓各國運動員流連忘返。中國運動員穀愛淩說,北京冬奧會(hui) 讓世界更團結、更開放,讓運動員體(ti) 驗了美好和難忘的賽事,希望能夠讓世界看到更多的中國文化。

  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是一場和平友誼的盛會(hui) 、一場團結合作的盛會(hui) 、一場鼓舞世界的盛會(hui) 。中國發出了“一起向未來”的時代強音,向世界發出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熱情呼喚。

  “在‘有形遺產(chan) ’之外,北京冬奧會(hui) 帶來的精神、文化等‘無形遺產(chan) ’,也將對中國冰雪運動的未來發展起到助推作用。這些遺產(chan) 是全世界共享的,它從(cong) 中國傳(chuan) 遞給世界,又在世界各地傳(chuan) 遞給了下一代。”北京冬奧組委新聞發言人嚴(yan) 家蓉說。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