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深處“桃花源”——黔東銅仁綠色發展掠影
新華社貴陽4月13日電 題:武陵深處“桃花源”——黔東(dong) 銅仁綠色發展掠影
新華社記者李自良、李黔渝
春天草長鶯飛,層林疊染。“黔中各郡邑,獨美於(yu) 銅仁。”行走在黔東(dong) 銅仁市,仿佛進入一幅山水田園畫中。
貴州“東(dong) 大門”銅仁市地處武陵山區腹地。近年來,銅仁市突出保護境內(nei) 的梵淨山、烏(wu) 江和錦江河“一山兩(liang) 江”,聚力打造生態宜居、低碳循環的“深綠城市”,走出一條城市化與(yu) 生態宜居相融共生的路子,努力成為(wei) 武陵山脈的“桃花源”。
增綠:建設綠色屏障
負氧離子14394個(ge) 每立方米,溫度25.4攝氏度,清晨的梵淨山仿佛是一個(ge) 天然氧吧。
梵淨山是銅仁市建設綠水青山的一個(ge) 縮影。
近年來,銅仁旗幟鮮明打造綠色發展先行示範區,開展了覆蓋全域的綠化行動,對重點區域的綠化麵積、質量及責任進行了明確。
“綠道”。按照“一條道路、兩(liang) 邊風景、三季有花、四季潔美”最美通道要求,對跨越境內(nei) 的高速公路、重點國省道、重點景區公路等兩(liang) 側(ce) 進行綠化美化。
“綠水”。圍繞烏(wu) 江、錦江河等重要江河、重要濕地及各區縣中心城區河段兩(liang) 岸等進行綠化和景觀提質增效。
“綠城”。山中有城、城中有水、山環水繞、山水相依。對各區縣中心城區進行綠化美化,打造一批城市公園和市民休閑空間。
“綠園”。對國家級、省級、市級工業(ye) 園區和農(nong) 業(ye) 園區主要通道、山體(ti) 及園區周邊等進行綠化,建設一批生態園區。
“綠景”。重點對全市3A級以上旅遊景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自然保護區等主要通道兩(liang) 側(ce) 及周圍可綠化地進行綠化美化。
不負青山,終得青山。一張覆蓋全域的“綠網”在全市鋪開。近年來,銅仁市每年完成綠化麵積100萬(wan) 畝(mu) ,森林覆蓋率每年提高1個(ge) 多百分點,已經達66.2%,位居全省第二位。
護綠:零容忍+高標準
銅仁市鬆桃苗族自治縣是盛產(chan) 錳礦的一個(ge) 縣。曾經,電解錳、錳礦開采等錳產(chan) 業(ye) 遍地開花,濫采亂(luan) 挖導致山體(ti) 遭破壞,一些河流也受到汙染。
如今到鬆桃縣處處是山清水秀和良好生態。該關(guan) 的錳礦企業(ye) 已經關(guan) 了,整合後的礦企采用的是沒有汙染的工藝。
像鬆桃縣一樣,銅仁市在生態汙染方麵是“零容忍”,在生態修複方麵是高標準。重拳治理汙染,強力整改環保問題,推動錳汙染治理和錳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整治水汙染。形成“一河一策”,每條河有人管有人治,強化河長責任,強化日常管理,推進市域內(nei) 水質100%達標。推進節水減汙工程,提高汙水重複利用率,確保汙染物穩定達標排放。
防治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將距離錦江河幹流400米以內(nei) 區域劃定為(wei) 禁養(yang) 區,對禁養(yang) 區內(nei) 從(cong) 事畜禽養(yang) 殖的違規行為(wei) 進行取締,共拆除水產(chan) 養(yang) 殖網箱麵積約5萬(wan) 平方米。
工業(ye) 達標。對工業(ye) 企業(ye) 的節能減排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不符合國家產(chan) 能政策的“三高”企業(ye) 及“五小”企業(ye) 實行遷建或關(guan) 停。
依法治林。開展森林保護“六個(ge) 嚴(yan) 禁”“綠劍行動”等執法專(zhuan) 項行動,建立跨區域警務合作機製,創新推行“巡回法庭”,嚴(yan) 厲打擊一批涉林違法犯罪活動。
融綠:生態產(chan) 業(ye) 化 產(chan) 業(ye) 生態化
銅仁把綠色、生態作為(wei) 發展方向和目標,堅持生態產(chan) 業(ye) 化、產(chan) 業(ye) 生態化,無論是茶、蔬、果、菌、藥,還是生豬、家禽、牛羊等,無不加上了“生態”前綴,打上了綠色標簽。
綠色為(wei) 銅仁的產(chan) 業(ye) 發展插上了翅膀。十大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集聚壯大,建成茶葉、生豬兩(liang) 個(ge) 百億(yi) 級產(chan) 業(ye) 集群,生豬規模養(yang) 殖率、特色冷水魚產(chan) 量及黃精、百合、玉竹種植麵積全省第一,抹茶產(chan) 量占全國25%。
與(yu) 此同時,“梵淨山珍·健康養(yang) 生”“梵山淨水·泡茶好水”“梵淨抹茶·香溢天下”等品牌知名度、市場美譽度提升,銅仁成為(wei) “中國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優(you) 勢區”,被授予“中國抹茶之都”稱號。
銅仁市在“工業(ye) 強市”過程中堅持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大力推進以新型功能材料產(chan) 業(ye) 集群為(wei) 支撐的新型工業(ye) 化,工業(ye) 增加值年均增長7.2%,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占比從(cong) 4.8%提升至20%,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占比從(cong) 59%下降至47.7%。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朗溪鎮東(dong) 部石漠化麵積曾達41平方公裏,占全鎮國土麵積超六成。惡劣的自然環境讓當地群眾(zhong) 苦不堪言,一度深陷貧困泥沼,“春種一大片,秋收一小籮”曾是當地的真實寫(xie) 照。
當地群眾(zhong) 並未低頭,過往的數十年間,他們(men) 在石旮旯裏培土,栽上果樹,一點點地將荒山變成綠野。開展石漠化治理之前,朗溪鎮人均耕地麵積隻有0.2畝(mu) ,現已增長至1畝(mu) 多。如今,朗溪鎮已建成5萬(wan) 多畝(mu) 果園。
朗溪鎮鎮長辜大軍(jun) 說,近年來,當地政府爭(zheng) 取各類資金3000多萬(wan) 元,完善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園區每年的水果產(chan) 量達9000多噸,產(chan) 值3000多萬(wan) 元,園區附近5個(ge) 村的村民人均年收入達1.2萬(wan) 餘(yu) 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