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優化金融資源供給 銀行業在服務實體中提質增效

發布時間:2022-04-13 13:45:00來源: 經濟日報

  又到年報披露季,上市銀行整體(ti) 業(ye) 績亮眼。據Wind資訊統計,截至4月11日,在A股上市的42家商業(ye) 銀行中,24家已披露2021年業(ye) 績,包括6家國有大型商業(ye) 銀行、7家全國股份製商業(ye) 銀行,以及11家城商行和農(nong) 商行。整體(ti) 來看,24家銀行業(ye) 績向好,歸屬母公司淨利潤均實現正增長,其中20家歸屬母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超過10%。

  加大服務實體(ti) 經濟力度

  在近期召開的業(ye) 績發布會(hui) 上,多家銀行將利潤增長歸功於(yu) 服務實體(ti) 經濟質效提升。以工商銀行為(wei) 例,2021年該行公司金融業(ye) 務收入和個(ge) 人金融業(ye) 務分別為(wei) 4058億(yi) 元和3996億(yi) 元。在公司金融業(ye) 務方麵,該行繼續助力實體(ti) 經濟高質量發展,聚焦實體(ti) 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優(you) 化金融資源供給。

  2021年末,工商銀行民營企業(ye) 貸款餘(yu) 額達3.39萬(wan) 億(yi) 元;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企業(ye) 貸款、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貸款餘(yu) 額均突破1萬(wan) 億(yi) 元;綠色貸款餘(yu) 額2.48萬(wan) 億(yi) 元,全年主承銷綠色債(zhai) 券(含碳中和債(zhai) 券)636.37億(yi) 元;普惠業(ye) 務方麵,2021年年末,普惠型小微企業(ye) 貸款約1.1萬(wan) 億(yi) 元,比年初增加3784.48億(yi) 元,同比增長高達52.5%。

  在經濟存在一定下行壓力的大背景下,大型銀行在支持實體(ti) 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建設銀行年報顯示,2021年建設銀行發放貸款和墊款淨額18.17萬(wan) 億(yi) 元,較上年增加1.94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1.95%;債(zhai) 券投資較上年增加7035.62億(yi) 元。服務國家區域重大戰略,針對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重點區域,強化資源配置,提升重點區域業(ye) 務發展綜合貢獻。基礎設施、製造業(ye) 中長期、民營企業(ye) 、綠色貸款餘(yu) 額同比分別增長16.91%、29.24%、15.21%和35.61%。

  提升對實體(ti) 經濟服務質效,也讓銀行獲得更多利潤回報。年報顯示,6家國有大型商業(ye) 銀行2021年歸屬母公司淨利潤增幅都達到兩(liang) 位數,其中,郵儲(chu) 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增幅居前,分別為(wei) 18.65%、12.28%和11.89%。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nong) 業(ye) 銀行歸屬母公司淨利潤總額位列前三位,分別達3483億(yi) 元、3025億(yi) 元和2411億(yi) 元。

  各銀行淨利潤增幅也有所分化。在股份製商業(ye) 銀行中,招商銀行、平安銀行、興(xing) 業(ye) 銀行增幅均超過了20%,而浙商銀行、民生銀行的增幅為(wei) 2.75%和0.21%。年報顯示,受息差收窄等因素影響,一些銀行的營業(ye) 收入增速低於(yu) 淨利潤的增速,另有部分銀行利息淨收入增幅不及手續費及傭(yong) 金淨收入,甚至出現下滑態勢,個(ge) 別銀行未來業(ye) 績能否持續穩健增長,有待進一步觀察。

  數字化提升服務效能

  商業(ye) 銀行服務實體(ti) 經濟提質增效的背後,與(yu) 近年來大力推動數字化在全業(ye) 務流程中的應用密不可分。年報數據顯示,2021年各銀行持續發力金融科技。在6家大型銀行中,工商銀行金融科技投入規模最高,達259.87億(yi) 元,占營業(ye) 收入的2.76%。另外,建設銀行金融科技投入235.76億(yi) 元,農(nong) 業(ye) 銀行信息科技投入205.32億(yi) 元,中國銀行信息科技投入186.18億(yi) 元,郵儲(chu) 銀行信息科技投入100.30億(yi) 元,交通銀行金融科技投入87.50億(yi) 元。其中,交通銀行同比增長23.60%,增長幅度最高。

  有機構統計發現,過去3年中,從(cong) 整體(ti) 來看,上市銀行金融科技投入總額和在營業(ye) 收入中的占比均呈逐步走高態勢。

  不僅(jin) 如此,不少上市銀行還為(wei) 數字化轉型進行頂層設計,統籌推進相關(guan) 工作。中國銀行行長劉金在近日召開的業(ye) 績發布會(hui) 上表示,中國銀行全麵推進數字化轉型,持續攻堅關(guan) 鍵領域,製定“數字中銀+”金融科技發展規劃,成立了金融數字化轉型領導小組,計劃籌設場景生態與(yu) 創新部,統籌推進數字化轉型。

  據介紹,中國銀行數字化轉型邁出新步伐,並賦能各項業(ye) 務提質增速。個(ge) 人業(ye) 務方麵,發布手機銀行APP7.0版,個(ge) 人手機銀行月活客戶同比增長18%,企業(ye) 網銀、企業(ye) 手機銀行交易客戶分別增長24%和114%。對公業(ye) 務方麵,圍繞產(chan) 業(ye) 數字化需求,加快對公業(ye) 務線上化進程,重點建設交易銀行平台,運用數字化手段實現了普惠貸款、跨境匯款、供應鏈融資等對公業(ye) 務的全流程線上化,促進了產(chan) 品銷售增長。

  “去年普惠金融線上業(ye) 務餘(yu) 額突破千億(yi) 元,新版企業(ye) 網銀客戶快速增長至555萬(wan) 。線上化已經成為(wei) 中行加快對公業(ye) 務發展、融入產(chan) 業(ye) 互聯網的重要推動力。”劉金認為(wei) ,數字化轉型是一項係統工程,需要強有力的體(ti) 製機製作為(wei) 保障。據透露,中國銀行最近正在推進科技管理體(ti) 製改革的相關(guan) 方案。

  資產(chan) 質量持續改善

  從(cong) 各家銀行的資產(chan) 質量來看,通過持續優(you) 化信貸結構,已披露業(ye) 績的上市銀行資產(chan) 質量整體(ti) 保持了穩定。同時,值得關(guan) 注的是,一些銀行對公房地產(chan) 不良貸款率同比上升較快,值得警惕。比如,蘇州銀行房地產(chan) 業(ye) 不良貸款率從(cong) 2020年末的1.36%升至6.65%,增加了5.29個(ge) 百分點。

  為(wei) 防範房地產(chan) 貸款業(ye) 務相關(guan) 風險,目前各家銀行正積極推動業(ye) 務轉型。建設銀行近年來在這方麵做了較多探索。據建設銀行首席風險官程遠國介紹,截至2021年末,建設銀行境內(nei) 房地產(chan) 行業(ye) 貸款餘(yu) 額7300.87億(yi) 元,增幅6.19%;不良率1.85%,較上年末上升0.54個(ge) 百分點。他表示,2021年建設銀行房地產(chan) 資產(chan) 質量保持相對穩定,不良率低於(yu) 境內(nei) 對公貸款平均不良率,同時重點房企貸款的總量占比相對較少,對資產(chan) 質量的影響總體(ti) 可控。建設銀行將滿足房地產(chan) 領域的合理融資需求,加大結構調整力度,重點推進住房租賃戰略,同時做好房地產(chan) 領域的風險研判和客戶的監測,確保資產(chan) 質量穩定。

  據介紹,截至2021年末,建設銀行住房租賃綜合服務平台已覆蓋全國96%的地級及以上行政區,為(wei) 1.5萬(wan) 家企業(ye) 、3800萬(wan) 個(ge) 人房東(dong) 和租客提供交易平台。住房租賃貸款餘(yu) 額1334.61億(yi) 元,同比增長60.02%。

  建設銀行副行長李運表示,個(ge) 人住房貸款是建設銀行的優(you) 勢領域,當前會(hui) 積極支持居民家庭的合理住房貸款需求,助力房地產(chan) 市場健康發展。同時,近期個(ge) 人按揭需求有所回升,建設銀行將做好針對性的金融服務。

  另外,從(cong) 防風險的角度來看,不少上市銀行仍有補充資本金的需求。年報顯示,一些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較上年出現下滑,如江陰銀行的三項資本充足率指標均出現下滑。

  銀行加大信貸投放的同時,如果沒有同步補充資本,就會(hui) 導致資本充足率下滑。中金公司研究報告認為(wei) ,由於(yu) 部分上市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低於(yu) 行業(ye) 平均水平,出於(yu) 防範風險和服務實體(ti) 經濟的需要,今年仍有不少銀行需要加大資金本補充力度。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