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緊急救援!空難後那些肝腸寸斷的家人

發布時間:2022-04-18 11:16: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專(zhuan) 訪“3·21”東(dong) 航航空器飛行事故心理救援專(zhuan) 家組組長尹平——

  緊急救援!空難後那些肝腸寸斷的家人

  關(guan) 山難越,天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皆為(wei) 有心之士。搜山林而不見,化泥土回故裏。親(qin) 友暝色赴春愁,歸渡在梧州。

  ——尹平4月1日作於(yu) 梧州

  “這是我從(cong) 業(ye) 以來壓力最大的一次心理救援。”4月7日,“3·21”東(dong) 航航空器飛行事故心理救援專(zhuan) 家組組長尹平在中青報“溫暖一平方”直播間接受了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的專(zhuan) 訪。

  4月1日早晨,廣西梧州依然下著小雨,四處雲(yun) 霧彌漫。尹平結束了自己在當地的工作,離開梧州前,他發了條朋友圈:“桂江和西江在此處匯成一處,緩緩地朝著南方的大海流去,仿佛陪伴著132位他鄉(xiang) 遇難的亡靈,在回歸自己家鄉(xiang) 故裏。”

  11天的救援時長是尹平沒有想到的。3月21日,空難發生兩(liang) 個(ge) 小時後,正在廣東(dong) 省人民醫院心理科出門診的尹平接到了救援任務的委派電話,通知他前往梧州開展3-5天的心理救援工作——這也符合尹平近20年心理危機幹預經驗的認知。59歲的尹平有糖尿病,為(wei) 了有備無患,他出發時帶了7天的藥。

  晚上7點,他從(cong) 廣州出發,3個(ge) 小時後到達梧州。

  當家屬抗拒心理援助時,不能打破他的抗拒

  “空難本身對親(qin) 人們(men) 的創擊力就很大。”尹平說,麵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有的人著急,有的人憤怒,有的人悲傷(shang) 哭泣,有的人沉默寡言,陷在情緒裏出不來。每個(ge) 人麵對傷(shang) 痛的情緒反應節奏是不一樣的,但是每種節奏對當事人來說是自然的,也是必需的,“心理救援需要尊重他們(men) 的節奏”。

  尹平在梧州的心理救援工作中曾遇到一對父子。小兒(er) 子遇難,大兒(er) 子陪著父親(qin) 來到梧州。兩(liang) 個(ge) 兒(er) 子都已結婚並和父母住在一起,各自養(yang) 育了兩(liang) 個(ge) 孩子。其中,小兒(er) 子的孩子更小一些,一個(ge) 3歲,剛上幼兒(er) 園,另一個(ge) 隻有1歲。

  在安置家屬的酒店裏,麵對心理救援人員,這位父親(qin) 哭得很厲害,但是大兒(er) 子幾乎不哭,一直都不願意講話,悶頭抽煙。尹平說,對於(yu) 家屬的這種抗拒,心理救援不可以強行打破他的節奏,心理救援者要有耐心,等到他需要的時候再給予援助。尹平分析道,大兒(er) 子需要照顧父親(qin) 的情緒,還要獨自承擔起整個(ge) 家庭的責任,“他太緊了,壓力太大了,沒法表達”。

  後來,大兒(er) 子在心理救援人員的陪同下去了墜機現場,情緒就徹底失控了,跪在泥地裏開始嚎啕痛哭,汗水、淚水混雜在一起。工作人員想給他擦下汗,被他推開。尹平說,這個(ge) 時候不應該攙扶或用語言安慰他,讓他盡情地哭就是最好的陪伴和安慰。

  帶泥土回家,讓家人和逝去的親(qin) 人建立心理鏈接

  空難發生6天後,最終確認航班上所有人員全部遇難。尹平表示,空難發生的早期,家屬獲得的信息是,他們(men) 的家人既沒有遇難,也沒有被找到。

  那個(ge) 時候,家屬們(men) 的心態基本就是“我要見到我的家人,我要把他們(men) 找回來”,將心比心,這是人之常情。而且,從(cong) 心理學角度來說,即使是確認遇難了,家屬在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最早從(cong) 心理上也是否定的。

  尹平知道,132個(ge) 鮮活的生命就這樣定格在了那一天,讓亡靈在梧州“歸渡”,就是在安撫親(qin) 人們(men) 悲痛的內(nei) 心。

  救援工作剛開始兩(liang) 天,並未讓家屬去墜機現場。因為(wei) 早期現場很混亂(luan) ,山路不便,場麵也比較慘烈。“但是從(cong) 心理學角度來說,家屬來到梧州後一定是非常想去現場的。”尹平說,心理救援工作需要從(cong) 家屬需求角度出發,如果那個(ge) 時候隻是告訴家屬“我們(men) 在積極搜救,你們(men) 不要著急,不要哭”,基本一點用都沒有,還可能讓家屬憤怒。

  事實上,當時已經有家屬通過當地村民帶領前往現場,並且自發地帶了一些泥土回去。尹平把家屬們(men) 的情況反映給上級領導,並且建議應該從(cong) 政府層麵,設置一個(ge) 祭台,並準備一些瓦罐裝土,如果家屬願意帶一些土回來就帶回來。“從(cong) 傳(chuan) 統文化的角度來說,通過帶泥土回家,可以讓家人和逝去的親(qin) 人之間有一個(ge) 很好的心理鏈接,以撫慰心靈的悲傷(shang) 。”

  尹平的建議被采納了。祭台的設置讓家屬們(men) 的情緒有了宣泄的出口,他們(men) 在那裏把自己內(nei) 心巨大的痛苦都哭喊了出來:“孩子你在哪裏啊”“我一定要找到你”……

  尹平在現場看到一名年輕的女性,抱著裝好泥土的瓦罐站在那裏不動,對著瓦罐自言自語。“那個(ge) 瓦罐裏從(cong) 某種角度說就是裝著她親(qin) 人的生命。她在那裏自言自語了好半天,才抱著瓦罐慢慢地、穩穩地往回走,情緒和來時相比,平穩了很多”。

  祭台設置後,有的家屬天天都會(hui) 來祭台。在遇難的消息沒公布之前,他們(men) 想親(qin) 自來現場看看是否會(hui) 有奇跡發生。

  3月27日,“頭七”那天,墜機現場舉(ju) 辦了大型哀悼儀(yi) 式。家屬都來了,他們(men) 已經開始接受家人遇難的現實,哭訴的話變成了“我帶你回家”“我來看你了”。

  心理危機幹預是一項需要長期進行的工作

  尹平從(cong) 2003年的“非典”時期就做心理危機幹預,後來的汶川地震、武漢疫情他都參與(yu) 其中。尹平回憶說,“非典”心理救援對他來說就是一場“遭遇戰”,事先沒有任何專(zhuan) 業(ye) 技能的準備,完全靠著心理人員的職責和使命投入戰鬥。之後深感專(zhuan) 業(ye) 化幫助的重要性,“非典”後的第二年他就參加了心理危機幹預的專(zhuan) 業(ye) 培訓,掌握了心理救援的專(zhuan) 業(ye) 工具,這為(wei) 日後的救援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幫助。

  汶川地震是我國從(cong) 國家層麵啟動重大災難心理救援工作的開始,而在這之前,心理危機幹預隻是業(ye) 內(nei) 人士知道的事。經過10多年的發展,尹平覺得這次空難救援中,國家、社會(hui) 對心理救援工作的重視程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月21日,尹平從(cong) 廣州出發的同時,廣西也召集了約50人的心理救援隊向梧州集結。尹平在路上了解到,遇難者家屬們(men) 被安置在12家酒店,心理救援工作需要在每家酒店都駐紮專(zhuan) 門的隊伍,50個(ge) 人肯定不夠。

  3月22日上午8點半,廣西當地召開救援工作的相關(guan) 會(hui) 議。尹平作為(wei) 心理救援專(zhuan) 家組組長,在會(hui) 上明確表示,需要馬上增派人手。尹平提出,心理救援隊需要兩(liang) 人一組對每位遇難者的家庭提供“一對一”援助服務,132位遇難者背後可能會(hui) 有100個(ge) 家庭。

  相關(guan) 負責人聽到尹平的建議後,馬上協調更多的心理救援人員。第二天,第二批40多人抵達梧州,共同組成了94人的心理救援隊伍。尹平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隊伍之所以可以集結得這麽(me) 迅速,是因為(wei) 武漢疫情之後,國家衛健委要求在每個(ge) 省(區、市)建立心理危機幹預隊伍,並撥專(zhuan) 項經費扶持。

  尹平介紹,廣東(dong) 省的21個(ge) 地級市均有心理危機幹預隊伍,並且每年都會(hui) 進行培訓。心理危機幹預是一項需要長期進行的事情,絕非11天就可以結束。國家級專(zhuan) 家撤離後,廣西本地的心理救援隊還在當地一線開展心理援助工作,尤其是在清明節期間,承擔了對前來現場祭拜親(qin) 人的家屬們(men) 的心理援助。當家屬們(men) 從(cong) 梧州回到各地後,他們(men) 還需要更多的心理援助。各地這幾年成立的心理危機幹預隊伍將在後續援助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昶榮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2年04月18日 03 版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