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曆時90個小時,龍華中路方艙醫院交付使用

發布時間:2022-04-19 11:1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上海戰疫錄)曆時90個(ge) 小時,龍華中路方艙醫院交付使用

  中新網上海4月18日電 (李秋瑩 李純)4月18日淩晨,位於(yu) 上海市徐匯區的徐匯方艙醫院開始陸續接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這標誌著用於(yu) 接收患者的方艙醫院正式啟用。

  “作為(wei) 一名有15年黨(dang) 齡的老黨(dang) 員,衝(chong) 在一線是我義(yi) 不容辭的責任。能早一分鍾搶建好方艙醫院,早一分鍾收治病人就是我們(men) 最大的心願。為(wei) 此我們(men) 緊急召集了青年骨幹員工組成‘精銳部隊’,立誌要在4天之內(nei) 將10787平方米的4S店,改建為(wei) 擁有1500餘(yu) 個(ge) 床位的方艙隔離點,以加大對確診病例的收治能力。”中建一局一公司副總經理劉浩表示。

  為(wei) 了能讓先鋒隊伍在最短時間內(nei) 抵達援建前線,劉浩衝(chong) 鋒在前、協調資源,發揮大兵團作戰的優(you) 勢,前方設置專(zhuan) 人專(zhuan) 崗協調辦理建設人員入滬通行證,後方保障連夜協調進滬車輛,多線並行,火速馳援施工一線,與(yu) 時間競速。

  在搭建“生命方艙”的現場,從(cong) 4S店的拆改工作到病房的隔離建設,從(cong) 床位鋪設到水電改造、通信保障……可以看到600餘(yu) 名建設者們(men) 齊心協力、通宵奮戰的身影。據介紹,中建一局連夜從(cong) 四川、山東(dong) 等地連夜調撥骨幹人才,投身到方艙醫院的建設中來,劉浩介紹,“我們(men) 采取日夜搶攻的形式,釘在施工現場,加上這幾天上海又連下幾場暴雨,參戰隊員們(men) ‘身上是濕的、眼睛是紅的,嗓子是啞的’,24小時內(nei) 兩(liang) 班倒”。

  圖紙不全、部分圖紙與(yu) 現場不符怎麽(me) 辦?項目總設計師淩宇帶領團隊對現場進行反複踏勘、複測,憑借豐(feng) 富的專(zhuan) 業(ye) 設計經驗尋找“最優(you) ”解,充分利用現有結構,合理布置床位布局,將拆除工作性價(jia) 比提到最高。

  “由於(yu) 這個(ge) 項目是邊拆除、邊設計、邊施工,現場不斷有新問題出現,每一個(ge) 環節都容不得疏忽,必須做到萬(wan) 無一失。”這幾天,淩宇每天隻睡兩(liang) 三個(ge) 小時,全力做好工程建設的“引路人”,一遍遍地在工程現場查看,發現問題後及時和現場作業(ye) 人員糾偏,杜絕返工,“此外,為(wei) 了能夠最大限度地收治病患,我們(men) 對4S店屋麵進行改造,采用大跨度帳篷的形式。同時,為(wei) 了提高屋麵帳篷的安全性,在建造過程中采用了膨脹螺栓進行固定和連接,設置了配重水箱和攬風繩,多重保險確保萬(wan) 無一失,同時這也是我們(men) 和其他方艙醫院不一樣的地方。”

  “我們(men) 13個(ge) 弟兄2020年是戰過雷神山的!這兩(liang) 年也陸續參與(yu) 了其他城市的隔離病房,對方艙醫院建設要求和流程都是輕車熟路了,一定能打贏這場戰爭(zheng) !”來自重慶的“80後”陳曦是這支“抗疫”老兵的班組長,“隻要能為(wei) 上海出一份力,我們(men) 就要拚盡全力,再苦再累都不怕。”

  在建設的過程中,中建一局一公司始終將員工和廣大建設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ti) 健康放在首位,時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對進場人員進行實名製登記,查看健康碼、行程碼等數據,建立“一人一檔”,確保施工過程中防疫到位,退場後能夠安全回到所在地,確保零感染,全力以赴確保所有參建工人安心健康返程。(完)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