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當江河同奏一首歌……
(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wei) 新篇章·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切事)
當江河同奏一首歌……
新華社北京4月21日電 題:當江河同奏一首歌……
新華社記者王金濤、林嵬、周文衝(chong)
浩浩黃河、滾滾長江。祖國的大江大河,習(xi) 近平一直牽掛於(yu) 心。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對長江流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作出一係列重要部署。他強調,這是全局之計、長遠之計。
新華社記者在長江、黃河流域的重慶、河南采訪,見證著新發展理念給大江大河帶來的積極變化,記錄下一個(ge) 個(ge) 兩(liang) 大流域交流融通、共同發展的新故事。
黃河名花在長江綻放
來自黃河邊的洛陽牡丹,在這個(ge) 春天成為(wei) 長江邊的一抹亮色。
4月上旬,重慶市開州區五通鄉(xiang) 桐林村的三峽鄉(xiang) 村牡丹園內(nei) ,4000多株洛陽牡丹爭(zheng) 奇鬥豔。這是洛陽牡丹首次在村裏試種。桐林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何東(dong) 說,洛陽牡丹花美,還全身是寶,是村裏的大產(chan) 業(ye) 。
洛陽牡丹落戶桐林村,緣於(yu) 一次偶遇。今年2月,開州區一位領導在重慶墊江縣參加一次花卉節活動時,鄰座恰恰是從(cong) 洛陽來的牡丹專(zhuan) 家。這位專(zhuan) 家說,別看開州位於(yu) 長江邊,一樣可以種牡丹。開州區立即請求洛陽牡丹專(zhuan) 家給予技術支持,洛陽牡丹的種子由此快速地在桐林村生根。
牡丹可以“花生花”。何東(dong) 說,4000多株牡丹是村集體(ti) 經濟的“第一桶金”。花期一過,這些牡丹就分給村民在自家庭院培育,牡丹分株繁殖後一盆可分成兩(liang) 盆,可實現持續滾動“生花”。
中藥材產(chan) 業(ye) 是開州區特色產(chan) 業(ye) 。結合市場需求,一家企業(ye) 在桐林村流轉了300多畝(mu) 土地栽種藥用牡丹,村民不僅(jin) 能獲得土地租金,30多名村民還在牡丹基地就近務工;牡丹花瓣經烘焙後做成牡丹茶、牡丹餅,豐(feng) 富牡丹產(chan) 品;村裏還在牡丹產(chan) 業(ye) 中融入研學、智慧農(nong) 業(ye) 等元素,打造出牡丹愛情湖、一棵樹、珍稀牡丹館等景點,延長牡丹產(chan) 業(ye) 鏈。
花城洛陽是在長江邊發展牡丹產(chan) 業(ye) 的信心來源。
4月中旬,位於(yu) 黃河流域的千年古都洛陽,牡丹花開正豔,而同時興(xing) 旺的還有牡丹產(chan) 業(ye) 。近年來,洛陽深入挖掘牡丹文化內(nei) 涵,拉長牡丹產(chan) 業(ye) 鏈條,持續叫響“洛陽牡丹甲天下”的品牌。
洛陽市林業(ye) 局副局長張占國介紹,洛陽牡丹產(chan) 業(ye) 已由過去單一的觀賞拓展至食用、藥用、保健、文化等多領域。目前,洛陽累計發展牡丹麵積36萬(wan) 畝(mu) ,其中生產(chan) 觀賞牡丹種植麵積5萬(wan) 畝(mu) ,年銷牡丹、芍藥鮮切花1500萬(wan) 支,年銷盆花50萬(wan) 盆,牡丹企業(ye) 240家,牡丹深加工、牡丹文化衍生品產(chan) 品340多種。
江河生態的嬗變
在長江小三峽,碧波清幽。一艘小船靠岸,投食員代光群扛著裝滿猴糧的麻袋,跨到岸邊岩石上,把麻袋一把倒過來,金黃的玉米粒在岩石上跳動、鋪開。他吹過三聲哨後,一隻隻野獼猴從(cong) 山上森林裏跑下來——開飯了。
小三峽在重慶市巫山縣,是長江支流大寧河中的峽穀,過去由於(yu) 當地村民毀林種地、砍樹燒柴,兩(liang) 岸森林破壞嚴(yan) 重,猴群棲息地變小,最少時不足百隻。
長江經濟帶戰略實施以來,“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深入人心,巫山縣加大了生態保護力度,拆除猴群集中活動區域的碼頭,植樹造林,在食物緊缺時為(wei) 獼猴投喂玉米粒等食物。目前小三峽一帶野生獼猴數量已恢複到3000多隻。
黃河的變化也令人欣喜。走在河南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段,一群白鷺從(cong) 蘆葦蕩飛出。
52歲的馬朝紅是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中心的林業(ye) 高級工程師。從(cong) 1999年開始,她就和父親(qin) 在這片1.5萬(wan) 公頃的黃河濕地上,守護珍稀鳥類等黃河上的“生態寶貝”。
“鳥兒(er) 很聰明,哪裏環境好就往哪兒(er) 去。”馬朝紅親(qin) 眼見證了黃河濕地20餘(yu) 年的生態變遷。有一段時期,黃河灘區遍布養(yang) 殖場、采石采砂場,鳥類明顯減少,令人歎息。
隨著近年來黃河流域生態持續得到保護修複,孟津縣對黃河濕地采砂、畜禽養(yang) 殖、違法違規設施等進行專(zhuan) 項整治,采取水生植物栽培、修建隔離水帶、護網建設等多種措施進行植被恢複。如今,濕地水草豐(feng) 茂、禽鳥翻飛,重新成為(wei) “鳥的天堂”。
“這兩(liang) 年,在孟津黃河濕地棲息繁衍的鳥類越來越豐(feng) 富,數量也越來越多,已達到10萬(wan) 多隻。”馬朝紅說。
“生態寶貝”,既是生態保護的成果,也是綠色發展的資源。記者采訪看到,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位於(yu) 三峽庫區的重慶市巫山、奉節、萬(wan) 州等地,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在長江兩(liang) 岸適宜土地種植脆李、臍橙等“生態寶貝”,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既保護了生態,又讓百姓增收。
融通江河前景闊
來自長江、黃河共同源頭青海省的“綠電”正為(wei) 中原地區轉型發展持續提供源源不絕的能量。
世界首條專(zhuan) 門輸送清潔能源的特高壓工程——±800千伏青海—河南特高壓直流工程,自2020年12月底投運以來平穩運轉、日夜不息。這條全長1587千米的“綠電”特高壓作為(wei) 我國“西電東(dong) 送”的標誌性工程,年輸送清潔電能約占河南省年用電量的八分之一。
河南省電力部門測算,“綠電”特高壓直流工程滿負荷運行後輸送的電量,相當於(yu) 替代河南原煤1800萬(wan) 噸,將有力助推中原地區的能源轉型和生態保護。
在重慶三峽庫區城鎮群,“大三峽”全域旅遊也在成為(wei) 綠色發展的持久動力。奉節三峽之巔、巫山摩天嶺等一批新景區迅速崛起,三峽庫區陸地遊、自駕遊日漸興(xing) 旺。
新發展理念指引下,長江、黃河流域迸發出綠色發展新活力。
一家誕生在黃河流域河南省新鄉(xiang) 市的精密銅管製造企業(ye) ,在長江邊的重慶萬(wan) 州區投資建廠,並且實施著企業(ye) 自己的“江河戰略”:在長江經濟帶和黃河流域同時開廠。
這家名為(wei) 金龍精密銅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企業(ye) ,生產(chan) 的精密銅管占據北美市場近三分之二份額。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胡新勝說,融通中原與(yu) 西南地區市場後,企業(ye) 發展前景更加廣闊。此前,200多名入渝工作的河南籍員工曾一度擔心回老家探親(qin) 路途周折。但鄭渝高鐵開通在即,坐火車從(cong) 重慶萬(wan) 州到河南鄭州的時間將縮短為(wei) 3小時左右。
“這條線路的開通,將首次以高鐵的方式,把長江流域的西南腹地和黃河流域的中東(dong) 部腹地連接起來,不僅(jin) 讓我們(men) 來往兩(liang) 地更加方便,也更加有利於(yu) 兩(liang) 大流域的交流融通,我們(men) 期待在長江黃河邊迎來產(chan) 業(ye) 發展新的春天。”胡新勝說。(參與(yu) 記者:張興(xing) 軍(jun) 、韓振、雙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