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找工作莫讓“山寨證書”絆住腳
年輕人找工作莫讓“山寨證書(shu) ”絆住腳
當下正值春招旺季,但“山寨證書(shu) ”騙局卻絆住了不少急於(yu) 求職的年輕人。
26歲的武漢姑娘呂晴(化名)在一家公司花費近1.5萬(wan) 元參加培訓,拿到了高級育嬰師、高級營養(yang) 師、高級心理谘詢師、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4張證書(shu) ,頒發證書(shu) 的單位是中華文化促進會(hui) 培訓中心和中國國家人事人才培訓網。“這些證書(shu) 和報考時說的不一樣,去找工作時人家不認,在國家相關(guan) 網站上也查不到,成了4張廢紙。”她說。呂晴等學員將該培訓公司起訴至武漢東(dong) 湖新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在法院的調解下,公司退還呂晴繳納的大部分培訓費用。
日前,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發布通知,將開展技術技能類“山寨證書(shu) ”問題專(zhuan) 項治理工作,並建立“黑名單”製度。其中,“是否存在無辦學許可證開展培訓”被列入專(zhuan) 項治理範圍。
“山寨證書(shu) ”披上了哪些偽(wei) 裝?中國勞動學會(hui) 常務理事侯純輝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介紹,“山寨證書(shu) ”有兩(liang) 種,一種是仿製、假冒權威機構頒發的證書(shu) ,也就是證書(shu) 造假;另一種情況是借助權威機構發布的職業(ye) 信息和證書(shu) 名稱,打著權威機構的旗號售賣自製證書(shu) ,比如證書(shu) 封皮上印有“中國”“職業(ye) 資格證書(shu) ”等字樣,但內(nei) 頁蓋章的卻是某“協會(hui) ”“基金會(hui) ”等。
2021年11月,人社部發布了《國家職業(ye) 資格目錄(2021年版)》,包含72項職業(ye) 資格,其中技能人員13項。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門退出技能人員職業(ye) 資格具體(ti) 實施工作,水平評價(jia) 類技能人員職業(ye) 資格退出國家職業(ye) 資格目錄,由職業(ye) 資格評價(jia) 改為(wei) 職業(ye) 技能等級認定。同時明確目錄之外一律不得許可和認定職業(ye) 資格,目錄之內(nei) 除準入類職業(ye) 資格外,一律不得與(yu) 就業(ye) 創業(ye) 掛鉤。
北京市東(dong) 城區人社局技能鑒定中心主任康嶽峰介紹,2021年8月,北京市職業(ye) 技能等級認定社會(hui) 培訓評價(jia) 組織認定範圍名單公布,共有21家組織、學校和企業(ye) 在列。人們(men) 可以通過職業(ye) 技能等級認定,獲取相應職業(ye) 技能等級證書(shu) ,該證書(shu) 與(yu) 原來的國家職業(ye) 資格證書(shu) 具有同等效力。
侯純輝指出,某些協會(hui) 、基金會(hui) 使用新職業(ye) 名稱售賣自製的證書(shu) ,這種現象屢見不鮮。職業(ye) 技能培訓評價(jia) 應遵循培考分開的基本規則,治理“山寨證書(shu) ”需多個(ge) 行業(ye) 管理部門齊抓共管,並聯合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一起行動。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桂傑 先藕潔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