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保障藥品供應“生命線”

發布時間:2022-04-22 15:15:00來源: 光明日報

  4月18日,國務院召開全國保障物資暢通促進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電視電話會(hui) 議,要求建立包括醫藥在內(nei) 的重點產(chan) 業(ye) 和外貿企業(ye) 白名單。在一些實施全域靜態管理的地區,食品保障供應問題正逐步得到緩解。但與(yu) 此同時,一些藥品短缺的報道時有出現。我們(men) 需要抓緊研判藥品供應在疫情防控中的短板,采取有力措施,防範和化解風險。

  作為(wei) 醫藥衛生體(ti) 製的重要支柱,藥品供應不僅(jin) 僅(jin) 是醫院、藥店將藥品配送給患者,而是包括了從(cong) 藥品研發到使用的全鏈條,從(cong) 而構建起患者的“生命線”。隻有厘清疫情防控對藥品供應的影響,才能拿出精準的對策舉(ju) 措。總體(ti) 而言,有三個(ge) 方麵值得我們(men) 重視。

  第一,封控管理會(hui) 降低藥品生產(chan) 能力。在封控狀態下,由於(yu) 工人進出廠區受限,加之生產(chan) 所需的倉(cang) 儲(chu) 、檢測和質量控製等配套人員不足,製藥企業(ye) 生產(chan) 能力通常不到平時的一半。以上海為(wei) 例,2020年該市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規模高達6000億(yi) 元,占全國六分之一強,創新藥生產(chan) 基地聚集。對此,需要嚴(yan) 密防範一些藥品品種出現全國範圍斷供的可能。

  第二,臨(lin) 床試驗供藥和樣本運輸可能受阻。過去我們(men) 更多關(guan) 注普通病人用藥,實際上臨(lin) 床試驗藥物也是藥,臨(lin) 床入組患者也是病人,他們(men) 的利益同樣需要得到保障。當前我國有大量多中心臨(lin) 床研究項目,幾十萬(wan) 患者參與(yu) 其中,許多臨(lin) 床試驗的中心實驗室位於(yu) 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由於(yu) 國際機場貨運停滯、藥物清關(guan) 慢、國內(nei) 運輸受阻等原因,臨(lin) 床試驗用藥出現供給困難,已經危及入組患者,患者和企業(ye) 均可能遭受損失。

  第三,物流運輸和進口通關(guan) 對藥品供應鏈產(chan) 生壓力。受疫情影響,一些藥品成品和生產(chan) 原料無法及時運抵國內(nei) ,進而導致患者斷貨。據有關(guan) 機構統計,4月中旬已有20多家跨國製藥企業(ye) 的60多個(ge) 產(chan) 品(品規)進口受到本輪疫情影響,後續影響麵還可能擴大。另外在國內(nei) 通行方麵,一些地方自3月下旬起大幅度提高對外地車輛、人員和貨物的防控力度,從(cong) 而降低了藥品跨省物流能力。由於(yu) 不少藥品需要冷鏈運輸,這不僅(jin) 使患者用藥無法及時得到滿足,同時還會(hui) 帶來產(chan) 品報廢的經濟損失。

  可見,藥品供應鏈條的每個(ge) 環節在疫情防控中都存在脆弱性。中央要求提高科學精準防控本領,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影響。我們(men) 要把這一精神落實到藥品供應中,拿出真招實招。令人欣慰的是,藥品監管、海關(guan) 等部門已經看到上述問題,並積極加以解決(jue) 。後續還有幾件事情,值得盡快推進。

  一是把藥品企業(ye) 複工複產(chan) 置於(yu) 政策優(you) 先級。藥品生產(chan) 不同於(yu) 一般工業(ye) ,其對於(yu) 生產(chan) 環境潔淨度有著極高要求。因此,普通企業(ye) 可以實行全員駐廠封閉管理,但若藥廠這麽(me) 做會(hui) 帶來很大環境負擔,特別是微生物負荷提高容易引發藥品質量安全問題。正因此,我國法規規定藥品生產(chan) 區域與(yu) 人員生活區域嚴(yan) 格分開。地方政府可考慮優(you) 先為(wei) 藥品生產(chan) 企業(ye) 複工提供必要的保障,如生活場地、交通通勤等。

  二是確保藥品物流運輸暢通。藥品是在潔淨環境下生產(chan) 的,其表麵附著新冠病毒的概率比一般產(chan) 品低,因此各地可優(you) 先消殺、檢驗、放行冷鏈溫控藥品和急需藥品。另外在目前已經出台的貨車司機白名單管理等基礎上,交通運輸等部門應進一步發力,如增加封控管理區域國際機場提貨通行證的發放數量,或者把藥品納入鮮活農(nong) 產(chan) 品運輸綠色通道,從(cong) 而加快港口倉(cang) 庫周轉速度,協調好跨省運輸,盡早把藥品送到患者手中。

  (作者:胡穎廉,係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hui) 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