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用閱讀照亮孩子的成長之路
用閱讀照亮孩子的成長之路(教育時評)
日前,記者去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采訪。走進學校與(yu) 學生攀談幾句便發現,他們(men) 思維清晰、談吐流暢。仔細了解後得知,在錫山高中,每個(ge) 學生在高中階段都要擁有600萬(wan) 字的閱讀量。為(wei) 此,學校作出不少努力:與(yu) 新華書(shu) 店聯合打造“匡園書(shu) 屋”,並保持書(shu) 籍的動態更新;給每間教室配備“教室書(shu) 房”,每個(ge) 書(shu) 房放置500本左右的圖書(shu) ……談及為(wei) 何如此,校長唐江澎的話引人深思:“多讀書(shu) 遠比會(hui) 做閱讀理解題重要,閱讀能讓生命更加優(you) 雅從(cong) 容。”
閱讀對於(yu) 兒(er) 童成長至關(guan) 重要。首先,讀書(shu) 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yang) 浩然之氣。翻開書(shu) 籍,和偉(wei) 大的經典對話,如同打開一個(ge) 遼闊的精神世界。對於(yu) 少年兒(er) 童來說,培養(yang) 閱讀的興(xing) 趣、學會(hui) 閱讀的方法、養(yang) 成閱讀的習(xi) 慣,對其心靈滋養(yang) 、審美塑造、知識儲(chu) 備等,均大有裨益。
用閱讀照亮孩子的成長之路,“有書(shu) 讀”是基本要求。有教育學家曾說,當偏僻鄉(xiang) 村學校的孩子們(men) 有了與(yu) 中心城市的孩子一樣多的優(you) 質圖書(shu) 時,他們(men) 精神發展的起點就站在了同樣的起跑線上。在雲(yun) 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拉烏(wu) 彝族鄉(xiang) ,拉烏(wu) 完全小學校長謝紅芬常常在周末背上書(shu) 包,裝滿精心挑選的書(shu) 籍,到學生家中和孩子、家長一起讀書(shu) 。對這些孩子而言,一本薄薄的書(shu) 籍,就能讓他們(men) 看見更廣闊的世界。目前,在一些中西部地區,很多兒(er) 童擁有的課外讀物數量還很少。如何為(wei) 這些孩子提供更多的優(you) 質圖書(shu) ,保障他們(men) 閱讀的權利,是值得深思的問題,也是推進教育公平的重要任務。
在“有書(shu) 讀”的基礎上,“讀好書(shu) ”對閱讀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互聯網、社交媒體(ti) 迅猛發展的時代,書(shu) 籍本身並不缺乏,但大多數孩子依然麵臨(lin) 著“該讀什麽(me) 書(shu) ”“怎樣去讀書(shu) ”的困惑。當“淺閱讀”“碎閱讀”充斥於(yu) 眼前,如果不增強甄別能力、思考能力,就很容易在無邊的信息海洋中迷失方向,把自己的頭腦變成別人思想的“跑馬場”。前段時間,教育部印發《中小學生課外讀物進校園管理辦法》,明確課外讀物的質量標準,要求學校做好課外讀物進校園的初選、評議、確認、備案等環節。這一舉(ju) 措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問題讀物進入校園,有助於(yu) 發揮閱讀的育人功能。
“有書(shu) 讀”“讀好書(shu) ”的目的是要讓孩子養(yang) 成“愛讀書(shu) ”的好習(xi) 慣。閱讀是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重要內(nei) 容,為(wei) 少年兒(er) 童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讓孩子愛上讀書(shu) 、讀有所得、讀有所樂(le) ,需要社會(hui) 各方協同努力。家長作為(wei) 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可以在某個(ge) 固定時間段,放下手中的工作,開展親(qin) 子閱讀,讓閱讀成為(wei) 一種生活方式;教師應不斷提升閱讀鑒賞能力、教學設計能力,開發出適合孩子特點的閱讀指導課程;此外,圖書(shu) 館、書(shu) 店、書(shu) 展等公共閱讀空間,也應強化配備和管理,創造良好的兒(er) 童閱讀環境。
用閱讀照亮孩子的成長之路,讓他們(men) 學會(hui) 閱讀、熱愛閱讀,在閱讀中獲得知識、開闊視野、豐(feng) 富心靈,孩子們(men) 一定會(hui) 擁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雅 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