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著手組建近地小行星防禦係統 為保護地球和人類安全貢獻中國力量
今天(4月24日)是中國航天日,也是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dong) 方紅一號”成功發射52周年紀念日。1970年4月24日,我國首顆人造衛星“東(dong) 方紅一號”成功升空,一曲《東(dong) 方紅》響徹寰宇,宣告我國從(cong) 此進入了太空時代。
近些年,隨著功能不同的各類衛星和航天器數量不斷增多,所產(chan) 生的空間碎片為(wei) 後續發射任務的軌道規劃和運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為(wei) 了能夠更好地利用太空空間,我國將建設完善的小行星監測預警係統,確保太空中的航天器安全穩定有序運行。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豔華近日在接受總台央視記者專(zhuan) 訪時表示,我國將著手組建近地小行星防禦係統,共同應對近地小行星撞擊的威脅,為(wei) 保護地球和人類安全貢獻中國力量。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 吳豔華:我們(men) 要開始完善建立地基天基對小行星的監測預警係統。這樣我們(men) 既要編目,而且關(guan) 鍵是要分析哪一些是重危型的要進行判斷。第二個(ge) 我們(men) 就是要研究探索相關(guan) 的技術和工程,有沒有可能解除這些威脅,我們(men) 要進行相關(guan) 的技術研究和攻關(guan) 。
同時,我國還將著手組建近地小行星防禦係統,組織編製近地小行星防禦發展規劃,開發近地小天體(ti) 防禦仿真推演軟件並組織開展基本流程推演。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 吳豔華:我們(men) 爭(zheng) 取在“十四五”末期或者2025年、2026年實施一次對某一顆有威脅的小行星,既進行抵近觀測,又實施就近撞擊,就改變它軌道進行技術實驗,這樣為(wei) 我們(men) 未來人類真正應對小行星地外天體(ti) 對地球家園的威脅,真正作出我們(men) 中國新的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