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讀書不拘形式,學習改變人生
在草長鶯飛的暮春時節,第二十七個(ge) 世界讀書(shu) 日如約而至。從(cong) 網絡電商的購書(shu) 促銷,到書(shu) 店出版社組織的讀者見麵會(hui) ,再到互聯網閱讀平台開展免費閱讀活動、圖書(shu) 漂流、知識競賽,各地組織開展了豐(feng) 富多彩的閱讀活動。節日的一大意義(yi) 在於(yu) 營造儀(yi) 式感,提供一個(ge) 審視生活、反思自我的難得契機。一年一度的讀書(shu) 日,關(guan) 鍵不在於(yu) 計較這一天裏讀了多少書(shu) ,而在於(yu) 能否重新認識平日的閱讀習(xi) 慣。
開卷有益,讀書(shu) 可以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啟迪智慧……每一條意義(yi) 都耳熟能詳,但未必每個(ge) 人都會(hui) 將閱讀付諸行動。你有多久沒堅持讀完一本書(shu) ,你是否常常買(mai) 書(shu) 而不看書(shu) ,你是否還會(hui) 鄭重地讀一本專(zhuan) 業(ye) 書(shu) 籍……人們(men) 常常糾結於(yu) 這些問題,但未必明確這為(wei) 何重要。首先澄清“什麽(me) 是書(shu) ”,或許是更好開啟閱讀的前提。
從(cong) 龜甲木櫝,到獸(shou) 皮貝葉、線裝卷軸,再到電子書(shu) 籍,知識的呈現形式因時而異。進入數字時代,書(shu) 的形式愈發多樣,閱讀的方式也不拘於(yu) 前。從(cong) 載體(ti) 看,紙質書(shu) 與(yu) 電子書(shu) 的爭(zheng) 論背後,有人喜歡墨香的安然,有人鍾情屏上的便捷;從(cong) 形態看,大部頭與(yu) 碎片化的熱議背後,有人堅持花時間埋頭於(yu) 卷帙浩繁,有人則習(xi) 慣了即時刷取的輕量閱讀;從(cong) 感官看,有人隻接受看書(shu) 、讀書(shu) ,有人則選擇聽有聲書(shu) 。多樣的讀書(shu) 體(ti) 驗,並不存在非此即彼的標準答案。
閱讀方式的變化折射出社會(hui) 生活的變遷。一方麵,科技賦能,為(wei) 閱讀帶來了更豐(feng) 富的形式;另一方麵,在忙碌的生活裏,人們(men) 試圖通過輕閱讀、全程化閱讀等方式為(wei) 讀書(shu) 留下一席之地。的確,在現代社會(hui) ,閱讀的緊迫性並未減弱,唯有不斷閱讀才能更新知識,趕上瞬息萬(wan) 變的社會(hui) 發展。從(cong) 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的角度看,參與(yu) 在線課程、網絡講座、有聲圖書(shu) 館也是一種讀書(shu) ,知人論世、讀無字之書(shu) 又何嚐不是一種閱讀。2021年,《論語》在閱文平台上閱讀人次達3000萬(wan) ,超8成以上的讀者年齡在30歲以下。當“書(shu) ”的含義(yi) 不斷拓展,我們(men) 不妨更加關(guan) 注知識的獲取方式及內(nei) 容。
讀書(shu) 即學習(xi) 。有聲書(shu) 未必沒有深奧的知識,碎片化閱讀並非一無是處,即便如短視頻裏也未必沒有鮮為(wei) 人知的世界。學習(xi) 無處不在,關(guan) 鍵在於(yu) ,不同層次的知識該如何建構我們(men) 的精神世界?奇聞異事,忙時可供消閑;新聞資訊,了解時事熱點;工作指南,掌握一技之長;曆史文化,磨煉思考能力;人生智慧,破解成長難題……身處現代社會(hui) 的複雜個(ge) 體(ti) ,往往擁有多重身份、肩負多重使命,似乎每一類知識都有獨特的價(jia) 值。如何在有效時間裏讓學習(xi) 更有意義(yi) ,是每個(ge) 人必須回答的考題。
從(cong) 為(wei) 了一本新書(shu) 而在書(shu) 店門口徹夜排隊,到隨時獲取海量信息,知識爆炸時代的閱讀不再是“是否有書(shu) ”的問題,而是“如何讀好”的問題。隨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不少簡單重複的工作或許會(hui) 被算法與(yu) 機器取代。所以,讀書(shu) 肩負著“重新發明自己”的重任,在獵奇大千世界、在關(guan) 注冷門知識之外,更需著眼於(yu) 鍛煉自己的思考力與(yu) 判斷力,在思接千載、視通萬(wan) 裏中完成心靈的滋養(yang) 與(yu) 精神的鍛造。令人欣喜的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作家在創作好書(shu) 。從(cong) 閱文平台公開的2021年信息中我們(men) 看到,新增作家中95後的作家超過80%。
載體(ti) 在變,方式在變,內(nei) 容在變,但學習(xi) 規律不會(hui) 變化。“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的積累始終重要,“書(shu) 山有路勤為(wei) 徑”的刻苦永遠關(guan) 鍵。無論是書(shu) 本、雜誌,還是音頻、影像,抑或是論道、問學,隻要深入人心、啟迪思考,就不失為(wei) 好的閱讀。在堅持不懈的閱讀中拓展思想的深度、挖掘人生的厚度,這應當成為(wei) 世界讀書(shu) 日給我們(men) 的啟示。(鄭 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