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琴:1000年了,杜甫依然用1000首詩歌和百姓對話
中新網鄭州4月26日電 題:劉先琴:1000年了,杜甫依然用1000首詩歌和百姓對話
記者 李貴剛 李超慶
“1000年了,杜甫依然用1000首詩歌和百姓對話。”第八屆杜甫詩歌周來臨(lin) 之際,中國報告文學學會(hui) 理事、河南省作協副主席劉先琴接受了中新網記者專(zhuan) 訪。她表示,與(yu) 曆代古典詩詞大家相比較,杜甫在藝術上的現實主義(yi) 、寫(xie) 作表現上的人民性,是其他大家無法比擬的。
被業(ye) 界譽為(wei) “跨界專(zhuan) 家”的劉先琴,不僅(jin) 是光明日報高級記者,還是中國作家協會(hui) 會(hui) 員,河南省作家協會(hui) 第五屆、第六屆副主席。她20世紀80年代開始業(ye) 餘(yu) 文藝創作,其中部分篇目被翻譯成日文、英文傳(chuan) 播到國外。
談及自身的成長曆程、文學創作之路,劉先琴直言:“在我個(ge) 人的成長道路上,杜甫的詩歌就像他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名句一樣,一直影響著我。”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童年的劉先琴並沒有什麽(me) 文學作品閱讀,母親(qin) 費盡周折幫其找到一本《唐詩宋詞》,她如獲至寶,對書(shu) 裏的每一首詩、每一首詞都充滿了好奇。
“我記得最清楚的就是杜甫的詩歌,背得最多的就是《三吏》《三別》。”劉先琴回憶說,“我發表的第一篇作品就是詩歌。而我的作品被配樂(le) 朗誦的機會(hui) 很多,這應該是詩歌語言的節奏感影響所致。”
頗有意味的是,入了新聞行業(ye) 後,劉先琴創作的記述中國跨世紀工程南水北調移民大搬遷的長篇報告文學《淅川大聲》,獲得首屆杜甫文學獎。
在劉先琴看來,杜甫的詩歌不僅(jin) 僅(jin) 是影響了她,時至今日,1000多年過去了,杜甫的1000多首詩歌依然影響著今天的人們(men) 。
“當你有了一種情懷的時候,就能找出來最恰當的語言去描述你這時候的心情,我覺得是非常難得的。”劉先琴舉(ju) 例說,在當下,許許多多的普通百姓、老老少少都能隨口說出幾句杜甫的詩詞,抒發心懷。比如人們(men) 回到老家時,會(hui) 感慨“露從(cong) 今夜白,月是故鄉(xiang) 明。”在旅遊登高時,就感歎“會(hui) 當淩絕頂,一覽眾(zhong) 山小。”
劉先琴認為(wei) ,杜甫的詩歌之所以流傳(chuan) 千年、經久不衰,還與(yu) 杜甫的人生經曆有一定的關(guan) 係,“他既經曆了大唐盛世,又經曆了安史之亂(luan) ,他的人生跌宕起伏,非常豐(feng) 富。”
比如,杜甫的名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講述了詩人在人生最低落的至暗時刻,在如秋葉落木漂泊不定的生活中,依舊看到滾滾長江激流勇進的希望;聞聽官軍(jun) 收複失地,“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shu) 喜欲狂”,國家大事與(yu) 小家悲喜如此自然貼切地融為(wei) 一體(ti) 。
“所以說,杜甫的詩歌讓理想與(yu) 現實、高雅與(yu) 平常、輝煌與(yu) 溫暖自然融合在一起了,讓我們(men) 每個(ge) 人都能接受,而且是用心去感受到他的一喜一悲,從(cong) 而真正感受到中國詩歌的魅力。”劉先琴如是說。
談及以杜甫詩歌為(wei) 代表的中國古詩在全球化的今天有何特殊意義(yi) ,劉先琴認為(wei) ,文化的全球化並不是文化的一體(ti) 化,而是文化的多元化。是要通過文化市場法則的普遍性,讓不同地域創造的特色文化實現全球流動,從(cong) 而共享人類創造的不同文化藝術。因此,全球化最可怕的是地域特色文化的流失和同化。而中國古典詩詞,高度凝固了豐(feng) 富獨特的中華文明,隻有係統了解中華幾千年文明史,了解漢字韻律才能體(ti) 會(hui) 其深其美。
她舉(ju) 例說,譬如可以把故事情節豐(feng) 富的《紅樓夢》改編成影視作品向國際傳(chuan) 播,也可以把《哈姆雷特》改編成中文話劇來觀看。“但是古典詩詞搬上舞台,或者其他形式改編極為(wei) 少見,外國人想學習(xi) 中國古典詩歌,必須得去學中文,學習(xi) 中國曆史,因此,中國古典詩詞在全球化過程中,能夠起到保護傳(chuan) 承中華文明的作用。”
談到古典詩詞的激勵作用,劉先琴介紹,古典詩詞本來就是先人抒發胸懷情誌的一種形式,往往是在黑暗時刻追求光明,艱難困苦中激發鬥誌,所以人們(men) 可以非常容易地在古典詩句中找到振奮向上的句子。如,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曹操晚年依然發出“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的豪言。杜甫自己的房子被冷風摧毀,想到的卻是“安得廣夏千萬(wan) 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至今被後人引用以勵誌。
她還說,就在疫情肆虐的時候,抗疫物資上留下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相知無遠近,萬(wan) 裏尚為(wei) 鄰”的詩句,寥寥數語,就把中華民族的大愛淋漓盡致地傳(chuan) 播到四麵八方。(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