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家影視公司去年合計虧損13億元 156億元存貨或成“雷區”
本報記者 謝若琳
隨著年報披露收官,行業(ye) 冷暖也基本清晰。在所有行業(ye) 中,影視行業(ye) 一直是獨特的存在,其一度是資本市場跨界並購的追逐對象,但最近幾年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影視行業(ye) 光鮮不再。
按照申萬(wan) 行業(ye) (2021年)二級分類,22家影視公司在2021年共計收入414.41億(yi) 元,淨利潤合計虧(kui) 損13.03億(yi) 元,其中11家公司處於(yu) 虧(kui) 損狀態。而業(ye) 績承壓的多數是以製片為(wei) 主營業(ye) 務的公司,其中不乏老牌製片廠,比如主攻電影的華誼兄弟和主攻電視劇的慈文傳(chuan) 媒。
“影視公司的年報盤點,堪稱比慘大會(hui) 。”一位傳(chuan) 媒行業(ye) 券商分析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疫情以來,影視內(nei) 容開機率明顯下滑,直接導致中下發行、播出端內(nei) 容緊缺,降本增效將成為(wei) 未來幾年行業(ye) 常態。
降本增效貫穿上下遊
從(cong) 個(ge) 股財報來看,疫情是影響業(ye) 績的首要因素。“疫情之下,劇組立項、開機的數量均有所減少。”一位影視基地負責人告訴記者。
根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數據,2021年全國製作發行電視劇194部、6736集,創有統計以來新低。根據記者統計,2018年至2020年,全國製作發行電視劇數量分別為(wei) 323部、254部、202部,按照集數來衡量分別是1.37萬(wan) 集、1.06萬(wan) 集、7476集。也就是說,與(yu) 三年前相比,2021年電視劇製作集數少了51%。
去年上海電影節期間,光線傳(chuan) 媒董事長王長田曾表示:“2018年下半年開始,整個(ge) 資本對於(yu) 影視行業(ye) 態度發生了重大轉變,導致整個(ge) 行業(ye) 投資急劇減少。比如股權投資方麵,幾乎很少有公司在創立初期,或者是運營期間,能得到股權投資。對於(yu) 項目本身的投資,資金也急劇減少,導致很多項目無法開工。”
采購播出端流媒體(ti) 平台在集體(ti) 虧(kui) 損的背景下,也頻繁提出“降本增效”的目標。騰訊方麵表示,我們(men) 正采取措施優(you) 化成本,減少騰訊視頻的財務虧(kui) 損,同時保持其領導地位。愛奇藝創始人兼CEO龔宇表示,中國長視頻行業(ye) 已進入一個(ge) 新的階段,特點是追求效率、追求減虧(kui) 、最終追求盈利,而不是以前單純追求市場份額和高速增長。
“采購平台不斷壓縮預算,可以預見,未來內(nei) 容立項的標準將更為(wei) 嚴(yan) 格,製片方的競爭(zheng) 將更為(wei) 激烈,而降本增效也將成為(wei) 全行業(ye)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常態。”上述分析師表示。
去庫存是當務之急
從(cong) 現金流層麵來看,2021年影視行業(ye) 的境遇也不樂(le) 觀。2021年,隻有9家影視公司現金淨同比增長率為(wei) 正。
以現金流較為(wei) 緊張的慈文傳(chuan) 媒為(wei) 例。根據財報,慈文傳(chuan) 媒2021年經營活動產(chan) 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wei) 9077.87萬(wan) 元,淨利潤虧(kui) 損2.49億(yi) 元。而公司虧(kui) 損主要是因為(wei) 計提應收款項壞賬準備、商譽減值準備及存貨跌價(jia) 準備所致。
2021年,慈文傳(chuan) 媒的信用減值損失1.27億(yi) 元、資產(chan) 減值損失1.42億(yi) 元,其中存貨跌價(jia) 準備高達1.25億(yi) 元。截至2021年底,該公司存貨金額占資產(chan) 比例達59.56%。
存貨高企並非是慈文傳(chuan) 媒一家企業(ye) 所麵臨(lin) 的困境,2021年22家影視公司存貨總額達155.63億(yi) 元,存貨跌價(jia) 準備合計26.06億(yi) 元。更需注意的是,截至2021年底,影視行業(ye) 的存貨周轉天數平均為(wei) 356.34天,最長的企業(ye) 周轉天數高達1357.98天。
上述分析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影視公司的存貨主要是影視劇,具體(ti) 包括拍攝尚未完成的、拍攝完成沒有取得反映許可的、拍攝完成取得放映許可未完成出售的產(chan) 品。最近幾年,由於(yu) 劣跡藝人頻現、觀眾(zhong) 喜好多變等狀況,導致很多影視劇處於(yu) 待播狀態,一部劇等三四年才播都很正常,這對製片公司、播出平台而言都造成了不小的現金流壓力。因此,去庫存成為(wei) 當下影視行業(ye) 的當務之急。(證券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