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心公益26年 河南“菊媽”登上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公益廣告
中新網鄭州5月8日電 題:傾(qing) 心公益26年 河南“菊媽”登上紅十字國際委員會(hui) 公益廣告
記者 韓章雲(yun)
進入五月,北京街頭的一些公交站台張貼出巨幅公益廣告,畫麵中間,一名紅十字會(hui) 誌願者貼近老人的耳朵說話,今年5月8日“世界紅十字與(yu) 紅新月日”的主題“聚人心共善舉(ju) ”也呈現在畫麵一角。
這是紅十字國際委員會(hui) (ICRC)聯合紅十字會(hui) 與(yu) 紅新月會(hui) 國際聯合會(hui) (IFRC)、中國紅十字總會(hui) 發起的係列宣傳(chuan) 活動。公益廣告中的誌願者正是張菊,她是鄭州市金水區紅十字會(hui) 孝慈誌願者服務大隊隊長,傾(qing) 心公益26年,她一直走在扶老、助殘、救孤、濟困、尋親(qin) 、助學、賑災的公益之路上。
今年的5月8日是第75個(ge) “世界紅十字與(yu) 紅新月日”,也是“母親(qin) 節”。一大早,正在河南省登封市唐莊鎮塔水磨村澆灌紅薯地的張菊,口袋裏的手機卻不停地來信息,“這都是各地的孩子們(men) 給我發送的節日祝福。”
1997年張菊開始全身心投入慈善事業(ye) 中,成為(wei) 全天候誌願者。最初,她是“獨行俠(xia) ”,到處尋找困難群體(ti) 自己出錢接濟,後來,意識到個(ge) 人的力量太過渺小、需要幫助的人太多,她就加入鄭州市金水區紅十字會(hui) 孝慈誌願者服務大隊。
二十多年來張菊的足跡遍布河南、四川、貴州、西藏、雲(yun) 南等地的偏遠地區,她尤其關(guan) 注困境兒(er) 童和孤寡老人,幫助過的孩子有上千名,她被親(qin) 切地稱為(wei) “菊媽”。
“菊媽媽,‘母親(qin) 節’快樂(le) ,等放暑假我們(men) 就能見麵啦。”這是一名叫彥彥(化名)的女孩發給張菊的信息。“彥彥自小母親(qin) 走失,父親(qin) 摔傷(shang) 致殘,家境十分困難。”張菊回憶,幾年前見到彥彥時,那個(ge) 膽怯、內(nei) 向、孤苦的女孩讓她十分心疼,放暑假時她把彥彥接回自己家住,像對待自己的親(qin) 女兒(er) 一樣。如今,在張菊的幫助下,彥彥換了新學校、每月有資助、性格也開朗許多。
在今年“世界紅十字與(yu) 紅新月日”前夕,中國紅十字總會(hui) 向紅十字國際委員會(hui) (ICRC)推薦的公益廣告照片被采用。得知這一消息,照片的拍攝者、鄭州市紅十字會(hui) 誌願者譚紀剛十分激動。
“那天剛過完春節,我們(men) 到這位老人家中慰問,張菊湊到老人的耳邊噓寒問暖,這一幕我覺得很溫暖就拍了下來,沒想到照片能被采用。”譚紀剛清楚地記得拍照的情景。
與(yu) 張菊相識多年,譚紀剛用相機記錄下張菊的誌願者之路,“我們(men) 經常一起去慰問孤寡老人,她已經和老人們(men) 打成一片,很多人喊她閨女。”
自己能登上紅十字國際委員會(hui) (ICRC)公益廣告,張菊自己也很意外,她說自己隻是誌願者群體(ti) 中的一個(ge) 代表,“還有無數誌願者在奉獻愛心,他們(men) 讓這個(ge) 世界更美好。”
四年前,張菊主動請纓以誌願者的身份駐紮在登封市唐莊鎮塔水磨村,幫助村民搞生態種植、養(yang) 殖、銷售農(nong) 副產(chan) 品,她見證了這個(ge) 曾經的省級貧困村脫貧、曾經的貧困戶過上好日子,如今,她依舊守在這裏,“再幫幫鄉(xiang) 親(qin) 們(men) ,日子過得再好一點我再換地方。”
中國紅十字總會(hui) 優(you) 秀紅十字誌願者、2019年“河南好人”榮譽稱號,中國首部關(guan) 注誌願者題材電影《為(wei) 了誰》原型……多年無私付出,張菊獲得了眾(zhong) 多榮譽,卻認為(wei) 自己才是受益人,“我有‘三多’,爹多媽多兒(er) 女多,這麽(me) 多年做誌願者收獲了許多親(qin) 人和朋友,到哪兒(er) 都有家。”(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