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花”又開:彼此簇擁 不隔“愛與希望”
中新網西寧5月9日電 題:“萱草花”又開:彼此簇擁 不隔“愛與(yu) 希望”
作者潘雨潔
自4月中旬以來,為(wei) 有效阻斷病毒傳(chuan) 播,青海省西寧市先後在各城區實行靜態管理。隨著疫情反複,明日該市即將開展新一輪區域核酸檢測。
5月8日是母親(qin) 節。在繁忙的基層社區,“大白”媽媽們(men) 還在“疫”線奔走,她們(men) 之中,年輕的母親(qin) 在片刻空閑時,想起多日未見的孩子;年邁的女兒(er) 攙扶著蹣跚老人,恍惚間看到母親(qin) 的影子。她們(men) 相互扶持,成為(wei) 彼此的力量。
年輕的母親(qin) :“好榜樣”想做“好媽媽”
疫情期間,西寧市城中區水井巷社區副主任薛靈芝每日值守在核酸檢測點位上,吃上頓沒下頓、加班到淩晨,近三周沒能回家。
“社區工作人員、誌願者加起來不到30名,要負責3000餘(yu) 戶居民的核酸檢測,大家壓力都很大。”薛靈芝介紹,丈夫也在防控一線不能回家,夫妻倆(lia) 隻好把女兒(er) 托給母親(qin) 。
盡管如此,時常有人把熱奶茶送到檢測點的帳篷裏,讓工作人員暖暖身子。雖是小事,薛靈芝還是覺得很暖心。“前幾天,小區有個(ge) 媽媽說家裏沒奶粉,我們(men) 打了很多通電話,找到寶寶喝的那種奶粉,送到她家中。”
半月前,西寧市主城區實施靜態管理,牛麗(li) 娟住在她工作的南山東(dong) 社區,家中隻有7歲的兒(er) 子。“中午抽空給他送點盒飯,但忙起來就顧不上。”今天,她特意起個(ge) 大早,給兒(er) 子炸了些油餅、煲了雞湯,“如果我回不來,他至少不像上次一樣餓肚子了。”
為(wei) 孕婦提供“綠色通道”、為(wei) 月子中心的產(chan) 婦上門做核酸,“社區大部分工作人員都是‘媽媽’,很細心。”牛麗(li) 娟說,她讓家遠的同事把孩子送到自己家,“有時候我們(men) 需要閉環管理、住在賓館,居民會(hui) 替我們(men) 照顧孩子。”
“盡到工作的責任,沒盡到母親(qin) 的責任。”自責時,薛靈芝又想起今早精心為(wei) 她準備禮物的女兒(er) :“她發‘獎狀’給我,還說‘媽媽,你幫助了很多人’。”
“我希望我所做的一切,能成為(wei) 孩子的榜樣。”薛靈芝說,“萱草”的花語是“忘憂”,此刻她最希望的是疫情不再來,“讓我不僅(jin) 做好榜樣,也做個(ge) 好媽媽。”
年邁的女兒(er) :最好的懷念是變成“她”
母親(qin) 去世數十年,64歲的退休居民範安榮還是每周按時上門,為(wei) 小區老人理發,其中不少是母親(qin) 年輕時的老相識,他們(men) 像一條細細的絲(si) 線,牽起她和天堂的母親(qin) 。
理發服務疫情期間暫停,但範安榮更忙了。她叫上老伴,穿上紅馬甲,成了西寧市二機社區的誌願者。每天,提醒居民登記掃碼、為(wei) 高齡老人送飯送藥、給社區人員買(mai) 生活用品,從(cong) 早忙到晚,拖著一身酸痛回家。
範安榮希望,疫情能在夏天結束,這樣她就可以像往年一樣,選個(ge) 晴好的下午,把小區老人們(men) 都攙扶去河邊曬太陽,用相機定格他們(men) 的笑臉,做成小視頻發在朋友圈中。
很多人為(wei) 她點讚,最多的留言來自那些老人的子女:“謝謝榮姐!長期在外地回不了家,每次打電話,爸媽總說很好,我還不信,今天見了你的照片才放心,真想回去!”
“我卻再沒回去的機會(hui) ,”範安榮哽咽地說,那些笑容裏已沒有母親(qin) ,“但我想她會(hui) 欣慰的,因為(wei) 我延續著她的善良、孝順,跟她越來越像,變成她,是對她最好的懷念。”(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