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轉賬截圖給“中國銀保監會”就能降低借款利率?假的!
“本人訂單已提交,申請下調貸款利率。”近日,廈門市民王先生在一番操作後,將自己的轉賬截圖發給“中國銀保監會(hui) ”官方微信,便開始等待自己的“低利率”借款獲批。然而,他非但沒有等到貸款獲批的消息,還為(wei) 此損失了15萬(wan) 元……
據了解,5月8日,王先生接到一個(ge) 陌生來電,對方自稱“××金融”的客服,聲稱王先生在該平台開通的借款服務利率太高,因國家利率調整,要為(wei) 王先生降低借款利率,並注銷相應的賬號,否則將影響個(ge) 人征信。
王先生信以為(wei) 真,於(yu) 是對方就讓他下載某款視頻會(hui) 議的手機應用軟件,並將王先生“拉入”了“線上會(hui) 議”。
隨後,對方提示王先生打開屏幕共享功能,稱要“教”王先生進行下一步操作。在發現王先生手機上還有其他平台的額度後,對方提出,需要王先生將其他借貸平台內(nei) 的借款額度“轉移”到“安全賬戶”,並且將轉賬流水發送到“中國銀保監會(hui) ”微信公眾(zhong) 號“備案”,稱這樣做就能降低其借款利率。
在對方“指導”下,王先生將多個(ge) 平台的借款賬戶共計15萬(wan) 元的額度“清零”,還將每次的轉賬截圖附帶文字說明發給“中國銀保監會(hui) ”微信公眾(zhong) 號。
遲遲等不到對方將資金退還,王先生才意識到自己上當受騙了,遂向警方報案。
廈門市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中心民警洪恒亮指出,在這起案件中,不法分子在“注銷貸款賬戶”的老騙術中加入了“給金融監管機構官方微信發送轉賬流水”的操作,讓人誤以為(wei) 其行為(wei) 獲得“官方背書(shu) ”。
洪恒亮說,警方提醒,不要相信陌生來電以任何理由誘導進行轉賬或匯款操作,對於(yu) 不明身份的來電,應直接掛斷或撥打96110反詐專(zhuan) 線進行核實。(記者顏之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