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上海應屆畢業生正努力闖出新路
疫情下的上海應屆畢業(ye) 生正努力闖出新路
有壓力,但各界都在幫忙
5月是各大高校應屆畢業(ye) 生的“就業(ye) 衝(chong) 刺月”。今年的情況有些特殊,以上海為(wei) 例,不少高校從(cong) 3月初開始閉環管理至今。在這關(guan) 鍵的兩(liang) 個(ge) 多月裏,有的學生麵臨(lin) 考研的麵試,有的正在準備出國讀研,還有的要在不能出校的情況下完成就業(ye) 麵試。
上海市副市長陳群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海高校畢業(ye) 生共22.7萬(wan) 人,比去年增加兩(liang) 萬(wan) 人,截至5月6日,畢業(ye) 去向落實率是36.47%,比2020年同期高10.03個(ge) 百分點,但比去年同期低6.54個(ge) 百分點。陳群在發布會(hui) 上說,“高校畢業(ye) 生的就業(ye) 麵臨(lin) 較大壓力”。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發現,疫情下的上海應屆大學畢業(ye) 生,一方麵麵臨(lin) 較大的讀研、就業(ye) 壓力,另一方麵也得到來自各界的幫助。他們(men) 正努力闖出一條新路。
學生傾(qing) 向穩定職業(ye) ,招聘線上通道開啟
華東(dong) 師範大學生物化學與(yu) 分子生物學碩士應屆生吳紅霞已在“實驗B樓”住了50多天。
“我想當高中生物老師,應聘的學校要我上傳(chuan) 一段在實驗室講課的視頻。”吳紅霞告訴記者,當時,原本租住在校外公寓的她接到了學校要臨(lin) 時封控的消息,為(wei) 了錄製這段視頻,她還是馬上返回了實驗室。
吳紅霞告訴記者,生物類專(zhuan) 業(ye) 的應屆生以往都喜歡去生物製藥類企業(ye) 做研發,工資高、工作環境好。但今年與(yu) 她同一屆的生物專(zhuan) 業(ye) 學生都把“生物老師”當作了重要求職方向,有的甚至拿到教師offer後拒絕了生物製藥企業(ye) 的邀約。“我們(men) 發現,當老師,疫情期間還能有工資拿,去企業(ye) 可就不一定了”。
目前,上海的高中教師招聘都采取線上麵試的方式,已有兩(liang) 所初中、1所高中向吳紅霞發出了邀約。
4月19日,BOSS直聘研究院開展了一項有關(guan) 00後就業(ye) 選擇偏好的調研,結果顯示,盡管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的高校畢業(ye) 生留存比例能達到65%以上,但今年畢業(ye) 的00後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曆並願意到二三線城市就業(ye) 的比例,較90後高7%。今年的畢業(ye) 生不再紮堆一線城市。
浙江德清一家護膚品公司的HR告訴記者,目前很多浙江公司都為(wei) 上海應屆生開通了線上麵試渠道,不過今年能繼續為(wei) 應屆生提供崗位的公司在減少,“我有幾個(ge) HR朋友,特別是進出口行業(ye) 的,受疫情影響損失了很多業(ye) 務,連自己都想跳槽,別說再招人了。”
校領導“直播帶人”,輔導員逐一幫學生就業(ye)
“這是一名非常優(you) 秀的學生,綜合能力強,很有後勁,用人單位可以考慮選擇……”早在3月30日,上海海洋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王宏舟就帶著20名畢業(ye) 生亮相直播間,通過B站、抖音、視頻號向企業(ye) 推介學生。這樣的直播,截至5月他進行了12場次。
“我們(men) 從(cong) 去年冬天到開春都在走訪企業(ye) ,現在到了簽約麵談的關(guan) 鍵時期,突然遭遇疫情,我們(men) 不能等解封了再做工作。”王宏舟告訴記者,這場“直播帶人”活動原定有5家企業(ye) 參加在線集體(ti) 麵試,“直播到後期,企業(ye) HR們(men) 開始搶人了,甚至有‘潛伏’在觀眾(zhong) 群裏的其他企業(ye) HR直接給我們(men) 學生發了意向簽約信息”。
上海海洋大學學生就業(ye) 創業(ye) 服務中心主任孫紅剛介紹,學校此前形成了12份調研報告,跟企業(ye) 對接確定了15類畢業(ye) 生的就業(ye) 市場,涵蓋了755家單位,“根據調研的情況,我們(men) 籌劃推出第二階段直播,有針對性地邀請企業(ye) 參與(yu) 。直播推介人崗匹配度更高。”
在華東(dong) 理工大學,化學與(yu) 分子工程學院2018級本科輔導員顧益江最近一直在為(wei) 264位畢業(ye) 生的前途奔忙。
有的學生考研初試成績不理想,準備放棄。顧益江拿著他們(men) 的成績單,查閱、整理目標院校的往年錄取分數、複試要求等信息,逐一和同學交流。他把相關(guan) 高校的調劑信息推送給符合條件的同學,指導他們(men) 有針對性地準備複試。最終,學院有9名同學調劑成功,約占年級考研總錄取人數的1/3。
“答題和科研並不是你的優(you) 勢,你個(ge) 性活潑,擅長跟人打交道,可以多考慮市場或銷售方向的崗位。”劉同學考研失利、錯過秋招,顧益江推薦他參加學校學生就業(ye) 指導服務中心舉(ju) 辦的線上求職訓練營。如今,小劉已順利簽約上海電氣集團。
“我當時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真不知道怎麽(me) 辦。感謝老師給我指明了方向。”小劉說。
記者了解到,目前上海正全力推動應屆生就業(ye) 工作。一是出台各種政策性崗位、企業(ye) 稅收減免、社保補貼政策,鼓勵企業(ye) 聘用應屆生;二是加強網絡招聘和崗位募集,市級層麵直接組織畢業(ye) 生線上招聘會(hui) ,並持續到8月底;三是優(you) 化畢業(ye) 生就業(ye) 落戶政策,第一批落戶從(cong) 疫情平穩後開放並受理至8月底,第二批將於(yu) 2022年年底開放受理。
留學受影響不大,“混申”增多
上海政法學院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劉剛告訴記者,就政法類高校而言,今年學生的就業(ye) 、考研情況與(yu) 往年區別不大。“我們(men) 政法類畢業(ye) 生,主要就是考公務員、考研,慢就業(ye) 、緩就業(ye) 現象比較明顯。學生今年考不上,檔案留在學校,明年繼續‘二戰’。”他介紹,學校每年“二戰”考公、考研成功的人數與(yu) “一戰”成功人數幾乎相當。
小黃是上海交通大學英語專(zhuan) 業(ye) 的大四學生,她通過Zoom會(hui) 議麵試、網上遞交申請、錄製視頻等方式,拿到了多所歐洲和美國高校的研究生錄取通知書(shu) 。
“出國留學至少在麵試階段,受影響不大。”她告訴記者,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外很多高校早在兩(liang) 年前就開始了線上麵試,今年“混申”留學的學生明顯增多。“混申”是指針對多個(ge) 國家的不同高校進行混合申請。
據小黃介紹,上海交大目前已有部分申請到美國高校計算機、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讀研機會(hui) 的學生離校了。“先坐火車去南京或者杭州隔離14天,再在當地辦理簽證。”小黃告訴記者,以往申請美國高校要準備4-8周時間做簽證核查,但今年,受疫情影響,同學們(men) 普遍把核查的時間餘(yu) 量多留了1個(ge) 月,從(cong) 5月開始,這樣到8月下旬、9月上旬入學,還有3個(ge) 多月的準備期。
“學校很照顧我們(men) ,隻要提出申請,都予以支持。”小黃說。
小黃本人拿到了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尼采國際政治學院的offer,也將在8月下旬入學。她告訴記者,她的第一學年是在意大利博洛尼亞(ya) 的校區就讀,“歐洲簽證影響不大,主要是機票和租房會(hui) 比較麻煩。”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