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孩子居家上體育課,影響樓下居家辦公,算侵權擾民嗎?

發布時間:2022-05-16 14:04:00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請問樓上是在跳繩嗎?一蹦一蹦的,還有抽地的聲音。”“不好意思,孩子在上居家體(ti) 育課,有幾個(ge) 動作力量控製不好,已經結束了。”“劇烈運動希望能去戶外,現在居家辦公,很受幹擾。”這是北京某小區業(ye) 主群的一段對話。

  出於(yu) 疫情防控需求,最近一段時間,北京很多中小學校要求學生居家上課,企業(ye) 、單位也要求員工居家辦公。這期間,小孩居家體(ti) 育課製造的動靜難免會(hui) 給鄰居帶來一些困擾。特殊時期,如何處理好鄰裏關(guan) 係?怎麽(me) 界定究竟是正常的生活聲音還是侵權的擾民噪音?不少人可能有這樣的疑問。

  記者觀察:鄰居們(men) 怕吵,家長們(men) 也會(hui) 注意

  “可以居家辦公,可以居家上網課,但是為(wei) 什麽(me) 要居家上體(ti) 育課?樓上小朋友上課給我震懵了要。”

  “居家的第15天,工作日,樓裏鐺鐺剁餡兒(er) ……上網課的學生因為(wei) 上體(ti) 育課一通亂(luan) 蹦……上班族能怎麽(me) 地?”

  記者注意到,居家上課、辦公後,有些網友在網上吐槽,由於(yu) 鄰居居家產(chan) 生的各種噪音,自己的生活、工作受到了打擾,其中居家體(ti) 育課多有涉及。

  孩子們(men) 的居家體(ti) 育課到底是如何上的?不少家長曬出了孩子上課時的短視頻:有的在做第九套廣播體(ti) 操;有的像是在打拳擊,但打得歪歪斜斜;有的更像是最近大火的“劉畊宏女孩”的跳操。內(nei) 容五花八門,當中不乏一些跳躍的動作,個(ge) 別也有在客廳裏跳繩的。

  但記者注意到,視頻中,絕大多數家長會(hui) 給孩子鋪上瑜伽墊,或者讓小孩在地毯上進行。還有一些小孩會(hui) 將鞋子脫掉,隻穿著襪子在地上蹦蹦跳跳。可見,絕大多數家長是有采取措施避免擾民的意識的。

  特殊時期鄰裏關(guan) 係更需細心維係

  家住通州的吳先生是一位媒體(ti) 從(cong) 業(ye) 者,兒(er) 子今年8歲。疫情期間,學校改為(wei) 居家網課後,每天仍有兩(liang) 節體(ti) 育課要上。上午是班級體(ti) 育課,大約30分鍾;下午是全年級的體(ti) 育課,大約40分鍾。“體(ti) 育課前都要先做廣播體(ti) 操,然後有仰臥起坐、高抬腿、原地快速跑等分組完成的動作,之後老師還會(hui) 留戶外跳繩的作業(ye) ,如果小區封控不能出門也可以用仰臥起坐、平板支撐來替代。”

  由於(yu) 家住一層還帶個(ge) 小院,所以對於(yu) 吳先生來說,孩子上體(ti) 育課完全不用擔心擾民的問題,“不過老師每次上課前也會(hui) 提醒,讓大家準備好瑜伽墊或地墊。”

  但根據吳先生對兒(er) 子上課的觀察,有一些動作比如高抬腿、原地快速跑等確實動靜大了點兒(er) ,“尤其是小孩,不會(hui) 控製輕重,如果住在樓上,鄰居可能是有點受不了。”

  在吳先生看來,這樣一個(ge) 特殊時期,小孩居家上網課,成年人也在居家辦公,當大家夥(huo) 兒(er) 都居家的時候,鄰裏關(guan) 係就變得更“微妙”一些。“放平時,偶爾一次球掉地上動靜大點也許沒關(guan) 係,但這個(ge) 時候矛盾可能會(hui) 放大,尤其是有小孩和沒小孩的家庭之間。”

  吳先生表示,他家小孩這個(ge) 年紀比較貪玩、好動,戶外活動受限,孩子也會(hui) 難受,的確需要由學校安排進行適當的體(ti) 育鍛煉。但是對於(yu) 沒有小孩或者有老人的家庭,肯定希望安靜。“需求不同,就會(hui) 產(chan) 生矛盾,隻能相互多理解、多體(ti) 諒。但總體(ti) 來說,有孩子的家庭還是應該多注意一些,家長多引導、多約束小孩的行為(wei) ,盡量不要給鄰居造成太大的困擾。”吳先生說。

  學校可以給家長多一個(ge) 選擇

  姚女士家住豐(feng) 台,兩(liang) 個(ge) 女兒(er) 都在東(dong) 城上小學。大女兒(er) 上五年級,小女兒(er) 上一年級。由於(yu) 疫情原因,“五一”放假的前幾天,兩(liang) 個(ge) 孩子都接到學校通知開始居家上網課。除了語文、數學、英語外,書(shu) 法、音樂(le) 、體(ti) 育、科學等課程都沒有停,甚至還有課間操。

  5月13日,姚女士所在的單位響應政府號召,讓大家居家辦公。這一天,她見識到了女兒(er) 們(men) 如何在家上體(ti) 育課:“一節課40分鍾,她們(men) 對著屏幕聽老師口令做動作,老師在另一端能看到所有孩子的情況。”

  姚女士說,居家體(ti) 育課有些動作看上去有點像成人的Keep訓練,有一些地麵動作比如仰臥起坐,但難免也有一些蹦蹦跳跳、動靜大的動作。“我兩(liang) 個(ge) 孩子一天等於(yu) 要蹦兩(liang) 回,還好,至今為(wei) 止沒有鄰居找過我。很感謝這些鄰居們(men) ,很包容。”姚女士說。

  不過,姚女士看到女兒(er) 們(men) 上體(ti) 育課後也不禁開始琢磨:“家裏的運動空間確實不夠,畢竟是在室內(nei) ,除了可能影響到鄰居,一些家具、陳設還有地麵條件也會(hui) 束縛小孩,我也擔心會(hui) 發生磕碰。”姚女士計劃著,天氣好的時候可以把電腦帶到戶外,讓孩子們(men) 在樓下花園做運動。

  “其實,學校可以給家長們(men) 多一些選擇。比如對於(yu) 有條件可以去室外運動的家庭,老師可以給孩子們(men) 布置任務,讓家長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每天帶孩子在室外完成體(ti) 育課程。這樣既能減少對鄰居的影響,也能讓孩子充分得到鍛煉。”

  如何界定生活的正常聲響還是擾民的噪音?

  生活中,由於(yu) 個(ge) 人體(ti) 質、生活作息習(xi) 慣等因素的差別,不同的人對聲音的接受程度不盡相同。有些人容忍度高,覺得大白天樓上樓下有點動靜很正常,隻要不是在大家休息的時間、不是太過分就行。但有些人容忍度較低,鄰居產(chan) 生些許動靜可能都接受不了,認為(wei) 是噪音擾民。

  北京朝陽法院法官胡震霄告訴記者,法律上有噪聲汙染的概念,是否構成噪聲汙染並且達到相鄰汙染侵害的程度,這不取決(jue) 於(yu) 個(ge) 人感受,而是有客觀的判定標準。“用老百姓的話講,就是看行為(wei) 是否‘過分’了。”如何定義(yi) “過分”,需同時滿足兩(liang) 個(ge) 條件,其一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噪聲排放標準,其二幹擾到他人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xi) 。

  “對普通住宅聲音分貝的要求,在我國《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裏有明確規定,白天不超過55分貝,夜間(22時至次日6時)不超過45分貝。”胡震霄說,是否超過分貝值,一般通過鑒定的方式便能證明。

  但是,即便超過了規定的分貝值,也不一定就構成侵害,還要看噪音是否足以幹擾到他人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xi) 。對於(yu) 這一項的判斷標準,不能基於(yu) 某些特殊的個(ge) 體(ti) ,而是要根據大多數人的感受,以理性人的標準來評判是否超出了可以忍受的範圍和程度。

  胡震霄說,司法實踐中,會(hui) 考慮聲響的大小、聲響的頻率、運動的種類、運動的時間、被侵害者受損情況、被侵害者的身體(ti) 狀況、侵害者的過錯程度以及針對聲響做出的減損措施等,並結合疫情等特殊時期的特殊需求來綜合判斷。

  在胡震霄看來,孩子居家上體(ti) 育課,如果避開大家的休息時間,一節課40分鍾左右的時長,產(chan) 生一些非持續性的運動聲音,原則上認為(wei) 屬於(yu) 居家生活產(chan) 生聲響的合理範圍,一般不會(hui) 構成噪聲汙染。“除非是一些聲響過大或頻率過高的運動,如持續高頻地進行拍球等,對樓下住戶的影響超出了一般容忍限度,則可能構成噪聲汙染侵害,需要承擔一定的民事責任,如賠償(chang) 、道歉等。其它生活聲響是否為(wei) 噪聲汙染也依同理判斷。”胡震霄進一步解釋說。

  合理的生活聲響鄰裏間負有容忍義(yi) 務

  樓房居民大家居住生活在一起,對於(yu) 日常生活產(chan) 生的合理聲響,鄰裏間都負有一定程度的容忍義(yi) 務。

  朝陽法院民事審判一庭副庭長陳錦洪說,現實生活中有一些特殊的個(ge) 體(ti) ,可能因自身身體(ti) 、心理原因或者作息習(xi) 慣與(yu) 常人不同,對聲音較常人更加敏感,容忍度更低。“由於(yu) 容忍度是以一般人或普遍人的認知標準來判斷的,因此當聲響沒有超過一般人的容忍限度時,這些有特殊需求的人,可以采取溝通的方式協商問題,但不能強製鄰居按照自己的特殊需要安排生活。”

  陳錦洪表示,當發生上述情況時,鄰裏雙方應本著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妥善處理鄰裏關(guan) 係。如對聲響較為(wei) 敏感的一方,可以通過采取加裝物理隔音設備等方式降低外來聲音對自己的幹擾。而作為(wei) 鄰居,得知對方情況特殊後,也要注意將聲響控製在合理的範圍內(nei) 。

  相關(guan) 判例:誰主張誰舉(ju) 證原則

  胡震霄列舉(ju) 了兩(liang) 個(ge) 案例:其一發生在2020年疫情期間,北京某小區居民李某家,兩(liang) 個(ge) 小外孫時不時會(hui) 發出跺地板的聲音或突然的巨響。樓下鄰居張某多次反映並報警。李某後來購買(mai) 了墊子和薄毯,把孩子們(men) 的玩具移到床上,居家體(ti) 育課也取消了。開庭時,李某當庭道歉。張某則提交病曆,稱其存在睡眠障礙、焦慮狀態、心律失常、頭暈、精神障礙等。

  法院審查認為(wei) ,張某提交的證據可以證實樓上的噪音侵害了其生活安寧,結合李某的過錯程度、噪音持續的時間、張某的特殊身體(ti) 狀況、事發後李某的防範措施等因素,綜合判定李某給付張某精神損害撫慰金2000元。

  在另外一起案件中,鍾某主張鄰居張某在屋內(nei) 長時間使用鋼琴,噪音嚴(yan) 重影響其生活和身體(ti) 。張某稱,其使用樂(le) 器或居家活動時已經控製了音量,並且安裝了隔音台。該案中,雖然鍾某提供了微信聊天記錄和病曆說明其受到影響,但由於(yu) 鍾某放棄了鑒定,證據不足以證明張某產(chan) 生的聲音達到噪音標準且對鍾某造成了損害,法院判決(jue) 駁回了鍾某的索賠請求。

  法官提醒:鄰裏多擔待,有事多溝通

  疫情的特殊時期,作為(wei) 鄰居應當尊重孩子居家期間適度進行體(ti) 育運動的需求,本著維護鄰裏關(guan) 係的原則,妥善處理鄰裏糾紛。

  作為(wei) 孩子家長,也應注意選取合理的時間、合理的運動內(nei) 容以及適當的方式減少對鄰居的影響。比如,家長可提前跟鄰居打好招呼;運動時應盡量避開休息時間;需要進行跳躍、奔跑等動作時,盡量通過瑜伽墊等輔助物品或其它有效措施減少聲響,同時避免一些高頻率、高強度的運動。

  作為(wei) 學校老師,也要充分考慮到居家的條件,合理安排好孩子的上課時間、運動內(nei) 容。可以給家長一些靈活的選擇,方便家長根據家庭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孩子的運動內(nei) 容。

  記者 張蕾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