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胃疼、腹脹應提防感染幽門螺杆菌
今年的5月15日是國際家庭日,也是第八個(ge) 全國無幽日。
《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杆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幽門螺杆菌感染率仍達約50%。中國居民家庭幽門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專(zhuan) 家共識(2021)中明確“以家庭為(wei) 單位防控幽門螺杆菌感染”是阻斷幽門螺杆菌感染和傳(chuan) 播的重要策略。
江蘇省人民醫院消化科主任張國新教授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幽門螺杆菌是目前發現的唯一可以在胃內(nei) 高胃酸濃度環境中生存的細菌,它通過自身生產(chan) 特殊的尿素酶,釋放氨類等一些堿性物質,中和胃酸,製造適合自己的生存環境。
2021年12月,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下屬美國毒理研究所公布了第15版致癌物報告,幽門螺杆菌被列為(wei) 明確致癌物。
“臨(lin) 床研究發現,大多數的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與(yu) 幽門螺杆菌感染有關(guan) ,幽門螺杆菌感染會(hui) 增加消化性潰瘍的發生率。”張國新介紹,“幽門螺杆菌感染後主要影響胃內(nei) 環境和胃壁結構,導致患者出現慢性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及胃痛、胃脹、惡心、反酸、消化不良等不適症狀,對患者健康和生活都有影響。”
因此,感染者如果出現胃部疼痛、腹脹、頻繁打嗝、食欲不振時,應該及時就醫並接受正規的治療。
積極進行幽門螺杆菌篩查和治療是有效降低胃癌發生風險的重要措施和途徑。雖然幽門螺杆菌感染有可能導致胃部癌變,但目前研究認為(wei) ,從(cong) 感染幽門螺杆菌到胃炎、胃潰瘍再到胃癌,是一個(ge) 慢性發展的過程,平均需要10年左右,但根治幽門螺杆菌感染,可以有效降低胃癌的發生風險。
張國新建議,幽門螺杆菌感染後,在治療上有兩(liang) 種情況:對於(yu) 無症狀,或者正常生活不受影響的患者,無需過度治療,需遵醫囑定期複查;對於(yu) 已經出現症狀,尤其檢查出消化道潰瘍,或者有消化道腫瘤家族史的患者,則需要接受標準的規範化治療,不可擅自用藥,也不建議私自中途中斷治療,以防增加幽門螺杆菌的耐藥性,加大治療難度。
專(zhuan) 家介紹,幽門螺杆菌經口傳(chuan) 播,所以平時要注意飲食衛生,少食生冷食物,如果食用要做好清潔消毒;注意日常餐具的清潔消毒;避免在衛生資格不過關(guan) 的路邊攤就餐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避免聚餐,或聚餐時選擇分餐製或使用公筷;家長避免口嚼食物後再喂給孩子;注意調節情緒,避免過度緊張、焦慮、憤怒等情緒刺激。(記者 金鳳 通訊員 葉峰 宮丹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