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話術、解密鑰、拆套路 全民反詐,年輕人應該這樣做
年輕人反詐實戰:識話術 解密鑰 拆套路
“騙子真是太壞了,連我這老太婆都不放過!”北京市海澱區年近八旬的張桂芝(化名)接到了一通境外來電,對方自稱是上海市公安局民警,告知張奶奶有人使用她的身份信息注冊(ce) 了公司。“我們(men) 懷疑你名下的資金為(wei) 違法所得,你已涉嫌違法犯罪,請配合我們(men) 調查。”張奶奶一聽慌了神。在“民警”多次“指導”下,幾天後,張奶奶卡內(nei) 的70多萬(wan) 元消失了。她意識到自己被騙,撥打110報了警。
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多發高發,呈現出跨境化、專(zhuan) 業(ye) 化、集團化特點,不法分子利用通信工具、互聯網等技術手段,為(wei) 易受騙的老年群體(ti) 量身打造詐騙“話術劇本”,步步設套,令不少老年人深陷其中。
5月10日,中共中央宣傳(chuan) 部、公安部聯合啟動“全民反詐在行動”集中宣傳(chuan) 月活動,進一步加強宣傳(chuan) 教育,發動群眾(zhong) 力量,匯聚群眾(zhong) 智慧,營造全民反詐、全社會(hui) 反詐濃厚氛圍。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斷參與(yu) 到反詐行動中。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檢察院聯合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五所高校學生社團,成立“檢校反詐誌願隊”。
詐騙分子通過加密聊天工具聯絡
據張奶奶稱,接到“民警”電話後,她添加了對方微信號進行視頻溝通,並提供了臉部特征。為(wei) 了證明卡內(nei) 存款不是違法所得,按照對方要求,張奶奶將名下4張銀行卡裏的錢全部匯總到一張銀行卡內(nei) 。“他們(men) 都穿著警服,還與(yu) 我‘麵對麵’溝通,誰能想到是詐騙呢?”張奶奶氣憤不已。
“本案是一起利用‘多卡寶’設備實施的電信網絡詐騙案。”海澱區人民檢察院第二檢察部檢察官助理田坤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多卡寶”是一種多卡多待設備,用戶可以同時插入多張手機卡,並通過手機軟件遠程控製,撥打電話。
田坤介紹,本案中上下遊犯罪分子之間不僅(jin) 通過加密聊天工具聯絡,且以掃第三方支付二維碼套現的方式分配非法利益,調查取證難度較大,“在這種情況下,我們(men) 積極引導公安機關(guan) 向涉案多卡寶公司調取後台數據,並充分利用我們(men) 院電子數據審查室,對犯罪嫌疑人之間的部分聊天記錄進行了數據恢複,證實了與(yu) 張奶奶聯係的手機號就是犯罪分子通過涉案扣押的多卡寶撥出的”。
此案共扣押涉案智能手機9部,“多卡寶”設備17台,以及無線路由器6台,電子數據龐雜。這些“多卡寶”設備共計插入手機卡55張,撥打電話1萬(wan) 餘(yu) 次。
去年12月17日,北京市公安局海澱分局抓獲3名犯罪嫌疑人,並移送海澱區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經審查,本案3名犯罪嫌疑人通過架設“多卡寶”設備並插入手機卡,為(wei) 上遊詐騙分子提供通信傳(chuan) 輸的技術支持。
今年4月14日,海澱區人民檢察院以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對3名被告人提起公訴。“‘多卡寶’本是通信領域的科技創新,但近年來卻成為(wei) 不法分子進行網絡詐騙的‘利器’。”田坤稱,由於(yu) 本案詐騙團夥(huo) 遠在境外,源頭打擊難上加難,張奶奶被騙的70餘(yu) 萬(wan) 元至今沒能追回。
騙子編話術、扮角色 上演詐騙老年人“劇本”
“繳納養(yang) 老金騙局、以房養(yang) 老騙局、虛假投資理財、冒充客服、冒充公檢法是針對老年人的五種常見的詐騙套路。”田坤表示,麵對花樣繁多的詐騙手段,一些老年人由於(yu) 對新事物認知不足、分辨信息能力較弱、需要陪伴等原因,成為(wei) 詐騙犯罪分子的目標,尤其需要警惕以“養(yang) 老”為(wei) 名的各類詐騙行為(wei) 。
田坤指出,不少詐騙分子假借認識人社局、社保局工作人員的名義(yi) ,一次性收取未參保老人數萬(wan) 元不等的金額,謊稱可幫助其進行代辦服務,一次性補繳社會(hui) 養(yang) 老保險費即可享受養(yang) 老退休金。
還有詐騙分子將目標瞄準老年人的房子,推出“以房養(yang) 老”項目,忽悠老人抵押房產(chan) 貸款,將貸到的錢用於(yu) 購買(mai) “高收益”的“理財項目”。“前期老人還能獲得收益,而後騙子卷錢跑路,房子也被強製過戶,老人錢房兩(liang) 空。”田坤說。
“當前電信網絡詐騙作案方式無差別化,任何人都可能成為(wei) 被騙對象。”西南政法大學刑事偵(zhen) 查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謝玲表示,老年人參與(yu) 社會(hui) 事務較少、生活狀態相對單純,但又是具有一定消費水平和安全需求的群體(ti) ,因此容易成為(wei) 詐騙團夥(huo) 的行騙目標。尤其是一些獨居型老人、“空巢”老人在接觸詐騙信息後,無法獲得身邊親(qin) 人、子女的及時核實和幫助,增加了被多個(ge) 角色扮演的詐騙劇本“洗腦”的風險。還有一些詐騙團夥(huo) 專(zhuan) 門針對老年人的日常作息,選擇在工作日早上9點之後家中兒(er) 女上班、上學的時間,對老年人行騙。
謝玲指出,由於(yu) 老年人缺乏互聯網金融知識,不了解個(ge) 人信息泄露、改號軟件、文書(shu) 、視頻造假等黑灰產(chan) ,容易輕信對方假冒的各種公職、客服、商家等偽(wei) 裝身份,陷入虛構的詐騙劇本,對不法分子的指令“言聽計從(cong) ”,殊不知在操作過程中暴露了手機驗證碼等重要快捷支付信息。
全民反詐 年輕人應該這樣做
場景案例講解脫口秀、現場連線答疑、解鎖網絡金融知識……麵對老年人遭遇網絡詐騙,不少年輕人站了出來。
2021年7月24日,重慶市沙坪壩區上演了一場反詐大戰。八旬老人吳阿婆平日喜歡炒股,並在網上結識了一名“導師”,此人向吳阿婆推薦炒股群,還不定期發送“聽課”鏈接供她學習(xi) ,吳阿婆很快就成長為(wei) “黃金會(hui) 員”。
後來,“導師”借口幫吳阿婆實現財富增值保值,推薦她購買(mai) 一隻收益較高的原始股,並指導她下載App,開通賬戶。吳阿婆先後來到多家銀行進行轉賬、開通網銀等操作,工作人員發覺吳阿婆使用的App可疑,當即提醒:你可能受騙了。
吳阿婆記得“導師”告訴她,“千萬(wan) 別找銀行工作人員、別找警察,因為(wei) 這是內(nei) 部福利,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吳阿婆深信不疑,反倒認為(wei) 銀行“多事兒(er) ”。
銀行工作人員果斷報警,麵對民警的勸說,吳阿婆還是堅持轉賬。作為(wei) 西南政法大學反詐研究團隊成員,獲悉這一情況的謝玲火速趕往現場,試圖阻斷詐騙團夥(huo) 對吳阿婆的心理控製。
“吳阿婆這類特殊人群,需要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經過謝玲2個(ge) 小時的溝通疏導,吳阿婆終於(yu) 鬆口,向民警展示了與(yu) “導師”的聊天記錄和App界麵。
謝玲認為(wei) ,防詐、反詐需要全民行動,社區、基層派出所、反詐誌願者聯手,廣泛做好普法工作,同時,鼓勵老年群體(ti) 積極主動學習(xi) 反詐知識,守好每一分“養(yang) 老錢”。
田坤提醒公眾(zhong) ,遇到能夠準確說出自己姓名、身份證號、家庭住址等個(ge) 人信息的電話、短信,要提高警惕,保持謹慎,不要輕易點擊陌生短信、郵件、社交工具中發來的鏈接,更不要隨便安裝陌生應用,如有疑問及時聯係公安機關(guan) 核實。
田坤提示,老年群體(ti) 要從(cong) 正規渠道獲取科學的保健常識,到正規的醫療機構就醫,不輕信所謂的特效藥、神藥、進口藥,以防陷入“藥托”騙局,並下載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有效識別和攔截詐騙電話、詐騙短信。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韓颺 先藕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