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筆下扁鵲醫書將出版 收錄106個失傳醫方
【解說】記者5月18日從(cong) 成都中醫藥大學獲悉,經過近10年的整理研究,司馬遷《史記·扁鵲倉(cang) 公列傳(chuan) 》所記載的扁鵲、倉(cang) 公所傳(chuan) 醫書(shu) 《天回醫簡》將於(yu) 今年出版,書(shu) 中所記載的106個(ge) 失傳(chuan) 醫方時隔2000餘(yu) 年將再度麵世。
據了解,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中國考古工作者對位於(yu) 成都市金牛區天回鎮的一處西漢時期墓地進行了搶救性的考古發掘,共清理西漢景帝、武帝時期墓葬4座。其中3號墓葬出土了近千支醫簡和一具精致的經脈木人、藥物和製藥器具,這是迄今為(wei) 止中國出土醫簡最多的考古發現。結合出土竹簡醫書(shu) 內(nei) 容,結合多年以來對先秦兩(liang) 漢醫學的研究,這批醫書(shu) 從(cong) 學術淵源上與(yu) 倉(cang) 公所受及其所傳(chuan) 之扁鵲醫書(shu) 相關(guan) 。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國出土醫學文獻與(yu) 文物研究院院長柳長華介紹,經過整理、編聯、釋讀,科研人員共編定960餘(yu) 枚竹簡,釋讀文字25000餘(yu) 字。《天回醫簡》除了106個(ge) 失傳(chuan) 醫方,還記載了幾乎失傳(chuan) 的中醫馬病治療方法,將對中醫藥研究帶來重要影響。
【同期】成都中醫藥大學中國出土醫學文獻與(yu) 文物研究院院長柳長華
100多個(ge) 病,這些(《天回醫簡》的)醫方都包括了。這些方子也是經過了多少年,不斷地沉澱、積累、凝聚起來的,行之有效的,非常好的方子。中醫對於(yu) 生命的認識,對於(yu) 疾病的認識,都是來源於(yu) 人對自然的認識,這樣一種認識2000年、3000年所創造出來的這些治病的方子,也沒有過時。
【解說】為(wei) 更好研究《天回醫簡》,成都中醫藥大學和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於(yu) 當日簽署了合作協議。通過學術研究、平台建設、團隊建設、人才培養(yang) 四大方麵的密切合作,培養(yang) 一批醫學科技考古研究、醫學文物保護、中醫藥博物館等領域的一流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推動中醫學與(yu) 考古學融通研究發展。
【同期】成都中醫藥大學中國出土醫學文獻與(yu) 文物研究院院長柳長華
因為(wei) (《天回醫簡》)所展示給我們(men) 的是更傳(chuan) 統,更久遠,更原始,這樣一些文獻資料。我們(men) 進一步開展對醫學文獻和文物的研究,我們(men) 開展對中醫藥文化的傳(chuan) 播,共同來建立一個(ge) 博物館,一起來培養(yang) 人才,更能夠激發我們(men) 對國家和民族的這種熱愛。
【解說】《天回醫簡》相關(guan) 文獻展出吸引了很多中醫藥專(zhuan) 業(ye) 學生前來觀展,展區外的醫簡文創產(chan) 品和互動活動,加深了學生們(men) 對傳(chuan) 統中醫學的熱愛。有學生表示,通過觀展讓他更了解了傳(chuan) 統中醫的博大精深,更激勵著他刻苦學習(xi) ,傳(chuan) 承中醫文化。
【同期】成都中醫藥大學學生李坤洋
通過(《天回醫簡》)竹簡的參觀,可以看到我們(men) 中醫的曆史文化,它不是“無根之木”,它是有深厚淵源的,有學術基礎的,所以說在今天發展中醫藥文化的前提下,我們(men) 作為(wei) 一個(ge) 中醫藥大學的學生,我們(men) 更應該有自己充足的自信,去做好中醫的傳(chuan) 承。
記者呂楊成都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