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續寫春天的故事|青島發力城市保護建設最後一公裏

發布時間:2022-05-19 14:05:00來源: 經濟日報

  青島啟動三年攻堅行動——發力城市保護建設最後一公裏

  道路因種種原因遲遲難貫通,形成大堵點;老城區房屋、產(chan) 業(ye) 、人口、設施均老化,活力在流逝;土地開發逼近“天花板”,卻有不少閑置低效用地“沉睡”多年……

  麵對城市發展的難點,山東(dong) 省青島市今年年初啟動了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瞄準曆史城區保護更新、重點低效片區(園區)開發建設、舊城舊村改造建設、市政設施建設、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地鐵建設及地鐵沿線開發建設、停車設施建設、公園城市建設8個(ge) 方麵。僅(jin) 列入今年計劃的就有974個(ge) 項目,總投資1459億(yi) 元。

  直麵“硬骨頭”

  “城市更新就是一個(ge) 字——‘難’,好幹的過去都幹完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沒有攻堅克難的決(jue) 心,便破不了這些‘難’。”青島城市更新總指揮部綜合督導部部長陳誌剛感歎道。

  融資難是許多項目要麵對的難題,對公園城市建設來說更是“難上難”。“公園城市建設確定了60個(ge) 山頭公園項目,這類突出公益性的項目,難以吸引社會(hui) 資金。”青島公園城市建設指揮部建設部部長殷保家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60個(ge) 山頭公園得投入41.8億(yi) 元,單靠財政資金不行,他們(men) 創新方法,把山頭公園的遊樂(le) 型項目、停車場、服務性設施向社會(hui) 資本開放,開放的18個(ge) 山頭公園融資25.8億(yi) 元,大大緩解了財政壓力,資金難題迎刃而解。

  對於(yu) 曆史城區更新改造來說,項目審批是最大難題。“曆史城區因房屋建成時間太長,缺少很多資料,特別是更新有大量維護、整建、拆除等工作,事關(guan) 多個(ge) 環節。我們(men) 邀請青島市行政審批局,設立了‘暖南’項目管理師機製。”市南區“暖南”服務團隊隊長李鴻鵬說,市南區行政審批局組建了10人的項目管理師團隊,專(zhuan) 門負責為(wei) 項目補辦資料、協調審批,“通過這種機製創新,不但解決(jue) 了審批難問題,審批時長也縮短了三分之二”。

  重塑新業(ye) 態是曆史城區更新的重中之重,更是難點眾(zhong) 多。“曆史城區活力不再,原因是多方麵的,配套不足、停車難、周邊環境差等都是重要因素,所以必須都要解決(jue) 。”市北區曆史城區項目招商負責人石筠以大鮑島文化休閑街區的更新為(wei) 例向記者介紹,他們(men) 通過協同區改造強化了公共配套、改善了周邊環境,通過建設停車場增加244個(ge) 車位,“我們(men) 還前置招商,根據商戶的業(ye) 態需求設計房屋修繕方案,贏得了商戶的信賴,目前已引入重點項目近30個(ge) ,涵蓋文化體(ti) 驗、餐飲美食、休閑娛樂(le) 等六大新業(ye) 態”。

  智慧+創新

  對於(yu) 不少多年未能解決(jue) 的“難”來說,不下大決(jue) 心更是難以破解,即墨區營流路就是其中之一。

  “營流路是橫貫即墨城區南北的三條主幹道之一,根據2002年規劃,隨著古城、順河片區的改造,逐步修建完成,僅(jin) 剩中間1.17公裏的路段不通。市民出行受到很大影響,投訴很多,就是沒有辦法打通。”即墨區委常委、副區長王誌俊對記者說,難點主要是融資難、拆遷難,“這個(ge) 堵點裏,有1400多戶住宅,200多家商戶,10餘(yu) 家企業(ye) ,工商企業(ye) 與(yu) 居民混雜。要打開這個(ge) 通道,除了要啃下拆遷這個(ge) ‘硬骨頭’,還需投45億(yi) 元,除去道路和回遷安置用地,區域內(nei) 基本無土地平衡,要虧(kui) 空30億(yi) 元,不下大決(jue) 心,這個(ge) ‘難’破不了”。

  借助城市更新的大勢,即墨區下大決(jue) 心,用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和開發銀行低息貸款,解決(jue) 了融資難問題;用黨(dang) 建引領、黨(dang) 員帶頭、群眾(zhong) 做群眾(zhong) 工作,解決(jue) 了拆遷難問題。“僅(jin) 用2個(ge) 月時間,完成了第一期155畝(mu) 地範圍內(nei) 房屋補償(chang) 方案的征求意見工作,6月初將簽訂征遷協議和騰房拆除工作,6月底道路建設開始施工。”王誌俊告訴記者,攻堅克難既要有擔當,還要有勇氣,更要有智慧和創新。

  青島跨海大橋連接線本來規劃連接到青銀高速,也是因為(wei) 拆遷難問題,1.7公裏的路段,10年沒有連接上。負責這一路段拆遷的嶗山區,在這次三年攻堅行動中,下了很大決(jue) 心,要堅決(jue) 打通這一“斷點”。“這片拆遷區有3個(ge) 村莊,多家企業(ye) ,上百個(ge) 經營業(ye) 戶,拆遷麵積20多萬(wan) 平方米。”嶗山區中韓街道辦事處建設服務中心副主任藍萍告訴記者,嶗山區成立了區街工作專(zhuan) 班,區領導掛帥,掛圖作戰,強力推進,“我們(men) 一戶一戶地不厭其煩做工作,最多的一戶去了不下8次,經過5個(ge) 多月不懈努力,終於(yu) 做通了工作。整個(ge) 片區將於(yu) 5月底拆完,大橋連接線將同時開工”。

  據悉,瞄準城市路網堵點、卡點和痛點,青島梳理出近百條多年未貫通道路,全麵提速貫通工程,第一季度已開工建設36條。

  瞄準突破口

  低效片區開發建設,可以破解一邊土地緊張一邊低效用地“沉睡”的矛盾。但這項工作難度更大,也更複雜。

  “青島北站周邊區域是市裏確定的低效片區之一,融資、拆遷、產(chan) 業(ye) 導入、規劃落實,哪一項工作都讓人頭痛。”李滄區城市建設管理局副局長賈春梅說,此片區是老國棉廠區域,有近7000戶居民,10多家工廠,麵積1.9平方公裏,“企業(ye) 倒閉的倒閉,搬遷的搬遷,閑置了10多年沒開發”。

  隨著鄰近的滄口機場搬遷時間確定,規劃終於(yu) 可以落實了。“這個(ge) 最大的製約因素破題後,產(chan) 業(ye) 導入的問題就是主要矛盾了。這個(ge) 矛盾解決(jue) 了,融資難、拆遷難也就能迎刃而解。”賈春梅興(xing) 奮地告訴記者,李滄區專(zhuan) 門成立了城市更新招商促進中心,由區主要領導領銜大招商、招大商,“招促中心運行1個(ge) 月,已洽談300多家企業(ye) ,已簽約30多個(ge) 項目”。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在現場看到,整個(ge) 區域已拆遷完畢,青島北客站東(dong) 廣場已開工建設。“北客站片區定位為(wei) ‘青島創新創業(ye) 活力區’,將打造企業(ye) 總部辦公中心、國際會(hui) 議商務中心、複合業(ye) 態商業(ye) 中心、軌道交通產(chan) 業(ye) 中心、都市青年居住中心、青島地標文化中心‘六大中心’,預計將聚集約2000家企業(ye) ,提供約7萬(wan) 個(ge) 就業(ye) 崗位,為(wei) 3萬(wan) 人提供高品質居住空間。”李滄區政府副區長張忠乾說。

  而對於(yu) 青島西海岸新區王台老工業(ye) 區這個(ge) 低效片區,既要“騰籠換鳥”,還要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升級。“這裏是全國聞名的紡織機械製造業(ye) 重鎮,是全國最大的無梭織機、噴水織機生產(chan) 基地。傳(chuan) 統的小廠房、小作坊林立是低效的主因。”王台街道黨(dang) 工委書(shu) 記朱長江說。

  去年10月份,由京東(dong) 方投資建設的全球最大移動顯示模組製造單體(ti) 工廠在該片區開工,總投資81.7億(yi) 元,提供就業(ye) 崗位1.4萬(wan) 個(ge) ,年產(chan) 中小尺寸顯示模組約1.5億(yi) 片,吸引了20餘(yu) 家規模以上配套項目。為(wei) 保障京東(dong) 方項目落地,王台街道完成近2000畝(mu) 土地清場,130多萬(wan) 平方米建築拆除。“這次‘騰籠換鳥’將使王台從(cong) ‘紡織機械名鎮’升級到‘芯屏產(chan) 業(ye) 新城’。雖然搬遷過程中陣痛不可避免,但我們(men) 要借此契機,推動紡織機械產(chan) 業(ye) 升級,專(zhuan) 門建立了優(you) 質拆遷企業(ye) 安置區,將引導企業(ye) 在產(chan) 業(ye) 升級中振興(xing) 。”朱長江說。

  據悉,青島共確定了10個(ge) 重點低效片區(園區),未來3年計劃建設項目314個(ge) ,總投資額3438億(yi) 元。其中,2022年計劃建設項目228個(ge) ,年度投資額約728億(yi) 元。(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成)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