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瓶裝飲用水產品“走心”之問
【經濟觀察】瓶裝飲用水產(chan) 品“走心”之問
瓶裝飲用水如今成為(wei) 很多人的剛需。數據顯示,我國瓶裝飲用水市場規模從(cong) 2014年的1237億(yi) 元增長至2021年的2349億(yi) 元。龐大的市場體(ti) 量之下,有一個(ge) 困擾消費者至少10年的小問題——部分瓶裝飲用水灌得太滿,無論怎麽(me) 小心,都難免在擰開的時候灑出水。
對此的相關(guan) 解釋五花八門:有的稱為(wei) 了增強瓶體(ti) 強度,防止運輸過程中癟瓶,一些廠商采用注氣的灌裝方法,另一些廠商則采用的是滿灌方法;有的猜測灌滿是為(wei) 了讓消費者感覺到實惠;有的認為(wei) 灌滿是為(wei) 了保證水質不受汙染;還有的則表示灌滿是為(wei) 了讓實際水量與(yu) 瓶體(ti) 標注一致……
無論怎麽(me) 解釋,一個(ge) 不爭(zheng) 的事實是,灌得太滿給飲用者造成了一點小麻煩,產(chan) 品不夠人性化。對於(yu) 生產(chan) 企業(ye) 來說,改進產(chan) 品更多考慮的因素是成本和市場。從(cong) 現狀來看,即便部分消費者發出質疑聲音,但綜合考慮不斷擴大的市場規模和換瓶或調整灌裝方法的成本,生產(chan) 企業(ye) 最終選擇的是舍掉消費者飲用時的方便。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龐大的國內(nei) 市場和不夠豐(feng) 富的產(chan) 品供給讓很多製造企業(ye) “躺賺”,生產(chan) 出來的東(dong) 西隻要質量沒有大問題總會(hui) 有人用。但是,隨著供給越來越豐(feng) 富,消費者的可選擇越來越多,“躺賺”的時代過去了。
同時,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鏈上消費者、生產(chan) 者的關(guan) 係正在重構,消費者占主導地位的特點日趨明顯。隨著人們(men) 的腰包鼓起來,在購物時掌握了更多的話語權,性價(jia) 比不再是購物考量的唯一因素,多樣化、個(ge) 性化、人性化的消費需求也隨之而來。
過去“躺賺”的生產(chan) 者們(men) 該坐起來思考一下如何才能在滿足消費者功能訴求的同時,更進一步滿足他們(men) 的情感訴求,為(wei) 他們(men) 提供更好的用戶體(ti) 驗,甚至為(wei) 他們(men) 創造價(jia) 值。
往大了說,以消費者為(wei) 中心是製造業(ye) 未來發展的方向,以人更方便、更舒適為(wei) 目的設計、生產(chan) 產(chan) 品是大勢所趨。往小了說,錢在消費者腰包裏,生產(chan) 企業(ye) 得學會(hui) 討喜。
以往是人要適應產(chan) 品,如今是產(chan) 品要適應人。實際上,一個(ge) 充滿人性化的產(chan) 品,往往是自帶溫度的。比如,有的廠商在飲料易拉罐上設置了盲文,方便盲人識別具體(ti) 商品種類;有的口香糖廠商在包裝裏配一些小紙片,方便消費者嚼完處理。這些設計算不上偉(wei) 大,卻很“走心”,甚至是“暖心”。
而一旦一個(ge) 產(chan) 品能夠給人們(men) 提供極致的用戶體(ti) 驗,讓人們(men) 感到便捷、舒適,人們(men) 往往願意主動推薦給別人。尤其是在社交媒體(ti) 發達的當下,分享已成生活常態。好口碑將為(wei) 生產(chan) 企業(ye) 省去一大筆廣告費。
要實現產(chan) 品人性化,不僅(jin) 要走流水線,更要“走心”。好的產(chan) 品離不開科技創新這個(ge) 硬實力,同樣需要精細化管理、洞察消費者軟實力的加持。這將共同形成未來製造企業(ye) 的核心競爭(zheng) 力。以消費者為(wei) 中心的理念需要貫穿到生產(chan) 的全過程。隻有在設計、生產(chan) 環節多了解消費者需求,多與(yu) 消費者互動,生產(chan) 出來的產(chan) 品才可能與(yu) 消費者有情感上的連接。
那麽(me) ,再回到瓶裝飲用水的問題上,企業(ye) 能不能想想辦法,讓消費者擰瓶蓋的時候,不那麽(me) 輕易就灑出水來?或者,在解決(jue) 問題之前,給一個(ge) 溫馨提示呢?
杜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