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怎麽都是錯?“美式邏輯”太荒謬
新華社上海5月19日電 題:中國怎麽(me) 都是錯?“美式邏輯”太荒謬
新華社記者周蕊
因新冠疫情導致工業(ye) 生產(chan) 放緩,中國被美西方一些人指責“衝(chong) 擊”了世界供應鏈;中國多措並舉(ju) 加快推動複工複產(chan) 、企業(ye) 員工勤奮敬業(ye) ,又被美西方一些人指責中國的“工作文化”“衝(chong) 擊”了美國工人。中國怎麽(me) 做都是錯!如此前後矛盾的橫加指責,背後沒有任何事實依據,完全是美國等西方國家“逢中必反”的荒謬邏輯作怪。
近段時間以來,受疫情點多、麵廣、頻發的影響,長三角、珠三角等中國製造產(chan) 業(ye) 鏈聚集地遭遇衝(chong) 擊,一些外向型工廠暫時停工停產(chan) 。在全球供應鏈產(chan) 業(ye) 鏈緊密連接的今天,鏈條上任何企業(ye) 的生產(chan) 節奏變化,都會(hui) 逐層傳(chuan) 導影響下遊企業(ye) ,這本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客觀經濟規律。“中國製造”深度嵌入全球供應鏈產(chan) 業(ye) 鏈,既會(hui) 對鏈條形成影響,也要承擔鏈條變動帶來的風險和挑戰,如讓中國汽車企業(ye) 叫苦不迭的“芯片荒”就是明證。
既然是經濟的客觀規律,美西方一些人卻又為(wei) 何對中國的生產(chan) 變動橫加指責?究其原因,還是尋找“替罪羊”的老套路。受疫情衝(chong) 擊,美國出現供應鏈危機和人工短缺,為(wei) 轉移本國民眾(zhong) 的不滿情緒,一些政客和媒體(ti) 就盯上了“中國製造”,為(wei) 本國問題找到“完美”替罪羊。
也正是基於(yu) 這樣的“替罪羊”邏輯,美國汽車企業(ye) 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的一番公開言論才會(hui) 被刻意曲解。馬斯克日前在一個(ge) 論壇上說,“我認為(wei) 中國會(hui) 出現一些非常強大的公司。中國有很多超級優(you) 秀、勤勞的人,他們(men) 對製造業(ye) 有強烈的信念。他們(men) 願意工作到午夜,工作到淩晨三點,他們(men) 甚至不想離開工廠。而在美國,人們(men) 正在努力避免工作。”
這番言論本來表達的是對中國製造業(ye) 尤其是新能源汽車企業(ye) 的看好,以及對中國人民勤勞敬業(ye) 的“點讚”,卻被一些西方媒體(ti) 刻意曲解,甚至被變成攻擊中國“工作文化”的例證。
勤勞是中國人民的可貴品質,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艱苦付出和不懈努力,才成就了包括製造業(ye) 在內(nei) 的中國經濟數十年的快速發展奇跡。麵對新冠疫情衝(chong) 擊,中國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多措並舉(ju) 精準幫扶企業(ye) 特別是骨幹企業(ye) 複工複產(chan) ,為(wei) 保證全球供應鏈安全和穩定作出了巨大貢獻。
對此,美西方一些人不僅(jin) 選擇視而不見,反而想方設法“挑刺兒(er) ”“找茬兒(er) ”,中國不管說什麽(me) 都不對,不管做什麽(me) 都是錯。可以說,事實真相從(cong) 來不是美西方一些人評判事情的標準,“逢中必反”“嫁禍於(yu) 人”才是他們(men) 最主要的考量。
抗疫不是過,勤勞豈是罪?奉勸美西方一些人,丟(diu) 掉“逢中必反”的執念,停止嫁禍抹黑的“把戲”,秉持開放合作、理性包容的心態,才能更好應對疫情衝(chong) 擊等共同挑戰、實現共同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