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打造“雲上”公眾科學日 全麵展示重大科創成果
中新網北京5月19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中科院)5月19日發布消息說,2022年中科院第十八屆公眾(zhong) 科學日活動即將於(yu) 本周末的5月21日至22日線上開啟,這場“雲(yun) 上科學日”將以“愛科學,向未來”為(wei) 主題,在該院全國百餘(yu) 個(ge) 院屬單位同步推出。
中科院介紹,本屆公眾(zhong) 科學日倡導堅持“科學不失約”,將通過線上活動的方式向社會(hui) 公眾(zhong) 全麵展示中科院近年來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展現科學研究在國家重大戰略中的關(guan) 鍵作用,弘揚科學精神,營造科學氛圍,厚植科學文化,激發公眾(zhong) 尤其是青少年對科學的關(guan) 注和興(xing) 趣。
為(wei) 積極配合防疫政策,中科院今年公眾(zhong) 科學日著力打造“雲(yun) 上科學日”(open.kepu.cn),包括“雲(yun) 遊中科院”“大咖講科學”“科普閱讀會(hui) ”“科學影音廳”等多種形式的線上活動,多視角、多渠道“玩轉科學”,為(wei) 公眾(zhong) 帶來更多的科學思考和樂(le) 趣。中科院所屬天文台站、植物園、博物館、野外台站、重點實驗室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線上同步開放。
其中,中科院地質與(yu) 地球物理研究所將開放“嫦娥五號”月壤樣品分析實驗室,展示神秘月壤樣品和隕石;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將展示“羲和激光裝置”“神光高功率激光裝置”等大科學裝置;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將帶領公眾(zhong) 探秘上海光源和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將圍繞“雙碳”戰略行動,展示潔淨能源的“黑科技”;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將開放生物多樣性體(ti) 驗園。
與(yu) 此同時,中科院包括院士在內(nei) 的一批一線科學家將圍繞公眾(zhong) 關(guan) 心的天文地理、航天探索、人工智能、新能源、生命科學、自然生態等領域內(nei) 容,通過講座、報告、公開課等形式,為(wei) 公眾(zhong) 釋疑解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將開展“走進科技”係列科普報告,邀請包信和、田誌剛、封東(dong) 來等中科大的8位院士講述前沿科技;“格致論道”講壇將邀請中科院地理科學與(yu) 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閔慶文、網絡知名科普人士等開展以“未知的驚奇”為(wei) 主題的科學文化演講。
中科院所屬各個(ge) 研究院所還將結合自身研究特色,組織開展各類科普活動:武漢植物園聯合中-非聯合研究中心將展示中非生物多樣性成果展,並通過中非直播連線讓公眾(zhong) 了解科研人員的駐非工作場景,感受不一樣的肯尼亞(ya) 植物園;中國科普博覽聯合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將開展“今夜我們(men) 關(guan) 心科學”主題連麥直播,邀請王貽芳院士、劉中民院士與(yu) 青年科學家徐穎以及科普達人暢談科學;科學出版社5月18日至25日開展“百種科學好書(shu) 免費閱讀活動”,精選100種“科學好書(shu) ”,通過科學文庫平台供讀者免費在線閱讀。此外,中科院還將同步上線百餘(yu) 個(ge) 科普視頻,展現前沿科技和身邊科學背後的科學原理。中科院官方科普公眾(zhong) 號“科學大院”將成體(ti) 係發布活動預告和參觀攻略,全方位拓寬公眾(zhong) 科學日的參與(yu) 渠道。
據了解,公眾(zhong) 科學日是中科院舉(ju) 辦的一項年度大型公益性科普活動,自2004年起,每年5月,各個(ge) 科研院所都如約麵向社會(hui) 公眾(zhong) 開放,已發展成為(wei) 中科院的品牌科普活動。2022年的第十八屆公眾(zhong) 科學日由中科院科學傳(chuan) 播局組織實施,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提供全麵支持。(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