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規模超8.2萬億 監管多措並舉支持企業抗疫
年內(nei) 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規模超8.2萬(wan) 億(yi) 元 監管多措並舉(ju) 支持企業(ye) 抗疫
本報記者 吳曉璐
5月20日,為(wei) 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的決(jue) 策部署,證監會(hui) 發布《關(guan) 於(yu) 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功能 支持受疫情影響嚴(yan) 重地區和行業(ye) 加快恢複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針對受疫情影響嚴(yan) 重地區和行業(ye) ,提出23項政策舉(ju) 措。這些措施前期經過充分調查研究,落地快,操作性強,提高了市場主體(ti) 獲得感。
“當前,疫情反複為(wei) 企業(ye) 經營增添了難處,中央正全力助企紓困,而金融對實體(ti) 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23項舉(ju) 措的落地,體(ti) 現了特殊時期金融監管部門積極幫助企業(ye) 發展,減輕企業(ye) 負擔,助力企業(ye) 更好地獲得直接融資的願望。”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提高服務質效
加大直接融資支持力度
擴大直接融資,是支持受疫情影響嚴(yan) 重地區和行業(ye) 渡過難關(guan) 、恢複發展的重要手段。記者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今年以來,截至5月22日,A股市場上市融資和再融資金額達6402.57億(yi) 元,同比增長13.64%,滬深交易所債(zhai) 券融資規模達75961.38億(yi) 元,同比增長12.16%,其中,7隻疫情防控債(zhai) 合計融資25.08億(yi) 元。綜合來看,年內(nei) 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規模超8.2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約12%。
根據《通知》,在首發上市方麵,如企業(ye) 確因疫情導致2022年業(ye) 績下滑,若能說明企業(ye) 仍符合所申報板塊定位要求及發行上市條件,持續盈利能力或持續經營能力未受到重大不利影響,則審核注冊(ce) 工作正常推進;對於(yu) 再融資、北交所上市、全國股轉係統掛牌、公司債(zhai) 券和資產(chan) 證券化產(chan) 品發行等業(ye) 務,實施專(zhuan) 人對接、即報即審、審過即發;在並購重組方麵,定向放寬並購重組“小額快速”審核機製適用條件,放寬配套募集資金用於(yu) 補流償(chang) 債(zhai) 的比例限製。
此外,對並購重組財務資料有效期、批文有效期進行延期安排,對發行人的反饋意見、審核問詢回複時限和告知函回複時限等進行延期、展期安排。
“在疫情影響下,企業(ye) 正常經營受到影響,資金流或受到衝(chong) 擊,所以提供融資支持十分重要。”某中小券商投行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述舉(ju) 措從(cong) 優(you) 化審核程序、放寬期限等方麵做出具體(ti) 安排,便利企業(ye) 直接融資。
“監管允許財務資料有效期延長,有效解決(jue) 了企業(ye) 的實際問題。疫情期間,財務數據更新確實存在較大困難。”某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此外,再融資業(ye) 務等實施專(zhuan) 人對接、即報即審、審過即發,對企業(ye) 也有較大幫助。
“23項舉(ju) 措很大程度上意在為(wei) 企業(ye) 融資提供高質量服務,盡可能減少疫情對企業(ye) 的影響,將損失降到最低。”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鄭誌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符合條件的擬上市公司IPO申請正常推進,為(wei) 再融資、北交所上市、新三板掛牌等提供“綠色通道”服務,提升直接融資效率,可以緩解企業(ye) 的燃眉之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些便利措施並不意味著降低直接融資門檻,而是在企業(ye) 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在審核程序上提供便捷高效服務。
“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需要上市公司、投資者等市場各方有穩定的預期,而上述舉(ju) 措的落地,有助於(yu) 穩定市場預期,從(cong) 而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鄭誌剛如是說。
特殊時期特事特辦
體(ti) 現監管彈性和溫度
在監管工作方麵,允許地方證監局采取非現場方式進行IPO輔導驗收;2022年上市的企業(ye) ,當年因受疫情影響業(ye) 績大幅下滑的,對發行人和相關(guan) 保薦機構給予適當監管包容。
上述中小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從(cong) 監管角度來看,在特殊時期特事特辦體(ti) 現了監管的彈性和溫度。
此外,為(wei) 了降低疫情對機構經營的影響,新設證券基金機構可以通過線上視頻方式開展現場檢查,後續補充核查,並支持公司在符合開業(ye) 條件後盡快取得業(ye) 務許可證;允許證券基金期貨經營機構推遲報送相關(guan) 報表、實行許可備案電子化等。
“在保持有效監管的前提下,允許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推遲報送相關(guan) 報表。通過實施彈性政策,充分體(ti) 現了監管溫度,有利於(yu) 行業(ye) 機構在壓實疫情防控責任的同時,實現正常穩健運營。”上述中小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為(wei) 了提高證券公司參與(yu) 化解民營企業(ye) 特別是上市民營企業(ye) 流動性風險的積極性,對於(yu) 相關(guan) 證券公司,在風控指標計算、私募基金子公司設立和產(chan) 品備案、分類評級等方麵給予監管支持。
此外,三大證券交易所、中國結算、各期貨交易所等證監係統單位,對上市公司、交易所會(hui) 員、期貨經營機構等相關(guan) 費用進行減免。
提高中介機構
服務效率和效果
為(wei) 了引導行業(ye) 機構發揮作用,助力抗疫和複工複產(chan) ,監管部門亦出台激勵政策。如鼓勵證券公司積極發揮融資中介職能,支持受疫情影響嚴(yan) 重地區和行業(ye) 開展股權融資和債(zhai) 券融資;引導證券公司對股權質押、融資融券業(ye) 務進行“柔性”處理,緩解融資主體(ti) 流動性困難。
“鼓勵證券公司發揮融資中介職能,有利於(yu) 受疫情影響企業(ye) 更快獲得融資。”上述中小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建議後續進一步細化、明確券商執業(ye) 安排,進一步提高中介機構服務效率和效果。
“上述措施中,重點強調了幫助受疫情影響的發行人直接融資,這是對券商、律師事務所、會(hui) 計師事務所提出的明確要求,相關(guan) 中介金融機構應該展現出更強的責任擔當。”陳靂表示。
此外,《通知》鼓勵、支持公募基金自購,引導更多社會(hui) 資金流向抗疫相關(guan) 企業(ye) ;鼓勵證券公司設立私募資產(chan) 管理產(chan) 品,對接相關(guan) 企業(ye) 融資需求,降低融資成本。
陳靂認為(wei) ,對於(yu) 公募基金而言,重點還是要樹立中長期價(jia) 值投資理念,對企業(ye) 的短期突發情況要有客觀認識。同時,對於(yu) 相關(guan) 中介機構,除發揮促進融資作用外,還要提升自身素質,積極幫助企業(ye) 脫困,協助企業(ye) 解決(jue) 相關(guan) 金融問題。(證券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