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科技報國,鑄造國之重器

發布時間:2022-05-23 14:34: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科技報國,鑄造國之重器(奮鬥者正青春)

  突破電控核心技術壟斷,讓高端液壓技術落地中國……近年來,濰柴一次次勇攀科技高峰,收獲累累碩果。這背後,離不開濰柴青年科技創新團隊的努力奮鬥。

  追求極致,隻為(wei) 造出“世界上最好的發動機”

  2005年,中國第一台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藍擎”發動機在濰柴誕生。

  誕生僅(jin) 是第一步。為(wei) 了讓發動機能夠在不同的環境下自動調整性能,濰柴青年科技創新團隊成立平均年齡不足30歲的“三高”試驗隊,在行業(ye) 內(nei) 率先開展“三高”試驗,即在高溫、高原和高寒區域的極端環境下進行發動機各項性能測試。

  夏天的新疆吐魯番,最高氣溫達50攝氏度。為(wei) 了獲取在極限高溫環境下的發動機試驗數據,“三高”試驗隊在這裏做試驗,一待就是一個(ge) 多月。

  冬天的黑龍江黑河,氣溫常常在零下30攝氏度以下。淩晨四五點鍾是檢驗發動機低溫性能的最佳時間,幾個(ge) 小時下來,“三高”試驗隊每個(ge) 人的手指都凍得像胡蘿卜,又紅又腫,但大家仍為(wei) 采集到的數據而雀躍。

  為(wei) 獲取更精準的數據,他們(men) 主動將發動機高原試驗從(cong) 海拔4100米提高到5200米,一次次打破紀錄,挑戰極限。

  多年來,公司有1000多名青年科研人員參與(yu) 其中,累計開展2100多天的特殊環境試驗,行駛裏程達200多萬(wan) 公裏。“大家甘於(yu) 吃苦、勇於(yu) 拚搏,追求極致,一次次在極端環境中采數據、做試驗,隻為(wei) 造出‘世界上最好的發動機’。”“三高”試驗隊隊長呂文芝說。

  幾十萬(wan) 組科學數據,記錄著隊員們(men) 的奉獻與(yu) 付出。“三高”試驗開展以來,先後完成260個(ge) 發動機品種、幾十萬(wan) 組數據的采集整理和標定工作,申報各項技術專(zhuan) 利90多項,建成了發動機運行數據庫,為(wei) 中國內(nei) 燃機行業(ye) 打破國際壟斷作出了重要貢獻。

  勇攀高峰,科技創新的步伐永不停歇

  不久前,濰柴召開2021年度科技激勵表彰大會(hui) ,高熱效率柴油機研發隊摘得技術發明獎特等獎。

  熱效率水平是柴油機技術綜合實力的標誌。2017年,濰柴向50%熱效率發起挑戰,濰柴青年科技創新團隊立下“軍(jun) 令狀”,成立高熱效率柴油機研發隊,竇站成是團隊核心成員之一。

  從(cong) 天津大學博士畢業(ye) 後,竇站成入職濰柴,成為(wei) “三高”試驗隊的一員。2019年,他加入高熱效率柴油機研發隊。

  “研發隊由120餘(yu) 名高精尖人才組成,平均年齡32歲。”竇站成說,他們(men) 以每個(ge) 0.1%的累加艱難推進,經過反複設計、可行性分析和仿真試驗,最終取得曆史性突破。2020年9月16日,團隊研發的全球首款50%熱效率商業(ye) 化柴油機亮相,經國內(nei) 外權威機構檢測認證,其熱效率達到50.23%,樹立了世界柴油機熱效率新標杆。

  創新的步伐沒有停歇。2021年,濰柴正式發布14個(ge) 急需攻關(guan) 的科研項目,年內(nei) 柴油機本體(ti) 熱效率突破51%便在其列。不到一個(ge) 月的時間裏,竇站成與(yu) 隊員修改了200多個(ge) 設計方案,一天之內(nei) 開展3輪仿真計算,為(wei) 了推進開發進度,他們(men) 還大膽設定了全新的物理邊界。

  今年1月,團隊再次刷新紀錄,將全球柴油機本體(ti) 熱效率首次提高至51.09%。“這一結果,奠定了中國柴油機技術的世界領先地位。”竇站成說。

  科技報國,將青春獻給摯愛的事業(ye)

  2008年,濰柴青年科技創新團隊電控技術隊受命自主研發電控係統,剛剛博士畢業(ye) 的趙中煜參與(yu) 其中,帶隊攻克核心技術。趙中煜與(yu) 隊員們(men) 從(cong) 零起步,逐步摸索電控開發方法和工具流程。2012年,中國首款高壓共軌電控係統批量上市,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可趙中煜卻因病倒在崗位上,不幸去世。

  為(wei) 推動高端液壓係統在中國落地,林德液壓隊帶頭人楊國璽拚盡全力,帶領成員上工地、下礦井。2019年,楊國璽突然開始持續發燒,為(wei) 了項目進展,他一拖再拖,最後因病情惡化不幸去世,年僅(jin) 32歲。在“三高”試驗中,隊員們(men) 常常連夜跟車采集數據,經受地震、冰雹、強沙塵暴等嚴(yan) 酷考驗。2011年10月14日,“三高”試驗隊隊員豐(feng) 東(dong) 旭、於(yu) 超、趙蒙生,在發動機高原試驗途中,把生命永遠留在了青藏高原。

  “濰柴青年科技創新團隊是我們(men) 的一麵旗幟。他們(men) 身上集中體(ti) 現了新一代青年科技工作者報效國家、奉獻事業(ye) 的家國情懷,我們(men) 為(wei) 擁有這樣一支英雄團隊而感到無比驕傲。”山東(dong) 重工集團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濰柴集團董事長譚旭光說。

  侯琳良 李 蕊

  侯琳良 李 蕊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