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年內百餘城市出台穩樓市新政 支持多孩家庭購房或成調控新趨勢

發布時間:2022-05-24 11:16:00來源: 中國經濟網

  本報記者 吳奕萱

  見習(xi) 記者 鄔霽霞

  近期,房地產(chan) 行業(ye) 暖風頻吹。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138個(ge) 城市發布了穩樓市政策,包括降首付、公積金貸款額度提升、給予購房補貼、取消限購等。其中,支持多孩家庭購房需求成為(wei) 各地優(you) 化樓市調控政策的重要方向之一。

  各類調控政策頻出

  受多重因素影響,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國內(nei) 樓市整體(ti) 趨冷。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4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麵積39768萬(wan) 平方米,同比下降20.9%;商品房銷售額37789億(yi) 元,同比下降29.5%,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32.2%。

  在此背景下,從(cong) 中央到地方,各類調控政策不斷出台。5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ye) 拆借中心公布新一期貸款市場報價(jia) 利率(LPR),其中5年期以上LPR下調15個(ge) 基點至4.45%,這是自LPR改革以來創下的單次最大降幅。

  5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hui) 發布通知,調整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對於(yu) 貸款購買(mai) 普通自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業(ye) 性個(ge) 人住房貸款利率下限調整為(wei) 不低於(yu) 相應期限貸款市場報價(jia) 利率(LPR)減20個(ge) 基點。

  與(yu) 此同時,多地紛紛放寬樓市調控政策。如濟南、天津、南京等地明確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銀川、泰安、阜陽等地明確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或公積金貸款首付比例;周口、淄博、鎮江等地則相繼出台政策,給予購房補貼或契稅補助等。

  中國房地產(chan) 數據研究院院長陳晟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整體(ti) 來看,在‘房住不炒’前提下,近期出台的樓市調控政策以剛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為(wei) 兩(liang) 個(ge) 重要著力點,提振住房消費。各地‘因城施策’做出合理的政策調整,以達到穩樓市的目的。”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錢向勁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以來特別是進入5月份,各地樓市調控政策頻出,且內(nei) 容更加豐(feng) 富,政策力度加大,逐步觸及限貸、限購等調控政策。不排除後續有更大力度的樓市支持政策。”

  關(guan) 注多孩家庭住房需求

  記者梳理各地樓市調控政策發現,麵向特定群體(ti) 尤其是多孩家庭推出的購房支持政策越來越多。自4月下旬以來,已有包括武漢、瀘州、杭州、東(dong) 莞等在內(nei) 的多個(ge) 城市在發布的樓市調控政策中特別提及多孩家庭住房需求。

  其中,武漢、東(dong) 莞、沈陽、南京、無錫等城市在相關(guan) 調控政策中提到“二孩或三孩家庭,允許新增購買(mai) 一套住房”。揚州明確生育二孩及以上家庭購房,可不適用現行限購政策;杭州則將該門檻提高到三孩。

  除了優(you) 化限購政策外,多地麵向多孩家庭推出了購房補貼。如瀘州在政策中提及,按國家生育政策已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在中心城區建設用地範圍內(nei) 購買(mai) 首套或二套新建商品住房的,按購房款總額的2%給予一次性購房補助。

  此外,還有多個(ge) 城市明確提及,對多孩家庭的貸款額度可在最高貸款限額基礎上上浮。例如,雲(yun) 南省楚雄市5月19日發布文件,明確提高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單職工和雙職工分別調整為(wei) 35萬(wan) 元和60萬(wan) 元,高層次人才、二孩和三孩家庭分別再上浮50%、10%和20%。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將有效滿足購房群體(ti) 尤其是二孩及以上家庭的合理住房需求,緩解多孩家庭住房難、住房緊的壓力,同時提升市場交易活躍度,對於(yu) 推進人口生育政策也有一定助力。

  那麽(me) ,是否還會(hui) 有其他城市跟進出台針對多孩家庭的購房政策呢?陳晟認為(wei) ,“支持多孩家庭購房相關(guan) 政策響應了近年來鼓勵生育的政策導向。在房地產(chan) 政策上對多孩家庭進行相應的傾(qing) 斜和鼓勵,或會(hui) 成為(wei) 樓市調控新趨勢。預計相關(guan) 政策會(hui) 不斷完善深化,此後還可能會(hui) 有其他城市跟進出台類似政策。”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yan) 躍進表示,越來越多的城市在購房政策上綜合考慮生育和撫養(yang) 等方麵的因素,這正成為(wei) 樓市調控優(you) 化的方向之一。(證券日報)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