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打細算用 涓涓水長流
多地推進城市節水——
精打細算用 涓涓水長流(深閱讀·推進城市綠色發展)
城市是人類生產(chan) 、生活的重要空間載體(ti) ,水是支撐城市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資源。減少地下水開采,規範用水計劃;建設地埋式淨水廠,加強再生水循環利用;打造節水型小區,提高居民節水意識……多地大力推進城市節水,積極提高用水效率,轉變用水理念,促進城市綠色發展。
完善機製,規範城市供水用水
來到山東(dong) 省濟南市趵突泉,泉池西岸,觀瀾亭前,清澈的泉水咕咚咕咚地冒出。一旁,偶有錦鯉遊過。然而多年前,趵突泉曾多次出現階段性停噴。
濟南是典型的資源性缺水城市,全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jin) 283立方米,不及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7。“隻有地下水充沛,才能‘頂高’泉水,實現泉群噴湧。”濟南市城鄉(xiang) 水務局水資源處處長李政先說,過去,隨著用水量加大、地下水開采過多,導致地下水位偏低,加上幹旱影響,趵突泉一度停噴926天。
說話間,李政先的手機收到一條短信:趵突泉地下水位28.71米,去年同期27.75米。“瞧,即便在旱季,水位也挺高。”李政先說,近年來趵突泉持續噴湧,離不開濟南在節約集約用水方麵的舉(ju) 措。多年來,濟南持續實施水源地建設、引黃供水、水係連通等工程,有力保障城市供水,大幅減少地下水開采,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供應量之比已變為(wei) 8∶2。
“過去,在城區公共供水管網覆蓋不到的地方,單位和居民隻能靠自備井,供水安全得不到保障,也不利於(yu) 節水。”濟南市水政監察支隊副支隊長房建華說,如今,多項供水工程為(wei) 自備井用戶接上了自來水,在此前提下,濟南全麵實施城區自備井封停工作。自2019年以來,城區累計封停300餘(yu) 眼自備井,每年可減少地下水開采量1200萬(wan) 立方米。
濟南還建立城市節水目標責任製,將年度用水總量、用水效率控製目標分解下達至各區縣,並納入經濟社會(hui) 發展綜合考核和水資源管理製度考核。“責任細化後,我們(men) 進一步規範用水計劃,明確各單位用水定額,年用水量1萬(wan) 立方米以上用水戶全部納入水資源在線監控體(ti) 係。”濟南市城鄉(xiang) 水務局節水辦主任張秀娟說。
如今,甘泉競相噴湧。今年,濟南將繼續建設30處市民泉水直飲工程,可再讓10餘(yu) 萬(wan) 居民喝上甘甜的泉水。
配套升級,促水資源循環再利用
花朵隨風搖曳,小溪清澈流淌;亭台樓閣移步換景,花叢(cong) 水榭錯落有致……在廣東(dong) 省廣州市白雲(yun) 區的一處園林公園中,遊客正在參觀遊覽。而在公園地下的17米深處,石井淨水廠正24小時不停運轉,每日可處理30萬(wan) 噸汙水。
“地下建廠,地上建園”。地埋式生態汙水處理廠把設施全部轉移到地下,“全封閉式”完成汙水處理全過程;地麵上,人工濕地和綠化景觀不僅(jin) 能夠收集淨化雨水、改善周邊空氣濕度、緩解城市熱島效應,還與(yu) 周邊環境融為(wei) 一體(ti) ,形成具有美感的園林景觀。
在廣州南部,瀝滘淨水廠與(yu) 廣州海珠濕地相連。據廣州市水務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瀝滘淨水廠三期采用先進工藝,強化汙水處理效果。
據介紹,廣州已累計建成地埋式(半地埋式)汙水處理廠14座,總處理規模達到204萬(wan) 噸/日,比同類工藝、同等規模常規地麵汙水處理廠節約用地麵積30%至50%。
在地埋式淨水廠裏,還配套了較完備的再生水循環利用係統。“再生水和經過植被收集淨化後的雨水,可以循環用於(yu) 河湧水域的生態補水以及綠化、清潔用水等。”廣州市水務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姚漢鍾介紹,目前廣州城區的主要河湧每日都可以從(cong) 沿線淨水廠中得到充足的補水。據統計,2021年廣州市中心城區各淨水廠全年中水回用量約5.9億(yi) 噸,再生水回用率39%,對消除黑臭水體(ti) 發揮了重要作用。
廣泛倡導,共享綠色生活
擰開開關(guan) ,水精準落到綠植上……河北省石家莊市橋西區倉(cang) 北社區發源小區綠化帶一旁,保潔員譚同軍(jun) 正在給草地澆水。“我們(men) 用的是滴灌技術,水是處理過的中水。”譚同軍(jun) 一邊幹活一邊介紹。
發源小區建設之初便規劃設計了中水管道和中水處理站。每棟居民樓前還設置了雨水收納井。“居民的廚房用水和雨水經中水處理站處理後,不僅(jin) 能為(wei) 小區內(nei) 的綠植澆水,還能用於(yu) 小區公共區域的保潔。”譚同軍(jun) 說。
發源小區物業(ye) 工程部經理陳雲(yun) 飛介紹,居民的廚房用水和雨水先經專(zhuan) 用管道,統一匯流到蓄水池中。然後,再流向一級池,待池中的生物發酵劑初步過濾後,水便進入二級池,池中的活性炭可吸收沉澱物,讓黑水變清。
“目前小區平均每天可收集、過濾中水60餘(yu) 噸。”陳雲(yun) 飛說,2018年,他們(men) 還為(wei) 小區購置了滴灌管,提高中水的利用率。
“不光有節水科技助力,我們(men) 小區不少居民還是節水達人呢!”65歲的居民劉安平說,近年來,小區居民的節水意識越來越強。
倉(cang) 北社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鄭莉介紹,社區在通過懸掛橫幅、張貼海報等形式進行節水宣傳(chuan) 外,還定期舉(ju) 辦主題講座、發放知識宣傳(chuan) 冊(ce) 等,“節水是一項持續性工作。我們(men) 希望通過建設節水設施、營造節水氛圍,帶動小區所有居民共同打造節水小區。”
截至目前,石家莊共有節水型居民小區51個(ge) ,節水型單位192家,節水型企業(ye) 65家。“我們(men) 把節水工作作為(wei) 長期任務,努力使供水、節水、中水回用等各項工作再上新台階,讓廣大市民共享節水型城市的建設成果,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石家莊市城管局城市供水用水科科長尚守軍(jun) 說。
本期統籌:郭 玥
本報記者 李 蕊 洪秋婷 邵玉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