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軟件業加快創新強韌性 國產軟件從“能用”到“好用”

發布時間:2022-05-25 14:33:00來源: 人民日報

  2012年至2021年產(chan) 業(ye) 收入從(cong) 約2.5萬(wan) 億(yi) 元增長至約9.5萬(wan) 億(yi) 元

  十年間,軟件業(ye) 加快創新強韌性(產(chan) 經觀察·這十年,實體(ti) 經濟更壯實⑤)

  今天,我們(men) 的生產(chan) 生活方式正經曆這樣的改變:

  在需求端,手機一鍵下單購物,掃二維碼查詢信息,打開在線辦公APP開遠程會(hui) 議……數字應用讓生活更便捷。

  在供給側(ce) ,計算機輔助設計有力提升建築建造效率,數字工廠仿真助力縮短研發周期,生產(chan) 控製係統實現能源綜合管控……新一代信息技術成為(wei) 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關(guan) 鍵支撐。

  軟件業(ye) 正在便利我們(men) 的生產(chan) 生活,推動數字經濟蓬勃發展。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創新發展、新舊動能轉換,是我們(men) 能否過坎的關(guan) 鍵”“把推動信息化和工業(ye) 化深度融合落實到具體(ti) 行業(ye) 、具體(ti) 產(chan) 業(ye) 、具體(ti) 產(chan) 品上”。

  10年來,中國軟件業(ye) 發生了怎樣的轉變?邁向高質量發展,還存在哪些機遇和挑戰?記者進行了采訪。

  十年奮進,量增質升

  十年間,軟件業(ye) 業(ye) 務收入年均增長16.1%,主要產(chan) 品差距顯著縮小

  信號閃爍、機器轟鳴,走進中鐵裝備智能化工廠,鉚焊、噴砂、塗裝,每道流程有條不紊。自動化生產(chan) 何以實現?

  步入智慧裝備一體(ti) 化信息管控平台,謎團揭開:偌大的顯示屏上,生產(chan) 情況、設備運行、訂單交付等數據實時跳動,關(guan) 鍵流程圖一覽無餘(yu) 。顯示屏後連接著數排服務器,其中內(nei) 置的各類生產(chan) 控製和管理軟件,正是驅動整座智能化工廠的“中樞神經”。

  “基於(yu) 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數據,我們(men) 為(wei) 其量身定製的ERP(企業(ye) 資源計劃)、MES(製造執行係統)軟件,實現了數據全流程實時采集和人機協同控製,產(chan) 品交付周期縮短近10%,綜合成本降低約5%。”浪潮通用軟件智能製造產(chan) 品總經理徐同明說。

  大型製造企業(ye) 牽手國產(chan) 工業(ye) 軟件,10年前較為(wei) 鮮見。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王興(xing) 山回憶,受限於(yu) 技術等因素,彼時國產(chan) 管理軟件多支撐內(nei) 部業(ye) 務運轉,對外部供應商的管理和協同能力偏弱,市場占有率較低。“10年來,企業(ye) 持續攻堅關(guan) 鍵技術,並在不同需求場景中不斷迭代,如今已進入高端市場。”王興(xing) 山介紹,目前,在97家央企中,有68家引入浪潮雲(yun) ERP軟件,推動自身數字化轉型。

  10年來,實現追趕超越的不隻是工業(ye) 軟件,更有基礎軟件。

  前不久,國家電網完成了對其電力核心智能調度係統的操作係統遷移改造。“電力行業(ye) 早期多使用國外操作係統,采購和服務成本都比較高。”歐拉開源社區品牌委員會(hui) 主席梁冰介紹,2019年國家電網開始向華為(wei) 鯤鵬服務器平台遷移,操作係統選用麒麟信安歐拉版,逐步實現核心調度係統軟件的安全更替。

  國產(chan) 化替代背後是華為(wei) 的“十年磨一劍”。“2010年前後,華為(wei) 決(jue) 定研發自己的操作係統,以更好支撐高端服務器業(ye) 務拓展。”梁冰說,10年來,組團隊、攻技術、建生態,跑出了加速度。目前,歐拉操作係統已覆蓋金融、能源、電信等多個(ge) 場景,去年商用數量超102萬(wan) 套。

  “10年來,我國軟件產(chan) 業(ye) 實現規模質量效益全麵提升,驅動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中國軟件工業(ye) 協會(hui) 秘書(shu) 長呂衛鋒說。

  質量效益穩步增長。軟件業(ye) 業(ye) 務收入從(cong) 2012年的約2.5萬(wan) 億(yi) 元增長至2021年的約9.5萬(wan) 億(yi) 元,年均增長率達16.1%,位居國民經濟各行業(ye) 前列;軟件業(ye) 業(ye) 務收入和利潤占信息產(chan) 業(ye) 比重分別提升14和13個(ge) 百分點。

  創新能力顯著提升。軟件業(ye) 從(cong) 業(ye) 人數由2013年的470萬(wan) 人增長至2021年的809萬(wan) 人,全員勞動生產(chan) 率提升八成以上。龍頭企業(ye) 創新驅動勢頭強勁。

  自主可控成效明顯。國產(chan) 操作係統、數據庫、辦公軟件等基礎軟件成熟度與(yu) 國際主流產(chan) 品差距顯著縮小,加速從(cong) “可用”向“好用”邁進,鴻蒙移動操作係統已累計裝機超過2.4億(yi) 台,WPS辦公軟件產(chan) 品覆蓋22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國產(chan) 三維CAD(計算機輔助設計)產(chan) 品性能已接近國際中等水平;國產(chan) 經營管理類工業(ye) 軟件市場占有率達70%。

  十年蛻變,由用到做

  政策紅利不斷釋放,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協同研發

  “10年前,產(chan) 業(ye) 關(guan) 注的是怎麽(me) ‘用’軟件。彼時,各行業(ye) 信息化應用需求旺盛迫切,軟件市場全麵開放合作,促使軟件產(chan) 業(ye) 高速增長的同時,產(chan) 業(ye) 利潤率低、核心軟件被國外把控等隱患也逐步顯現。”在呂衛鋒看來,這10年,產(chan) 業(ye) 關(guan) 注點逐漸轉向如何“做”軟件,不斷推動軟件產(chan) 業(ye) 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從(cong) 產(chan) 業(ye) 鏈中低端邁向中高端。

  既保持合理增速助力產(chan) 業(ye) 穩步壯大,又在產(chan) 業(ye) 鏈自主可控道路上步穩蹄疾,這10年,軟件產(chan) 業(ye) 的韌性從(cong) 何而來?

  ——政策紅利不斷釋放,新型舉(ju) 國體(ti) 製加快構建,激活聚力攻關(guan) 的衝(chong) 勁。

  武漢光穀,一座占地麵積約10萬(wan) 平方米的建築群拔地而起。依托於(yu) BIM(建築信息模型)軟件,東(dong) 湖實驗室項目有效控製了現場拆改,規避了90%以上的預算外變更。相比同體(ti) 量建築,工期縮短6個(ge) 月。

  “最難能可貴的是,項目全麵應用了國產(chan) BIM軟件。”中信工程設計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金誌宏介紹,當前,BIM軟件已廣泛應用於(yu) 建築業(ye) ,與(yu) 國外軟件進行對比驗證,性能已接近國外軟件水平的70%左右。

  2019年9月,中信工程、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聯合國內(nei) 20多家產(chan) 學研用優(you) 勢單位,中標工信部BIM“卡脖子”重大專(zhuan) 項。曾經的競爭(zheng) 對手,變為(wei) 聯手攻關(guan) 的合作夥(huo) 伴,全力實現BIM軟件圖形引擎和基礎算法全部國產(chan) 化,僅(jin) 兩(liang) 年時間,60項BIM軟件研發攻關(guan) 完成,實現了自主可控BIM技術從(cong) 0到1的突破。

  這10年,軟件業(ye) 迎來發展“黃金期”。2019年,國家軟件發展戰略發布實施,軟件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2020年,《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chan) 業(ye) 和軟件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政策》發布,提出要聚焦基礎軟件、工業(ye) 軟件等的關(guan) 鍵核心技術研發,不斷探索構建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條件下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新型舉(ju) 國體(ti) 製。達夢數據庫實現在電網、金融等多領域紮根,中望龍騰、浙江中控等工業(ye) 軟件先後在科創板上市……集中優(you) 勢力量推動一個(ge) 個(ge) 核心軟件相繼取得突破、獲得市場青睞。

  ——自主可控意識增強,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協同研發,凝聚深化應用的拚勁。

  累計服務9億(yi) 中國人,全球服務超400萬(wan) 企業(ye) 客戶,阿裏雲(yun) 取得亮眼成績的背後,自研的飛天操作係統成為(wei) 最大底氣。

  阿裏雲(yun) 智能基礎產(chan) 品事業(ye) 部負責人蔣江偉(wei) 回憶,受益於(yu) 國內(nei) 市場增長紅利,電商平台麵臨(lin) 大數據高吞吐的新挑戰。10年技術“長征”,讓我們(men) 不僅(jin) 實現了操作係統的自主可控,還成功實現了技術輸出,成為(wei) 新增長點。

  “成熟的軟件是用出來的。”深耕行業(ye) 多年,王興(xing) 山明顯感受到,近年來製造業(ye) 企業(ye) 與(yu) 國內(nei) 廠商合作的意願不斷增強。“一些企業(ye) 不僅(jin) 是在選擇產(chan) 品,更是在尋求戰略夥(huo) 伴,盡管在某些環節國產(chan) 軟件還有待提升,但往往會(hui) 通過協同攻關(guan) ,共同打造好用的成熟軟件。”王興(xing) 山說。

  這10年,軟件產(chan) 業(ye) 堅持應用牽引、整機帶動、生態培育,響應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推動關(guan) 鍵技術創新、適配兼容與(yu) 應用推廣,已實現國產(chan) 軟件在金融、能源、電信、製造業(ye) 等重點應用場景的深入應用和創新迭代。

  ——發展環境越來越好,技術創新的動力更足,積蓄紮根產(chan) 業(ye) 的闖勁。

  “國產(chan) 軟件崛起得益於(yu) 近年來對正版軟件的持續推動。”中望龍騰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劉玉峰解釋,以CAD軟件為(wei) 例,嚴(yan) 厲打擊盜版,倒逼國內(nei) 製造企業(ye) 逐漸產(chan) 生正版化需求,這為(wei) 更具性價(jia) 比優(you) 勢的國產(chan) 軟件創造了條件。“正是有了在中低端工業(ye) 場景持續打磨迭代的基礎,才讓國產(chan) 軟件在高端市場具備競爭(zheng) 力。”

  保護知識產(chan) 權就是保護創新。這10年,我國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數量由2012年的13.92萬(wan) 件增加到2021年的228萬(wan) 件。關(guan) 鍵核心技術領域專(zhuan) 利儲(chu) 備不斷增強,有力支撐軟件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

  新征程上,全新機遇

  加快推廣應用,擁抱開源生態,釋放更大潛力

  十年征程,十年跋涉,萬(wan) 物互聯為(wei) 軟件產(chan) 業(ye) 壯大帶來新空間。

  “我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工業(ye) 體(ti) 係,處於(yu) 不同發展階段的工業(ye) 企業(ye) 數量眾(zhong) 多,且數字化轉型需求強烈,這就為(wei) 國產(chan) 軟件優(you) 化迭代創造了豐(feng) 富的應用場景。”呂衛鋒說。截至去年底,全國工業(ye) 企業(ye) 關(guan) 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55.3%和74.7%,比2012年分別提高30.7個(ge) 和25.9個(ge) 百分點。隨著軟件加速向垂直行業(ye) 滲透,在加快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的同時,也將為(wei) 軟件產(chan) 業(ye) 提供更大的市場空間。

  邁向高質量發展,中國軟件業(ye) 怎麽(me) 幹?

  加快推廣應用,讓更多國產(chan) 軟件從(cong) “能用”到“好用”。

  “軟件業(ye) 先發優(you) 勢明顯,國外軟件在全球推廣較早,獲得了更多的應用場景和客戶資源。”劉玉峰表示,國產(chan) 軟件提升品質,既要求軟件廠商不斷研發兼容技術,提升產(chan) 品品質,也需要政策支持,引導更多企業(ye) 優(you) 先使用國產(chan) 軟件,加速軟件迭代成熟。

  從(cong) “能用”到“好用”,關(guan) 鍵靠多用。金誌宏坦言,國產(chan) 軟件實現從(cong) 0到1的技術突破後,在推廣應用中還存在不被信任、不被看好的情況,建議加大對國產(chan) 軟件的推廣力度,以大規模商業(ye) 化應用助力核心技術從(cong) “跟跑”到“趕超”。

  加大投入力度,持續提升國產(chan) 軟件自主創新能力。

  劉玉峰分析,國產(chan) 軟件效仿複製居多,創新突破較少。其背後主因是研發投入遠低於(yu) 國外企業(ye) ,技術水平難以解決(jue) 高端場景需求。無論是技術迭代還是生態建構,都需要持續性資金投入,建議完善和落實支持企業(ye) 自主創新的相關(guan) 政策,以更大力度政策紅利激勵企業(ye) 增加研發投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發展國產(chan) 軟件,既要有資金投入,更要有人才投入。賽迪研究院信軟所有關(guan) 負責人許亞(ya) 倩提出,其他行業(ye) 對工業(ye) 領域的人才虹吸效應明顯,使得工業(ye) 軟件領域專(zhuan) 業(ye) 人才長期存在缺口,“建議實施相關(guan) 人才政策和項目,通過提高薪資待遇、鼓勵校企聯合培養(yang) 等方式,緩解軟件人才結構失衡問題。”

  擁抱開源生態,以眾(zhong) 研眾(zhong) 用眾(zhong) 創驅動產(chan) 業(ye) 駛入快車道。

  “開源生態能夠集眾(zhong) 智、采眾(zhong) 長,通過變‘一家所有’為(wei) ‘開放共有’,加速軟件迭代升級,降低企業(ye) 研發成本。”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hui) 秘書(shu) 長孫文龍介紹,自國內(nei) 首家開源基金會(hui) 成立以來,已有歐拉、開放鴻蒙等9個(ge) 項目啟動孵化,覆蓋操作係統、雲(yun) 計算、區塊鏈等重點領域。

  “通過開源,歐拉操作係統用兩(liang) 年時間,跑出了同類產(chan) 品耗時5年才能達到的發展水平。”梁冰解釋,開源社區集聚了眾(zhong) 多軟件、芯片和應用廠商,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企業(ye) 可以直接進行供需匹配、協同研發,大幅提高了客戶的開發效率,操作係統得以迅速成長成熟。

  《“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發展規劃》明確,到2025年,產(chan) 業(ye) 鏈短板弱項得到有效解決(jue) ,基礎軟件、工業(ye) 軟件等關(guan) 鍵軟件供給能力顯著提升,建設2到3個(ge) 有國際影響力的開源社區。“加快補短板、鍛長板,充分釋放創新活力,軟件業(ye) 定能邁上高質量發展的新台階。”工信部信息技術發展司有關(guan) 負責人說。

  本報記者 韓 鑫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