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報廢量預計超2億台 如何應對家電更新換代高峰期
如何應對家電更新換代高峰期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辦公廳、生態環境部辦公廳聯合下發通知,確定海爾、格力、TCL、長虹、美的、海信6家家電生產(chan) 企業(ye) 開展2022年回收目標責任製行動,申報的目標回收量為(wei) 1696萬(wan) 台。
當前,我國步入家電更新換代高峰期,淘汰的廢舊家電量以年均20%的幅度增長,今年報廢量預計超過2億(yi) 台。
麵對家電報廢高峰,家電回收處理體(ti) 係能否扛起重擔?家電生產(chan) 企業(ye) 又該如何發力?
家電以舊換新潛力大
近日,在河南鄭州市高新萬(wan) 達蘇寧易購門店,英語教師杜儒儒選購了一台大1.5P的一級能效變頻空調。該產(chan) 品活動價(jia) 為(wei) 2499元,她實際到手僅(jin) 花了1999元。
“家裏的空調用了15年,有些老化,趁著搞以舊換新活動,正好換台新的。”杜儒儒說,她在“鄭好辦”APP上提交了舊空調相關(guan) 信息和購買(mai) 新家電的意向門店,並拆除回收舊機。到店購買(mai) 新空調時,她通過雲(yun) 閃付APP付款直接抵扣了500元。
今年3月份,鄭州市推出家電以舊換新舉(ju) 措,即按照購買(mai) 單件新家電實際成交價(jia) 格的20%給予補貼,補貼最高不超過500元/台。“這讓家電銷售迅速升溫。”河南蘇寧易購總經理倪治華介紹說,3月19日至5月22日,蘇寧易購鄭州市各大門店完成收舊換新逾1.5萬(wan) 台,轉化金額近5400萬(wan) 元。
我國家電市場以舊換新潛力巨大。2009年前後,在家電下鄉(xiang) 、以舊換新等政策推動下,我國形成了家電普及性消費高峰。如今,這一大波家電產(chan) 品已進入更新換代的節點,而要促進家電更新消費,就需暢通循環,補上廢舊家電回收處理的短板。
目前,我國廢舊家電回收存在回收規模小、渠道不暢通、私拆屢禁不止等行業(ye) 難題。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廢棄電器電子產(chan) 品回收處理及綜合利用行業(ye) 白皮書(shu) 2021》顯示,2021年,我國首批目錄產(chan) 品理論報廢量約為(wei) 2.08億(yi) 台,包括電視機6260萬(wan) 台、電冰箱4162.2萬(wan) 台、洗衣機3542.9萬(wan) 台、房間空調器4454.7萬(wan) 台、微型計算機2421.8萬(wan) 台。而根據生態環境部公布的2021年前三季度處理數據和行業(ye) 調研估算,2021年,我國廢棄電器電子產(chan) 品的處理量約8700萬(wan) 台。白皮書(shu) 還指出,2021年,廢棄電器電子產(chan) 品處理基金補貼標準的下調對行業(ye) 產(chan) 生了重大影響,補貼標準下調直接帶來利潤下降,間接影響是私拆問題更加嚴(yan) 峻。
據悉,《廢棄電器電子產(chan) 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簡稱《條例》)規定,我國建立了廢棄電器電子產(chan) 品處理基金,用於(yu) 廢棄電器電子產(chan) 品回收處理費用的補貼,有關(guan) 生產(chan) 者和進口商須履行繳納義(yi) 務。2012年至2022年,共有5批109家處理企業(ye) 列入廢棄電器電子產(chan) 品基金補貼企業(ye) 名單,累計發放250億(yi) 元補貼,“四機一腦”年處理能力達1.65億(yi) 台,回收拆解總量近6億(yi) 台。
在近日舉(ju) 行的第十五屆電器電子產(chan) 品生產(chan) 者責任延伸製度與(yu) 回收處理技術國際大會(hui) 上,生態環境部固體(ti) 廢物與(yu) 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綜合業(ye) 務部政策研究室主任鄧毅表示,我國廢棄電器電子產(chan) 品規範處理量逐年增長,但也存在基金收支失衡的問題,造成企業(ye) 經營困難、行業(ye) 發展受阻。下一步,要研究完善基金製度設計,評估基金製度實施成效,推動修訂《條例》。
龍頭企業(ye) 布局循環產(chan) 業(ye)
在完善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ti) 係進程中,推動落實生產(chan) 者責任延伸製度已成為(wei) 重要抓手。
去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三部委提出,按照“企業(ye) 自願、政府支持、示範引領、有序推進”的原則,鼓勵家電生產(chan) 企業(ye) 開展回收目標責任製行動,依托產(chan) 品銷售維修服務網絡構建廢舊家電逆向回收體(ti) 係,進一步優(you) 化回收渠道,暢通家電生產(chan) 流通消費和回收利用,促進行業(ye) 高質量發展。
“海爾要積極承擔企業(ye) 社會(hui) 責任,快速構建綠色低碳再循環體(ti) 係。”海爾智家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任賢全表示,海爾智家按照“先行先試”原則,布局再循環產(chan) 業(ye) 板塊,以廢舊家電回收為(wei) 切入點,向拆解、再生、再製造環節延伸,構建“回收—拆解—再生—再利用”的再循環產(chan) 業(ye) 體(ti) 係。
在回收環節,海爾回收網絡已整合3.2萬(wan) 家線下門店、100餘(yu) 個(ge) 物流配送中心。在拆解環節,海爾在山東(dong) 萊西投資3.68億(yi) 元建設再循環拆解工廠,預計今年8月份一期項目正式投產(chan) ,投產(chan) 後每年可拆解200萬(wan) 台廢舊家電,改性造粒3萬(wan) 噸。
長虹在2010年就已成立四川長虹格潤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zhuan) 業(ye) 從(cong) 事廢舊家電回收、拆解、處置及資源綜合利用。長虹格潤廢舊家電回收處置能力為(wei) 210萬(wan) 台/年,麵向的回收區域主要是川渝地區,屬於(yu) 合理物流半徑。結合公司拆解資質量、市場預測報廢量及2021年回收情況,長虹格潤製定2022年度電視機產(chan) 品回收量目標為(wei) 65萬(wan) 台,回收率目標為(wei) 20%;空調產(chan) 品回收量目標為(wei) 20萬(wan) 台,回收率目標為(wei) 24%。
長虹控股集團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回收行動建立了項目層級管理結構,形成責、權、利明確的組織管理形式。四川長虹中央研究院及各產(chan) 業(ye) 公司技術部門為(wei) 回收行動提供技術保障,從(cong) 研發設計、產(chan) 品生產(chan) 、產(chan) 品銷售、售後服務、逆向物流、渠道回收、廢電拆解、綜合處置、資源再利用等全鏈條全生態提供信息服務保障,每個(ge) 環節都有相對應的評價(jia) 考核機製。
今年3月底,“2022美的綠色回收行動”正式啟動。美的集團針對空調、冰箱、洗衣機、電視機4類大家電產(chan) 品,不限品牌,提供“綠色回收+換新補貼”雙重優(you) 惠讓利用戶,同時推出拆、送、裝一體(ti) 便捷性服務。
“美的集團今年通過自建回收渠道預計回收30萬(wan) 台廢舊家電,合作回收渠道預計回收10萬(wan) 台廢舊家電。”美的集團綠色回收項目負責人殷勝表示,美的集團重點搭建“互聯網+回收”體(ti) 係,將回收目標細化至每個(ge) 月,製定回收專(zhuan) 項考核要求,積極推動各回收通路目標達成,並全部送至合作拆解企業(ye) 進行正規報廢。
回收處理模式可複製推廣
按照有關(guan) 政策目標,到2023年,我國要發展一批家電生產(chan) 企業(ye) 實施回收目標責任製的示範標杆,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回收處理模式和經驗做法,重點家電品種規範回收利用率明顯提升。
對於(yu) 家電生產(chan) 企業(ye) 來說,開展回收目標責任製行動,既要講責任,也要算好經濟賬,著力破解回收成本高、操作難度大等問題,努力探索切實可行的路徑。
“10年間,格力電器在再生資源回收領域的總投資已超20億(yi) 元,雖然至今仍未實現盈利,但它帶來的環境效益是無法估量的。”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表示。截至2020年底,珠海格力綠色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累計處理各類廢棄電器電子產(chan) 品超3400萬(wan) 台(套),減少碳排放量約170餘(yu) 萬(wan) 噸。
“要變廢為(wei) 寶,努力讓電子垃圾實現再資源化。”長虹格潤電廢事業(ye) 部部長陳輝介紹,僅(jin) 家電塑料拆解產(chan) 物深加工改性造料,長虹格潤已具備年產(chan) 2萬(wan) 噸塑料精深加工能力。對廢電路板進行處理獲得貴金屬,也形成了利潤源。
海爾致力於(yu) 模式引領,圍繞“1+3”模式,推動行業(ye) 共創共贏。“1”即1個(ge) 再循環產(chan) 業(ye) 數字化平台,“3”即以“回收、處理、再利用”為(wei) 核心板塊,通過為(wei) 平台上的回收企業(ye) 、拆解企業(ye) 、再生料研發企業(ye) 、再生料利用企業(ye) 等賦能,解決(jue) 產(chan) 品設計製造服務與(yu) 退役回收信息鏈脫節、產(chan) 品碳足跡及再利用評估難、製造企業(ye) 落實生產(chan) 者責任延伸製難等問題,打造全行業(ye) 循環經濟發展新模式。
事實上,回收目標責任製的推行,不僅(jin) 帶動龍頭生產(chan) 企業(ye) 構建產(chan) 品回收處理體(ti) 係,也為(wei) 回收、拆解企業(ye) 帶來新機遇。據深圳市愛博綠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莊廣春介紹,作為(wei) 第三方回收平台,愛博綠采用“互聯網+回收”模式,在全國範圍內(nei) 通收通兌(dui) ,實現“產(chan) —收—拆”閉環,助力生產(chan) 企業(ye) 完成年度回收目標。
“要通過回收目標責任製的實施,把家電生產(chan) 企業(ye) 、回收企業(ye) 、拆解企業(ye) 三者緊密結合起來,打造完善的綠色供應鏈體(ti) 係。”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電器循環與(yu) 綠色發展中心副所長田暉表示,應探索回收目標責任製與(yu) 基金製度的結合,為(wei) 《條例》的修訂和完善生產(chan) 者責任延伸製度提供行業(ye) 支撐。
為(wei) 有效應對廢棄電器電子產(chan) 品持續增長局麵,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企業(ye) 應相互融合,實現價(jia) 值提升。社會(hui) 層麵也要形成合力,推進廢舊家電回收工作。“要做到生產(chan) 者責任延伸與(yu) 消費者責任延伸相結合,生產(chan) 者責任延伸製度與(yu) 城市的廢舊物資回收體(ti) 係相結合。”同濟大學教授杜歡政表示。
周 雷
周 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