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工程師——做最靠譜的那顆螺絲釘
春意滿,夏將至。碧桂園工程師劉匯江的內(nei) 心蘊含著一絲(si) 炙熱。趁著工人還未進場施工,劉匯江頭戴白色安全帽、身著綠色反光衣,已早早來到天寰項目工地“遛彎”。他穿梭於(yu) 各施工樓棟,不時用尺量一量,或在設備上輕輕敲打,並拿出筆記本進行記錄……
“工程無小事,業(ye) 主信任咱們(men) ,咱們(men) 就不能出錯,任何一個(ge) 細節都大意不得!”在很多人眼中,天天在工地是件髒累苦的差事,但對劉匯江來說,卻早已樂(le) 在其中。
翻開劉匯江的筆記本,大多是他每天巡檢工地時記錄的需要整改問題,但扉頁上卻有行醒目的紅字:工程師不僅(jin) 僅(jin) 是個(ge) 稱號,更是終身的職業(ye) 身份與(yu) 榮耀。
“我覺得這句話總結了自己這幾年一路走來的所感所想,就隨手寫(xie) 在本子上了。”
嚴(yan) 肅、內(nei) 斂、不苟言笑,是項目總包們(men) 眼中的劉匯江。“在工地巡檢時,如果發現哪處沒有達到要求,他就會(hui) 立刻叫停、馬上返工,因此也‘得罪’了不少班組長,但也把工程質量做到了位。”劉匯江負責碧桂園天津某項目時,外立麵塗料施工前工作麵查驗交接階段,他要確保橫豎向每個(ge) 線條掛通線修補舉(ju) 牌驗收合格後才移交。在樣板施工階段,更是讓不同班組單獨進行樣板施工,從(cong) 班組工人施工手法到成品效果綜合進行篩選,先後淘汰了3個(ge) 較差的班組。為(wei) 了保證質量,劉匯江還經常采用望遠鏡檢查的方式嚴(yan) 控過程,讓班組“連連叫苦”的同時,不敢有絲(si) 毫鬆懈。
這種“認死理”、“摳細節”的做法會(hui) 讓施工方“頭疼”,但也讓他們(men) 對碧桂園的工程深表認可,“碧桂園在質量管控方麵還真有一套,看得嚴(yan) 、盯得細,再小的活都得認真做。”合作單位工程經理這樣說道。
對於(yu) 劉匯江的另外一位工程師同事盧小東(dong) 來說,“做最紮實、最靠譜的那顆螺絲(si) 釘”是他的工作態度。
一顆小小的螺絲(si) 釘沒上緊,可能導致機器故障,一厘米的計算失誤,可能直接導致難以預料的事情發生。在盧小東(dong) 心裏,工程施工沒有湊合、差不多的字眼,必須精益求精、嚴(yan) 上加嚴(yan) 。
為(wei) 控製主體(ti) 結構實體(ti) 質量,在負責的項目進行砌築施工階段的前一個(ge) 月,盧小東(dong) 帶領專(zhuan) 人去總包之前承接的項目上實地考察砌體(ti) 施工,經過對標學習(xi) ,他對其砌築標準和施工細節提出了提升意見。
“盧工帶領的隊伍是幹事的。”合作單位負責人如是評價(jia) 。
回到項目部,盧小東(dong) 在工前籌劃、工中控製、工後保護三方麵下足功夫,將砌體(ti) 樣板房的施工提前,以便有更多的時間挑選合適的班組,進行後續砌體(ti) 施工,人工備料選取從(cong) 較低樓層開始,形成砌體(ti) 樣板施工。
在盧小東(dong) 心裏,工程建設必須抓好對安全、質量、進度各方麵的控製,既要保證工程建設要安全優(you) 質地完成,又要讓工程出效益,那麽(me) 解決(jue) 方案就隻要一個(ge) :研究原方案、改進原方案,做出新調整,規劃新方案,這是盧小東(dong) 多年的經驗總結。
初心方寸,咫尺匠心。在碧桂園,像盧小東(dong) 和劉匯江這樣的工程師還有很多,他們(men) 每天到工地現場進行檢查督導,查找質量隱患,確保項目每一個(ge) 環節、每一道工序都符合要求。
精耕細作、持續打磨,碧桂園工程師們(men) 身體(ti) 力行地把“工匠精神”紮紮實實地落實到每一個(ge) 細節,這也踐行了碧桂園作為(wei) 品牌房企的社會(hui) 責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