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節日禮物
高質量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節日禮物
胡欣紅
每到“六一”兒(er) 童節,給孩子買(mai) 禮物似乎成了許多家庭的慣例。究竟送什麽(me) 禮物才能讓孩子更喜歡更高興(xing) ,不少家長為(wei) 之絞盡腦汁,甚至不惜一擲千金。一項調查顯示,94.2%的受訪家長感覺到,過分重視孩子物質條件的現象普遍存在。兒(er) 童節給孩子送點小禮物,當然是人之常情,但如果過於(yu) 注重禮物的貴重程度,未免有些變味了。畢竟,孩子的良好性格、品質、習(xi) 慣不是靠“砸錢”就能形成的。
陪伴是成長最好的禮物。然而,囿於(yu) 諸多因素,很多家長在陪伴孩子方麵做得很不夠。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在中國,七成父母沒有時間陪伴孩子,近五成的父母每天與(yu) 孩子相處時間不足一小時,“失陪”已經成了當代父母的一種時代病,“多陪陪我”是孩子們(men) 的共同心願。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良好的行為(wei) 習(xi) 慣、思想品德、價(jia) 值觀、健全人格,都需要在父母的陪伴下奠定。心理學研究表明:學齡前、童年期、青春期,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溝通與(yu) 陪伴,父母都不能缺位。陪伴的缺失,可能導致孩子缺少安全感、性格孤僻、自製力差、暴躁任性,不利於(yu) 孩子人格的形成與(yu) 完善……
動物界有一種現象叫做“母親(qin) 印刻”,也叫“認母”現象,指的是小動物會(hui) 把剛出生後見到的第一個(ge) 持續喂養(yang) 並陪伴它的成年動物當做是自己的“媽媽”。科學研究發現,人的印刻關(guan) 鍵期是在1-5歲,如果沒有父母長期在身邊的陪伴,孩子容易缺乏安全感與(yu) 歸屬感,長大以後會(hui) 缺乏自信。相比於(yu) 各種物質上帶給孩子稍縱即逝的快樂(le) ,唯有父母的陪伴,才能給孩子留下恒久愛的記憶。那種被嗬護和寵愛的感覺,會(hui) 成為(wei) 每個(ge) 孩子一生中最甜蜜的記憶。
隨著社會(hui) 的發展和育子觀念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但受各種因素製約,常常力不從(cong) 心。陪伴是一場長情的告白,不必苛求在某一個(ge) 時刻。陪伴也不僅(jin) 僅(jin) 是“守在身邊”,而是要俯下身子真正走入孩子們(men) 的內(nei) 心世界。
“陪著”不等於(yu) 陪伴,即使家長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子女,但如果缺乏有效的溝通,也會(hui) 造成精神上的失陪,具體(ti) 表現為(wei) 親(qin) 情淡漠、缺乏信任、難以溝通。而長期隱形失陪的人群(尤其是兒(er) 童)則容易出現性格孤僻、暴躁易怒、交流障礙等現象。所以,各位寶爸寶媽,不要認為(wei) 隻要待在孩子身邊就是陪伴孩子,隻有真正的陪伴才能增進與(yu) 孩子之間的感情,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讓孩子養(yang) 成良好的性格。
“好父母勝過好老師”。聰明的父母也許並沒有“刻意”地陪伴孩子,他們(men) 隻是把知識、教育融入了平常的生活中,帶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生活處處皆教育,隻要用心就可以將教育融入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有位母親(qin) 經常帶著三歲的孩子去市場買(mai) 菜,在去市場前,她就與(yu) 孩子商量要買(mai) 什麽(me) 菜,然後讓孩子用心記著。在去市場的路上,母親(qin) 會(hui) 與(yu) 每一位熟人打招呼。到了市場,孩子會(hui) 憑著記憶力告訴母親(qin) 要買(mai) 什麽(me) 菜,母親(qin) 在買(mai) 菜的過程中會(hui) 告訴孩子怎樣挑選蔬菜,等到結賬時,母親(qin) 還會(hui) 與(yu) 孩子一起計算需要找的錢。時間久了,孩子學會(hui) 了蔬菜的品種、挑選的要點、簡單的計算和見人打招呼的禮貌。
在不少家庭裏,“六一”這一天父母對孩子是百依百順的,等過了這一天,學奧數、彈鋼琴,孩子真正的快樂(le) 需求不被滿足重視,一天的陪伴又能給孩子帶來多少歡樂(le) ?如何在平時多抽點時間,多與(yu) 孩子溝通,盡可能理解尊重孩子的興(xing) 趣愛好,這才是真正的陪伴之道。
陪伴是整個(ge) 童年最好的禮物。用心陪伴孩子,從(cong) 來都不應該隻在“六一”這一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