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部濕地保護法施行 引領濕地保護全麵進入法治化軌道
我國首部濕地保護法今天施行 引領濕地保護全麵進入法治化軌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今天(6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我國首次專(zhuan) 門針對濕地生態係統進行立法保護,將引領我國濕地保護全麵進入法治化軌道。
濕地保護法是我國首部專(zhuan) 門保護濕地的法律,共7章65條,立足濕地生態係統的整體(ti) 性保護修複。濕地保護法確立了“保護優(you) 先、嚴(yan) 格管理、係統治理、科學修複、合理利用”的原則,建立了覆蓋全麵、體(ti) 係協調、功能完備的濕地保護法律製度,引領我國濕地保護工作全麵進入法治化軌道。
濕地保護法明確了各方麵的權利、義(yi) 務和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處罰標準考量了濕地的資源價(jia) 值和生態價(jia) 值,處罰標準更加嚴(yan) 厲。如擅自占用、破壞國家重要濕地的,按照違法占用濕地的麵積,處每平方米一千元以上一萬(wan) 元以下罰款,一畝(mu) 地最高處罰可達660多萬(wan) 元。
國家林草局濕地管理司副司長 鮑達明:森林、草原、荒漠、濕地是重要的自然生態係統,我國已有森林法、草原法和防沙治沙法等專(zhuan) 門法律。濕地保護法的出台,填補了我國生態係統立法空白,進一步豐(feng) 富完善了我國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
我國濕地保護取得顯著成效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強化保護措施,8億(yi) 畝(mu) 濕地保護取得顯著成效。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和省級層麵累計建立97項濕地相關(guan) 製度,初步形成了濕地保護政策製度體(ti) 係,開啟全麵保護濕地新階段。
國家林草局濕地管理司副司長 鮑達明:我國指定了64處國際重要濕地、29處國家重要濕地,建立了600餘(yu) 處濕地自然保護區、1600餘(yu) 處濕地公園,濕地保護率提高到50%以上。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共安排中央資金169億(yi) 元,實施濕地保護項目3400多個(ge) ,新增和修複濕地麵積80餘(yu) 萬(wan) 公頃,鳥類損失農(nong) 作物補償(chang) 麵積超過100萬(wan) 公頃。實現了內(nei) 地國際重要濕地監測全覆蓋,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總體(ti) 穩定良好,退化濕地生態狀況明顯改善,基層濕地保護管理能力得到進一步強化,各地開展濕地保護的積極性顯著提高。
通過努力,力爭(zheng) 到“十四五”末,我國濕地保護率提高到55%,恢複濕地100萬(wan) 畝(mu) 。
國家林草局發布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監測情況
我國目前有國際重要濕地64處,範圍麵積732.7萬(wan) 公頃,其中內(nei) 地63處,香港1處。近日,國家林草局發布了中國國際重要濕地2017—2020年度的監測情況。
根據監測結果,2017—2020年間,國際重要濕地麵積呈小幅增長趨勢,2017年濕地麵積為(wei) 320.18萬(wan) 公頃,2018年濕地麵積為(wei) 325.96萬(wan) 公頃,2019年濕地麵積為(wei) 338.71萬(wan) 公頃,2020年濕地麵積為(wei) 372.75萬(wan) 公頃。2017—2020年間,中國國際重要濕地內(nei) 的濕地麵積增加52.57萬(wan) 公頃。
國家林草局濕地管理司規劃監測處處長 姬文元:監測結果顯示,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總體(ti) 保持穩定,大部分濕地生態補給水量保持穩定或略有增加,總體(ti) 水質呈向好趨勢,生物多樣性豐(feng) 富度有所提高,濕地保護修複成效明顯。
按照《濕地公約》關(guan) 於(yu) 開展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監測的有關(guan) 規定,國家林草局於(yu) 2009年開始組織開展內(nei) 地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監測工作,監測內(nei) 容包括濕地麵積、水質、濕地植物及植被、濕地鳥類等方麵指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