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兒童友好的理念和行動落細落實
將兒(er) 童友好的理念和行動落細落實(評論員觀察)
著眼“一米高度”,讓政策更包容、服務更匹配、保障更到位、空間更充足、設施更安全,全麵保障兒(er) 童生存、發展、受保護和參與(yu) 的權利
各方攜手共進、凝聚合力,將盡心對待、全心幫助、悉心教育、精心嗬護化作陽光雨露,一棵棵幼苗就能得到滋養(yang) ,更好茁壯成長
“一米高度看世界”,更能發現兒(er) 童眼中的美好,讀懂孩子內(nei) 心的需要。“希望幼兒(er) 園門口的斑馬線像彩虹一樣漂亮”“酒店裏的牙膏能不能不要那麽(me) 辣舌頭”“圖書(shu) 館能否把書(shu) 本放矮一點”……在一份兒(er) 童友好城市調查問卷中,受訪兒(er) 童暢所欲言。純真質樸的話語,包含著成年人看不到的“小風景”、想不到的“金點子”。
兒(er) 童是家庭的希望,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構建兒(er) 童友好環境,為(wei) 少年兒(er) 童茁壯成長創造有利條件,事關(guan) 家庭幸福,事關(guan) 國家發展。一段時間以來,從(cong)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專(zhuan) 門部署提升未成年人關(guan) 愛服務水平,到《中國兒(er) 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明確要求開展兒(er) 童友好城市和兒(er) 童友好社區創建工作,打造兒(er) 童友好環境的製度設計日益完善,兒(er) 童友好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著眼“一米高度”,讓政策更包容、服務更匹配、保障更到位、空間更充足、設施更安全,全麵保障兒(er) 童生存、發展、受保護和參與(yu) 的權利,方能助力實現兒(er) 童友好的願景。
兒(er) 童友好的程度,彰顯著城鄉(xiang) 發展的水平。有人感慨,時下高樓大廈多了,路上汽車多了,孩子可以抓魚爬樹的活動空間卻相對不足。為(wei) 此,有的社區引進適合少兒(er) 使用的平衡木、攀岩牆,讓孩子更好參與(yu) 戶外健身;有的城市將學校周邊道路改為(wei) 單行線,保障孩子步行安全。大到學校、公園、醫院,小到一桌、一椅、一床,兒(er) 童成長的細節需要被關(guan) 照。營造宜居、宜學、宜樂(le) 、宜遊的良好環境,應當從(cong) 各年齡段兒(er) 童身心發展特點出發,從(cong) 衣、食、住、行、學、醫、養(yang) 、服各個(ge) 場景入手,點點滴滴、時時處處體(ti) 現關(guan) 愛,力爭(zheng) 讓孩子們(men) 暢行無阻、成長無憂。
兒(er) 童友好,不僅(jin) 體(ti) 現在硬件設施,也體(ti) 現在軟件配置;不僅(jin) 是一種建設方式,也是一種社會(hui) 理念。從(cong) 發展環境看,兒(er) 童用品是否環保可靠,網絡安全防線能否築牢;從(cong) 公共服務看,嬰幼兒(er) 照護是否到位,殘疾兒(er) 童康複救助力量是否足夠;從(cong) 社會(hui) 政策上看,“雙減”怎樣落地見效,“三孩”配套支持措施如何完善……一道道複雜考題,檢驗著各方護佑兒(er) 童健康成長的能力。構建兒(er) 童友好環境,關(guan) 鍵在於(yu) 樹立兒(er) 童友好理念,經常運用“一米高度”的視角。讓理念與(yu) 行動相得益彰,推動形成了解兒(er) 童、尊重兒(er) 童、關(guan) 心兒(er) 童、服務兒(er) 童的良好氛圍。
守護兒(er) 童健康成長不隻是父母、家庭的分內(nei) 之事,更是社會(hui) 各界的應盡之責。在北京冬奧會(hui) 開閉幕式上,馬蘭(lan) 花兒(er) 童聲合唱團的孩子將天籟童聲從(cong) 大山深處帶到世界舞台。他們(men) 的成長離不開鄧小嵐女士十多年的付出,離不開特崗教師、扶貧幹部、誌願者的支持。事實上,每個(ge) 人都是孩子成長的“環境”。各方攜手共進、凝聚合力,將盡心對待、全心幫助、悉心教育、精心嗬護化作陽光雨露,一棵棵幼苗就能得到滋養(yang) ,更好茁壯成長。
關(guan) 愛兒(er) 童就是守護未來。俯下身聆聽孩子的心聲,尊重他們(men) 的需求,才能讓發展更有溫度,讓兒(er) 童擁有更加美好的生活。不妨銘記“一米高度看世界”,將兒(er) 童友好的理念與(yu) 行動落細落實,用心用情為(wei) 孩子們(men) 撐起更加可期的明天。
石 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