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就醫獲得感

發布時間:2022-06-06 11:10:00來源: 人民日報

  不斷提升人民群眾(zhong) 就醫獲得感(評論員觀察)

  更加便捷的報銷手續,進一步擴大的覆蓋範圍,不斷提升著人民群眾(zhong) 的就醫獲得感

  改革,惟其艱難,方顯勇毅。隨著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向縱深推進,勢必遇到更多“硬骨頭”,必須迎難而上,不斷創新體(ti) 製機製

  前不久,國家醫保局傳(chuan) 來好消息:曆經兩(liang) 年多時間,全國統一的醫療保障信息平台已基本建成。目前,醫保信息平台已在31個(ge) 省份和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上線,有效覆蓋約40萬(wan) 家定點醫療機構、約40萬(wan) 家定點零售藥店,為(wei) 13.6億(yi) 參保人提供優(you) 質醫保服務。這為(wei) 實現更便捷、更高效的跨省異地就醫費用直接結算奠定了堅實基礎。

  隨著人員異地工作生活、企業(ye) 跨區域經營活動日益頻繁,人們(men) 異地就醫需求也日益增多。如何讓群眾(zhong) 在異地“能看病”“看好病”,事關(guan) 億(yi) 萬(wan) 百姓福祉。推進基本醫保跨省異地就醫費用直接結算,有利於(yu) 解決(jue) 參保人員跨省異地就醫墊資費用高、報銷周期長、往返奔波等問題,是完善醫保製度、解決(jue) 人民群眾(zhong) 突出關(guan) 切的重要改革舉(ju) 措。

  從(cong) 住院費用拓寬到門診費用,從(cong) 墊付報銷發展到無卡直接結算,普通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也由區域試點到全麵推開,近年來,我國醫保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製度逐步完善,覆蓋地域不斷擴大、結算項目不斷增加、惠及人群不斷增多。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住院費用跨省直接結算惠及群眾(zhong) 住院440.6萬(wan) 人次,普通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惠及群眾(zhong) 門診就醫近千萬(wan) 人次。為(wei) 了讓群眾(zhong) 少跑腿,醫保信息平台上線了跨省異地就醫管理子係統,異地就醫備案結算實現了網上辦理,進一步改善了醫保服務體(ti) 驗。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當前,我國跨省流動人口達1.2億(yi)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善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辦法,實現全國醫保用藥範圍基本統一。”截至2022年4月底,全國已有74個(ge) 統籌地區啟動高血壓、糖尿病等5種門診慢特病相關(guan) 治療費用跨省直接結算試點,全國住院費用跨省直接結算已聯網定點醫療機構5.73萬(wan) 家,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已聯網定點醫療機構6.1萬(wan) 家、定點零售藥店12.73萬(wan) 家。更加便捷的報銷手續,進一步擴大的覆蓋範圍,不斷提升著人民群眾(zhong) 的就醫獲得感。

  也要看到,隨著經濟社會(hui) 的不斷發展以及人民群眾(zhong) 的醫療需求日益多樣化,廣大參保人員異地就醫需求“水漲船高”,但各地醫保報銷政策、保障範圍和水平仍有差異。這意味著,全國範圍內(nei) 的住院、門診直接結算工作很難一蹴而就。在現實生活中,人們(men) 進行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時還會(hui) 遇到一些問題。這其中,既有備案流程不夠清晰、材料申辦手續繁雜等技術層麵的難題,也有結算存在標準認定不統一等現實情況。

  改革,惟其艱難,方顯勇毅。隨著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向縱深推進,勢必遇到更多“硬骨頭”,必須迎難而上,不斷創新體(ti) 製機製。國家醫保局將指導各試點地區加快信息係統改造,擴大門診慢特病相關(guan) 治療費用跨省直接結算試點範圍;安徽、海南等省份開展“待遇補差”試點探索,確保補差後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的待遇水平不低於(yu) 或接近於(yu) 手工報銷待遇水平……這些努力都旨在解決(jue) 跨省結算麵臨(lin) 的各項難題,在更大程度上方便群眾(zhong) 就醫。事實上,一筆直接結算往往需要經過國家、省、市等多級醫保經辦機構和醫療機構,任何一個(ge) 環節運行不暢都會(hui) 影響直接結算。緊盯各個(ge) 環節,不斷打通堵點、破除痛點、解決(jue) 難點,才能讓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高速路”更加通暢,更好滿足人民群眾(zhong) 期待。

  如今,我國已建成全世界最大、覆蓋全民的基本醫療保障網。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隻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聚焦群眾(zhong) 期待,深入推進醫保製度改革,盡力而為(wei) 、量力而行,我們(men) 定能將醫療保障網織得更密更牢,更好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ti) 健康,為(wei) 建設健康中國提供有力支撐。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