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胡樂老街
尋訪胡樂(le) 老街
如果想暫時避開塵世的喧囂,去一條古舊滄桑的老街走走,是不錯的選擇。
地處安徽省寧國市的胡樂(le) 老街就是這樣一個(ge) 被鎖在時光深處的佳地,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曆史。隋末唐初,受李淵、李世民先後賜封的越國公汪華起兵統領吳越六州,曾在老街附近的麈嶺古道駐兵巡守。明初之際,又設立了胡樂(le) 巡檢司,負責監察皖浙兩(liang) 省四縣。在清朝的時候,因水運發達,老街集戶成市,又成為(wei) 徽商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如今,隨著時代的變遷,老街雖然不複當年的興(xing) 盛與(yu) 繁華,但它寂靜地躺在四圍合抱的群山之中,那高大斑駁的馬頭牆、幽暗沉鬱的木製閣樓、精美的雕花窗欞,無不訴說著歲月的滄桑和曆史的傳(chuan) 奇。
我們(men) 造訪胡樂(le) 老街,是在端午節期間。清晨剛剛下過一場細雨,小巷裏仿佛流動著絲(si) 絲(si) 縷縷的煙嵐。兩(liang) 旁的石牆上、磚縫間,點點苔痕蒼翠濕潤,一些爬山虎沿牆而上,勃發出初夏旺盛的生機。地上的青石板路被淡淡的水光洇染著,殘存其上的歲月轍印也越發清晰可見。
漫步老街,穿過陳舊的門廳,進入院落,你會(hui) 產(chan) 生一種與(yu) 曆史相遇的感覺。那些木質的閣橋、楹柱、香案、條桌、藤椅,以及散發著古老氣息的器具,似乎讓時間變得靜寂緩慢起來,你會(hui) 不由自主地聯想到那些可能發生過的前塵舊事。
我們(men) 到的那天,正逢當地在舉(ju) 辦非遺文化展演活動。老街上,到處懸掛著紅色的燈籠和國旗,家家戶戶門前還斜插著辟邪的艾草和祈福的天竺。狹長的巷道裏,一字長龍式地排開幾十張墊著藍色花布的長桌,村民們(men) 自發地從(cong) 家中拿來糯米、臘肉、香腸、蜜棗、板栗等食材,進行包粽子比賽。
粽子多為(wei) 枕頭形。據說,這種枕頭粽的來曆與(yu) 這裏發達的徽文化有關(guan) 。因為(wei) 徽商們(men) 長期遠走他鄉(xiang) ,留守家中的女人便特地將粽子包成枕頭狀,寄給遠方的丈夫,既表達自己的相思之情,也希望他們(men) 別忘記同床共枕之誼。當然,除了粽子以外,村民們(men) 還製作了其他美食。不一會(hui) 兒(er) ,長桌上便次第擺滿了糍粑、塌餜、綠豆糕、老饅頭、鹹鴨蛋以及各色水果。作為(wei) 遊客,我們(men) 也借機蹭了一頓豐(feng) 盛的“長桌宴”。
夜色慢慢暗下來,老街卻更加流光溢彩。伴隨著陣陣鑼鼓聲,一條昂頭擺尾的彩龍勁舞開道,巨大的鯉魚燈和眾(zhong) 多的小魚燈緊隨其後,亮麗(li) 的燈光、斑斕的色彩、婉轉的身形,以及此起彼伏的叫好聲,瞬間將整條老街變成了歡樂(le) 的海洋。大家歡笑著、嬉鬧著、簇擁著燈會(hui) 的隊伍,一路穿街過巷,來到老街盡頭的廉夫橋上。原本寂靜的徽水河立馬熱鬧起來。橋上,鼓樂(le) 喧天,龍魚共舞,橋下,放河燈的人群摩肩接踵,爭(zheng) 先恐後。一時間,龍燈、魚燈、河燈,以及燦爛的煙花交相輝映,將老街的夜空和水麵繪成一幅光影流動的巨畫,也為(wei) 我們(men) 的胡樂(le) 之旅做了完美的定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