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廣西來賓僑場“重生”記:歸難僑放下鋤頭 進城做市民

發布時間:2022-06-06 14:3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來賓6月6日電 題:廣西來賓僑(qiao) 場“重生”記:歸難僑(qiao) 放下鋤頭 進城做市民

  記者 龍土有 蔣雪林

  “這樣的生活條件,剛回國時想都不敢想。”廣西來賓華僑(qiao) 農(nong) 場職工、越南歸僑(qiao) 鄧日輝邊翻舊相冊(ce) ,邊對記者說:“我現住在歸僑(qiao) 安置小區,有200平方米的住房,兒(er) 子買(mai) 了小車。以前有錢買(mai) 摩托車都算有本事了,現在家家都有小車了。”

  占地25平方公裏的來賓華僑(qiao) 農(nong) 場,自1960年成立後,近30年間先後安置了印尼、印度、越南等13個(ge) 國家和地區的歸難僑(qiao) 五千餘(yu) 人。

  由於(yu) 體(ti) 製機製的原因,來賓華僑(qiao) 農(nong) 場過去是個(ge) 相對封閉的大型國有農(nong) 業(ye) 企業(ye) 。農(nong) 場連年虧(kui) 損,在職職工及退休職工的工資無法正常發放。農(nong) 場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非常薄弱,歸僑(qiao) 在低矮破舊的磚瓦房裏一住多年。到2000年時,來賓華僑(qiao) 農(nong) 場職工的生活水平與(yu) 周邊鄉(xiang) 鎮民眾(zhong) 相比已明顯落後。

  2010年,一場涉及來賓華僑(qiao) 農(nong) 場運營體(ti) 製的改革拉開大幕。當地對來賓華僑(qiao) 農(nong) 場實施“體(ti) 製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會(hui) 、經濟融入市場”改革,使農(nong) 場職工由從(cong) 事農(nong) 業(ye) ,向從(cong) 事工業(ye) 和服務業(ye) 轉變。終日麵朝黃土背朝天的歸難僑(qiao) ,生活悄然改變。

  改革浪潮迅速改變著來賓華僑(qiao) 農(nong) 場。120多棟15層以上的高樓,3所高校和1所中學組成的教育園區,1個(ge) 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園區在原來的農(nong) 場生產(chan) 隊駐地拔地而起。一批新材料、先進製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高新技術企業(ye) 紛紛入駐,百億(yi) 元(人民幣,下同)園區已初步形成。

  來賓華僑(qiao) 農(nong) 場的歸僑(qiao) 僑(qiao) 眷們(men) 從(cong) 此放下手中的鋤頭和鐮刀,進城進廠當工人,或自開門店做老板。

  今年36歲的僑(qiao) 眷陳美娟,2020年12月進入顯沛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工作,月工資4800元;原來家裏靠種植柑桔和甘蔗過生活的僑(qiao) 眷楊金花開起粉攤,由於(yu) 手藝好,她每天能賣出200到300碗米粉,一天純收入可達800元。

  改革浪潮同樣席卷著來賓市另外兩(liang) 個(ge) 華僑(qiao) 農(nong) 場,當地結合各農(nong) 場特點實施“一場一策”的係統改革:以工業(ye) 化實施改革的遷江華僑(qiao) 農(nong) 場,成了鋁產(chan) 業(ye) “棲息地”,形成了以廣西來賓銀海鋁業(ye) 有限公司為(wei) 龍頭的鋁產(chan) 業(ye) 集群,工業(ye) 產(chan) 值已超過百億(yi) 元;以現代特色農(nong) 業(ye) 為(wei) 引領的鳳凰華僑(qiao) 農(nong) 場,已成為(wei) 國家級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

  1978年剛回國時,鄧日輝一家老小在農(nong) 場住的是油氈和竹篾搭建而成的房子,如今都住進了樓房。鄧日輝說:“在改革開放這個(ge) 大潮裏,我們(men) 是見證者,也是同行者,更是受益者。”

  “農(nong) 場90%以上的歸僑(qiao) 已喜遷新居住上高樓。”來賓華僑(qiao) 農(nong) 場場長、越南歸難僑(qiao) 唐國強告訴記者,歸僑(qiao) 獨特的東(dong) 南亞(ya) 風情歌舞和美食,吸引著慕名而來的市民和遊客,成為(wei) 來賓城市一張靚麗(li) 的名片。(完)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