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沂蒙老區“活化”“紅綠資源” 描繪發展新畫卷

發布時間:2022-06-06 14:3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老區新貌)沂蒙老區“活化”“紅綠資源” 描繪發展新畫卷

  中新網臨(lin) 沂6月5日電 (李明芮 梁犇)“人人那個(ge) 都說哎,沂蒙山好,沂蒙那個(ge) 山上哎好風光。”一曲《沂蒙山小調》拉開了山東(dong) 省臨(lin) 沂市沂南縣馬牧池鄉(xiang) 常山莊村山村劇場沉浸式情景劇《歌聲裏的紅嫂》序幕,這是《沂蒙四季·紅嫂》的最新劇目。

  鮮活的曆史故事、紅色文化資源,綠水青山的自然生態。沂蒙革命老區山東(dong) 臨(lin) 沂“活化”運用“紅綠資源”,一幅紅色文化繁榮、民眾(zhong) 生活殷實、綠色生態優(you) 美的老區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革命老區紅色精神底色濃

  “老鄉(xiang) 們(men) 好,歡迎大家來到識字班……”常山莊村的一個(ge) 農(nong) 家小院內(nei) ,沉浸式情景劇《識字班》正在上演。舊石磨、老房子和演員們(men) 身上破舊的衣裳,讓現場觀眾(zhong) “穿越”到了幾十年前的沂蒙老區。

  沂南縣常山莊村地處八百裏沂蒙腹地,是沂蒙精神和沂蒙紅嫂精神的重要發源地。

  沂南縣常山莊村在保護、升級的基礎上,將紅色與(yu) 教育融合、觀光與(yu) 體(ti) 驗結合,建設了沂蒙紅色影視基地、紅色金融紀念館等集紅色教育、紅色研學、影視拍攝等功能為(wei) 一體(ti) 的紅嫂家鄉(xiang) 旅遊區,深耕紅色資源,走出了一條以紅色文旅帶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路徑。

  2021年沂南縣保護性開發利用紅色資源,依托山東(dong) 省第二次青年代表大會(hui) 會(hui) 議舊址、老房子、老院落,再現當時生活場景,改造了7處沉浸式小院,以“普通百姓,國家英雄”的沂蒙紅嫂為(wei) 主線,挖掘紅嫂感人故事,形成《婦救會(hui) 》《民兵連》《識字班》《跟著共產(chan) 黨(dang) 走》等7部劇目。

  據山東(dong) 沂蒙紅嫂家鄉(xiang) 旅遊區景區辦公室主任趙瑞祥介紹,乘著紅色研學的東(dong) 風,景區將區域內(nei) 紅色教育資源進行整合,積極培育紅色教育培訓機構,引進紅色研學培訓、教育機構。據統計,沂南縣每年接待紅色研學團隊4000餘(yu) 批次,學員20餘(yu) 萬(wan) 人次。

  紅色資源被“活化”,昔日“沉寂”的鄉(xiang) 村煥發新生。常山莊村通過構建研學、休閑、觀光、體(ti) 驗為(wei) 一體(ti) 的發展體(ti) 係,叫響“紅嫂”旅遊品牌,壯大集體(ti) 經濟。

  趙瑞祥說,景區提供就業(ye) 崗位,聘用村民為(wei) 職員;孵化村民以當地土特產(chan) 和紅色資源相結合,開辦商鋪做店員;鼓勵村民參與(yu) 沉浸式情景劇當演員。“現在常山莊村全部的村民都脫了貧,每個(ge) 人每年平均增收1000元至3000元(人民幣,下同),村民全部走上‘幸福路’。”

  “紅色是我們(men) 最亮的底色,未來景區將以當下流行的方式,結合紅色故事與(yu) 劇本殺,不斷為(wei) 遊客創新打造全業(ye) 態的體(ti) 驗,充分展示好老區精神曆久彌新的時代價(jia) 值。”趙瑞祥說。

  截至目前,沉浸式小院演出累計接待遊客820餘(yu) 批次、6萬(wan) 餘(yu) 人次。山東(dong) 已向全省推廣紅嫂故事沉浸式小院演出形式。臨(lin) 沂還先後推出500餘(yu) 種旅遊商品和文創產(chan) 品,規劃紅色精品旅遊線路30多條,革命場景體(ti) 驗、沉浸式小院演出等紅色旅遊項目120餘(yu) 個(ge) ,年接待遊客4500萬(wan) 人次以上。

  綠色生態留住最美鄉(xiang) 愁

  遠山如屏,溝穀深邃,有大片的栗園,有自然形成的湖泊,青山綠水環抱……蘭(lan) 陵縣壓油溝村地處沂蒙革命老區,三麵環山,一麵臨(lin) 水,保留了古樸的自然風貌,石頭房、石板路、斑駁的木門,讓遊客回味山村田園生活。

  “我們(men) 在保護傳(chuan) 統村落、留住綠色資源的基礎上,發展鄉(xiang) 村旅遊產(chan) 業(ye) ,不少外出務工人員都回來創業(ye) ,開發出集手工體(ti) 驗、休閑觀光、農(nong) 事體(ti) 驗、度假旅遊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綜合旅遊景區。”壓油溝村黨(dang) 支部委員潘國彩說,如今的壓油溝村已徹底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村民年人均收入由原來的不足2000元漲到現在的2萬(wan) 元以上。

  據潘國彩介紹,2016年壓油溝村開始實行鄉(xiang) 村旅遊扶貧開發,采取集中搬遷安置政策,建設四棟80套的安置小區對原居民進行搬遷安置。搬遷後,對原有的老房屋進行評估,通過轉讓、租賃或者入股等形式由壓油溝村所處的旅遊景區公司統一進行保護性修複加固,在不改變原風貌的基礎上改造成為(wei) 民宿、傳(chuan) 統作坊等經營場所。

  “2016年,剛知道村裏搞扶貧旅遊開發,當時我是第一個(ge) 簽字同意拆遷的,2017年的時候,村裏就說,我們(men) 貧困戶可以免房租在這做生意,所以我就開了個(ge) 鹹菜坊。”海燕說,她如今在壓油溝景區內(nei) 將傳(chuan) 統的老鹹菜做成了當地的特色產(chan) 業(ye) ,年收入已經超過20萬(wan) 元。

  壓油溝村鄉(xiang) 村旅遊項目還帶動了周邊幾個(ge) 村莊脫貧致富。為(wei) 鞏固和擴大脫貧攻堅成果,壓油溝景區於(yu) 2018年啟動了二期壓油溝田園綜合體(ti) 的項目建設。據蘭(lan) 陵縣蒼山街道小東(dong) 山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景永東(dong) 介紹,該項目涵蓋14個(ge) 村、8500人,輻射帶動貧困戶302戶、511人。

  景永東(dong) 說,現在已有58個(ge) 特色項目落戶園區,有盆景園、貢菊園、月季園等,改善提高了農(nong) 業(ye) 效益,為(wei) 周邊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ye) 崗位。“小東(dong) 山村依托盆景資源優(you) 勢,讓村民在家門口找到工作,平均一年可以獲得4萬(wan) -5萬(wan) 元的報酬,實現了‘家中迎客,留住鄉(xiang) 愁’。”(完)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